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深度关注 >> 正文

一个为缺医而愁的小岛(组图)

2010-05-25 08:49:07来源:东南快报
一个为缺医而愁的小岛(组图)
一个为缺医而愁的小岛(组图)
一个为缺医而愁的小岛(组图)

  本报记者陈洪亮实习生王丹婷文/图

  “李琳医生要走了!”突如其来的消息在700多人的小麦岛上炸开。岛上村民的心都揪起来了,整个村庄突然就陷入了慌乱。

  “她走了,村民以后找谁看病。”村支书郭开国用力地掐灭了烟头,跺跺脚,就急忙赶往村卫生所。

  相比我国所有偏僻乡村的医生不足,这座位于福清江阴镇东侧7公里的海上小岛就显得更为突出:由于没有码头,村民出行完全依赖潮水涨落,如果上天给面子,每天会赐予村民2至3个小时的往返时间。

  而这个时间段却经常与村民开着各种各样的玩笑——一个村妇在台风天阑尾炎发作出不了岛,全家人眼睁睁看着她痛得直打滚,等3天后送到对岸的卫生院,阑尾炸掉了;还有一个孩子半夜三更发高烧,全家人顶着9级大风用小船将其送到对岸……

  2008年,小岛请了一个湖南籍医生驻岛,可现在,医生却萌生去意……

  出行难

  一艘客轮是日常出岛的唯一通道

  如果不考虑生活方面的因素,这里绝对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在福清江阴镇东侧7公里的海面上,坐落着一个0.8平方公里的小岛——小麦岛,岛上有耕地,浅海滩涂,也住着168户、786口人。

  这里是福清最偏僻的海岛,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闽中游击队开展革命斗争的红色区域之一,黄国璋、许集美等老领导当年曾在岛上组织群众参加革命斗争。

  即使是对福清人来说,小麦岛同样是充满了神秘感。

  记者从福清出发,路上小麦岛的村支书郭开国已经在电话那头每隔几分钟就催促一次:“你们快点,潮水要退了。”经过1个多小时的颠簸,记者终于到达了江阴镇。而此时,郭开国已经雇好三轮摩托车,车上放置着刚从镇上买的日用品。一旁有个妇女抱着婴儿,郭开国说,“亲戚的孩子,带过来打预防针。”

  从江阴镇出发,坐摩托车10分钟左右,可以到达海面。一小客轮停在约20米远的海面上,船头垂下的一块长条木板在海面上摇晃。船老大卷起裤管拉扯着船绳,一边正试图固定木板。妇女紧紧抱着婴儿趟着卷起的海浪走上木板,船老大赶紧过来帮忙拉上去。记者也卷起裤管上船,几次差点摔下来。而身后50多岁的村妇黄春梅挑着2大袋子在晃动的木板上大叫。

  对于大多数村民,除了紧急时使用小船外,这艘客轮是日常出岛的唯一通道。

  “没办法,迟点就回不去了。船老大已经等不及了。”郭开国刚一上船就对记者说。

  这里的村民天生就必须会算准时间,例如到镇上采购或是办理公务。“一般在镇上停留1至2个小时,幸运点可以长一点。”郭开国边拍打着裤管边介绍,要是误了上船的时间,就要在镇上住上一夜,而这额外的费用也不容小觑。

  就医难

  小岛曾经历过5年没有医生的窘境

  在海上摇晃了20多分钟,就可以看见一座袖珍的海岛——小麦岛。进岛后,老人和孩子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们这几个外来客,然后露出善意的微笑。

  沿路妇女在打理着菜地,你可以感觉到这里俨然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2007年,政府投入了1600多万元铺设了通往小麦岛的海底电缆、陆岛交通码头等,岛上的居民从此告别了烧柴火的时代。“现在大家都开始用电器了。”郭说,以前村里自行发电,供电时间为晚上6点到9点。

