民生优先 温暖人心——喜迎省第九次党代会特刊3

2011-11-22 17:25:45来源:东南网

编者的话

“坚持民生优先。”简简单单几个字,百姓切身感受到的是充满活力的变化、沁人肺腑的温暖。

为了这个“坚持”,我省财政不断加大投入,拿出一笔笔真金白银,于是,一项项民生工程悄然落地,悄然铺开: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让农村60岁以上老人都能领上养老金;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让低收入家庭早日住上新房;实行养老服务“十百千”工程,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扶持妇女、残疾人、计划生育家庭创业就业,让困难家庭走上致富路;实施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让家门口就医逐渐成为现实;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让孩子们可以安心地在教室里读书;实施“造福工程”,让居住在生产条件极端恶劣、零星分散的边远自然村的贫困群众搬入安全的新居;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让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推进城乡绿化建设,让居民有了休闲好去处……

每年都有新变化,每年群众都能共享发展成果,得到实惠。今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从去年的25项增加到38项。

一切发展都是为了民生。展望来年,“2012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议”又开始向全社会征集,让我们期待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泉港锦绣公园是泉州市泉港区首个大型市民广场,目前已成为泉港群众休闲娱乐的主要去处。它包括锦绣广场和锦绣湖两个主体工程。锦绣广场已于2010年12月底建成,占地48.5亩,总投资近2000万元,建有亲水平台、升旗台、主题雕塑、入口卧碑、湖驳岸等,在锦绣广场南侧,占地270多亩的锦绣湖目前已完成护岸建设,整体工程有望于今年底完工。本报记者 祝敏松 摄

[!--empirenews.page--]

 

福州鼓楼区五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室内,医生正在为病人治疗。五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5月正式启用,极大改善了社区居民的就医环境,为社区居民提供低廉、安全、优质的公益性卫生服务。关建东 张勇 摄

外来工喜圆安居梦

新闻背景:今年,省委、省政府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和民生工程战役的重要内容,全年任务建设完成25万套(户)。我省将把公租房作为今后保障房建设重点,全年计划建设7万套(间),是去年的10倍,并扩大住房保障的覆盖面,着力解决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同时逐步把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畴。

东南网-福建日报11月3日报道(记者 郭政 通讯员 林青 陈文经)

在晋江深沪镇一家企业工作了七八年后,周晓君终于和1000多名外来工一起,住进了一个崭新的家。

这个家面积48平方米,有两个房间,一个阳台和洗手间。“以前都是租住民房,设备陈旧,空气不流通。”周晓君说,最近,他将妻子、女儿从老家接过来,“总算在这有个像样的家了”。不仅住上新房,周晓君还考了驾照,买了新车。

周晓君住的是深沪镇专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建设的廉租房。该小区一期项目3幢200套,经过政府补贴,每平方米租金仅4元。租金由企业集中支付,提供给员工居住,入住来晋务工人员约1000名。深沪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深沪镇计划建廉租房16栋2000套,并配备幼儿园、医疗、休闲等配套设施,此举有利于“进一步留住外来工的心”。

越来越多的廉租房正在晋江拔地而起。据晋江市住房保障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该市在经济开发区五里园、陈埭镇、新塘街道等地启动了6个廉租住房项目,将在两年内建成使用,可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超过5000套房子。

作为省住房供应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晋江还率先探索廉租住房“可租可售,租售并举”模式,出台了《晋江市廉租住房建设管理暂行规定》,除采取企业集中承租之外,企业员工也可直接申请购买廉租住房。这让外来工离购房梦,又近了一步。

[!--empirenews.page--]

 

 

在宁德市城郊的一间新房里,原向阳里少数民族自然村村民王亚妹正招待邻居喝茶。向阳里少数民族自然村原地处地势险峻的偏僻山区。去年7月,政府投入近100万元在宁德市郊划出一块新地,启动新村造福工程。关建东 颜凑 摄

喝上洁净自来水

新闻背景:今年,我省继续实施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省(不含厦门)要解决1300个以上建制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3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省委、省政府决定,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五年时间全面解决全省农民饮水安全问题。

东南网-福建日报11月3日报道(记者 原仁开 通讯员 颜凑 吴嘉坤)

10月28日,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拱屿村人头攒动。村民像过年一样聚在一起,见证自来水管道通水的过程。村支书孙凑乾激动地说:“拱屿村4000多村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拧开水龙头,就能喝上干净、甘甜的自来水啦!”

孙凑乾告诉记者,他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经历了从数百米外挑水、喝井水,到现在的自来水。他说:“那时候的水比粮食还金贵,村民一周才洗一次衣服。1985年,拱屿村村民的饮用水从漳湾大垅口水库引入,源头水未经任何处理就引接入户,水质较差。村民根本不敢喝,只能用来洗衣、浇菜,每天的饮用水只能到井里挑。平时还好,遇上刮风下雨的天气,出去挑水真是受罪。”

今年5月23日,宁德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在漳湾镇拱屿村实施供水管网建设和一户一表改装工程,铺设总长5460米的钢塑管线和783户的一户一表安装。

如今,洁净的自来水顺着钢塑管流入农民家中,解决了全村783户、4000多人的用水问题。孙凑乾告诉记者,有了自来水,他和几个村民准备装太阳能热水器。

[!--empirenews.page--]

 

在邵武市第二医院,医生正在为洪墩水口寨村农民叶金荣进行白内障手术。邵武市第二医院从2006年起与邵武市残联合作开展白内障“光明行动”,政府每年下拨20余万元作为特困家庭、残疾人等白内障患者的手术经费。本报记者 祝敏松 摄

新农合帮了大忙

新闻背景:我省新农合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享受新农合惠泽的农民越来越多,新农合补偿的力度也越来越大。今年,我省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将参合农民和城镇参保居民(包括成年人、未成年人和在校大学生)的政府补助标准,从2010年的每人每年不低于12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

东南网-福建日报11月3日报道(记者 吴恩儿)

“新农合真帮了我大忙。”一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龙海角美镇龙池开发区农民王静阳满口称好。

今年8月4日,王静阳60岁的母亲李彩霞突然身体不适。经医院检查,李彩霞因脑动脉瘤引起脑动脉破裂出血。经过26天的治疗,李彩霞病愈出院。出院后半个月,李彩霞领到了住院补偿8万元。没过多久,王静阳得到通知,李彩霞的病情符合重大疾病大额医疗费用补充补偿规定,可申领该项补偿,金额是4.89万元。“8万元加上4.8万元,近13万元。新农合一年个人缴费仅30元,我没想到能报销这么多。”王静阳说。

王静阳告诉记者,母亲此次患病花了26万元治疗费,其中16万元是向亲朋好友借的,他的压力很大。新农合补偿后,还了13万元,压力小了很多。

[!--empirenews.page--]

 

 

在农民工子女比较集中的福州市新店中心小学,学生们正忙着领新书。为让在福州市务工的农民工子女上好学,福州市加大教育投入,公立学校纷纷向农民工子女开放。本报记者 祝敏松 摄

外来工子女入学不再难

新闻背景:2010—2011学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接收62.11万名农民工子女(比上学年增加4.02万名),其中来自外省的有38.51万名(比上学年增加了2.55万名),有54.89万名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为此,省级以上财政下拨专项补助资金2.5亿元,对全省2011年新增的4.5万个学位进行补助,以缓解新增农民工子女就学和消除超大班额所需学位问题。今年,我省外来工子女入学开始全面实行电脑派位招生,这项政策的实行,保证了全省89%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

东南网-福建日报11月3日报道(记者 余潇)

黄海录一家四口从河南泾阳来福州已经快6年了,现住在鼓楼区大根社区。今年,儿子小业在家门口的花园小学顺利入学,这让母亲钟琴很高兴。

4年前,黄海录的女儿小娥入读小学,找了好几所学校。“那时刚来福州没多久,离家近、好点的学校都不收我们外来工的孩子,最后找到盘石小学,每年要交960元借读费,孩子才念上书。”黄海录说。

“我给儿子报名的时候,带上劳动合同书、户口本等,没花什么时间就报好了。”钟琴觉得这次轻松了好多,“不但离家近,而且不用交借读费。”

据了解,今年,福州市共有7150名外来工子女参加电脑派位招生,3646名学生被填报志愿的小学直接接收,1818名学生派位成功,剩余的1000多名学生全部统筹安排入学。

[!--empirenews.page--]

农家书屋成了“淘金屋”

新闻背景:我省继续健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今年将完成新建和改造农家书屋3132家;实施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推进县(市)城区影院建设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东南网-福建日报11月3日报道(记者 原仁开 通讯员 颜凑)

10月23日,宁德市蕉城区洋中镇溪富村的农家书屋。书柜里装着1500多册图书,还有期刊、音像制品等,一些村民和学生正坐在长条桌边阅读。30岁的村民林承湖正饶有兴趣地读《袋栽香菇病虫害防治》。

林承湖说,自从村里建了农家书屋,他们常来这里坐坐。今年初,他和其他8个村民成立了富达香菇合作社,栽培了近50万袋香菇。虽然是第一次栽培,但他们通过查阅这里的农业科技书籍,加上农技人员的指导,栽培的菌种发育良好,再过十多天就可收成了。

“金屋银屋,都不如农家书屋。”林承湖说,农技书籍成了村民的抢手货。许多村民从不愿看书、不喜欢看书,转变为抽空看书、找书看。而一有空闲时间就逛逛书屋,已成为该村不少村民的习惯。一旁的村支书林鸣读说:“农家书屋成了农民眼中的‘淘金屋’。”

据蕉城区文体局负责人介绍,农家书屋主要由政府出资建成,村民管理。目前全区已建成203家农家书屋。明年,蕉城区279个建制村将全部建成农家书屋。

搬离大山住新房

新闻背景:今年,我省继续实施“造福工程”。组织居住在生产条件极端恶劣、零星分散的边远偏僻自然村贫困群众10万名,通过“造福工程”实施了搬迁。

东南网-福建日报11月3日报道(记者 原仁开 通讯员 易振环 陈峰)

10月25日,记者来到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五云村“造福工程” 安置点,村民林奇芳家是一幢刚建不久的两层砖混房,还未装修,门口悬挂着红灯笼。

林奇芳指着对面的山峰告诉记者,他原来就住在对面半山腰,只有10户人家,离这7公里,走路要2个小时。他说,平常小孩念书得在学校附近租房,不然中午只能寄在学校,晚上回家。“感谢‘造福工程’!去年,我们山里的10户人家全部搬迁到村部附近,集中安置,每家都有上万元建房补贴。”林奇芳说。

五云村地处偏僻,四面环山,交通不便。村里不少房屋建在山脚下或半山腰,是市、区重点监测的地灾点。为保障村民住房安全,村里专门划出一块地,对住在地灾点的村民进行集体搬迁,并给予各项优惠政策。

村民林顺贵高兴地告诉记者:“我原来住的是土墙房,一到下雨天就提心吊胆。现在搬进了新房,安心多了。”

[!--empirenews.page--]

百姓感言

用水改造是民心工程

尤溪县西滨镇村民林碧珍:我们镇是水口水电站库区镇,原有的水源点供水不足,几年来,我一直过着用抽水机抽水的日子。夏季是用水高峰期,经常是抽水机一整天都在响,甚至冒烟,也没抽来一滴水。实在抽不出水时,要雇人去挑,可是工钱贵,一个家庭一天用水,花上20元钱也没人愿意挑。今年,镇里多方筹集了250多万元资金,寻找新水源点,使供水量大大提高。现在,家里自来水的水量很稳。

用水改造工程虽然不是大工程,却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往年4月开始就缺水,现在一年到头都能正常供水,真是太好了!

这样的新房我满意

周宁县李墩镇东山造福新村村民陈齐坤:我们村是周宁县市级重点地质灾害点之一,我一家六口原本蜗居在滑坡体山脚的土木屋里,每逢台风暴雨,就要提心吊胆。得益于“造福工程”,2008年搬迁启动,2009年春节前,我第一批搬进了新村。新村在集镇所在地,离旧村1公里,既不影响发展生产,又方便就医、就学。镇、村还投入300多万元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活越来越方便。

我的新房有三层,一层是客厅和厨房,二层是客房和卧室,三层留给儿子当新房,每层都有卫生间……这样的新房,我很满意。

盼加大农村设施投入

永春县玉斗镇白珩村村主任许瑞明:今年,县里把农村亮化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我们白珩村的华铺新村小区安装上了25盏太阳能路灯。

之前因为没有路灯,一到晚上,整个山村黑灯瞎火,大家出行不方便。装上路灯后,大家晚上可以相互串门、聊天了。太阳能路灯节能美观,提高了新村的品位、档次。希望今后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公共交通系统需改进

福州市民陈异彩:这两年福州公交变化不少,很多公交车都更新了,线路也四通八达。有的公交车还装了电视,乘客在车上就可以看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很受群众欢迎。

在一个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关系到大多数居民的出行,要不断地改进完善。如在硬件设施方面,福州一些公交站没有候车亭,给候车市民带来不便。一些地段如金山片区,公交车间隔时间长,车少,上下班高峰期超员现象严重,有关部门应引起重视,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陈丹 德遴 仙友 由森)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