  去年开始,村民也可以利用网络去探知外面的世界,但这里没有灯红酒绿,只有或急或缓的海潮声,依旧保持着一份与世无争的宁静。

  “这个村95%的经济收入靠养殖紫菜,是福建省坛紫菜无公害养殖产地。2009年人均年收入1.2万元……”郭开国不断地向记者介绍着。但这些并没能改变多年以来村民的最大难题——就医问题。

  早先,本村有一个赤脚医生,04年后定居莆田。从此,小岛走上了5年的无医史。

  船老大杨金龙依然记得媳妇曾经所受到的苦:当时正逢台风天,他媳妇阑尾炎发作,出不了岛,全家人眼睁睁看着她痛得直打滚,3天后刚送到对岸的卫生院,阑尾炸掉了。

  而老天开同样的玩笑显得很习以为常。孩子半夜三更发高烧,全家人顶着9级大风用小船送上对岸;而更多的时候,岛上的居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干着急……

  住在对岸江阴镇赤厝村的三轮车夫杨宝龙也由此成了岸上的“120”。蹬了6年的三轮车,几乎村里所有紧急事情他都参与。小麦岛的居民都有他的电话,他的手机24小时开通。只要半夜两三点接到电话,他就知道出事了。

  如此窘境,岛上的居民也十分无奈。

  解难题

  筹资筑巢终于引进外来医生

  “再急也急不过救人。”郭开国说,虽然岛上的人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没了生命还有什么意义。

  2009年,在福清市慈善总会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小麦岛慈善卫生所建成,并准备由福清市慈善总会和村委共同筹资2.5万元用于聘请医生。

  “尽管如此,要请到一个有经验且愿意常年驻扎的人并不容易。”郭说,经村民讨论,一个曾经从湖南嫁到岛上的人进入他们的视线。

  李琳,这位来自湖南一卫生院的医生,1998年时,跟着当时的丈夫来到小麦岛上照料生病的公公。这一护理便是半年,就顺便当起了岛上的临时医生,也得到了岛上居民的好评。但在2003年离婚后,李琳就离开小岛回去原来的单位。

  而事隔多年后,当李琳初次接到小麦岛打来的电话时她也很惊讶,“不过,更多的是因被认可而感到开心”。

  她被村里的诚意感动了。2008年6月份,她签下3年合同,带着现任的湖南丈夫再次来到了岛上,也成了新建成的小岛卫生所的第一任医生。

  岛上的居民并不喊她李医生,而直呼全名,因为在他们眼中,李琳像是已经成了岛上的一员。

  当然,她也是全岛的宠儿。去年宽带线路一通,村里就为其牵了宽带,还划了一块地给她种菜。听说她的厨房需要抽油烟机,村里便答应立即解决。而乡亲也经常送些蔬菜给她。而船老大对于运送药品,也从来没敢要收钱。村里甚至表示,只要她在岛上过年,就给她2000元作为过节费。

  新窘境

  岛上唯一的医生已萌生离去之意

  不过,李琳来到这里后新难题又出现了,其中最首要的便是岛上艰苦的医疗条件。

  李琳至今都忘不了2008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当她出诊归来,刚准备洗漱时,被一通紧急电话惊出一身冷汗——刚诊断的小孩出现过敏。她吓坏了,在丈夫的搀扶下,赶到现场。

  由于器械和药物缺乏,加之天色已晚,去岛外的卫生所已不可能,她只好用最简单的物理方法为他治疗。

  那一晚,作为医生的她只能抱着孩子不停地祈求。幸运的是,第二天小孩终于度过了危险期。这次经历对她影响很大,她说,“她害怕的不仅是病人家属的怪罪,而是她无法救治病患。”那次以后,她不断要求购买一些村卫生所必须配备的紧急药物和设备。如氧气袋、镇定剂、杜冷丁等。

  尽管李琳已经习惯了岛上的生活,对小麦岛也同样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她仍萌生离去之意。

  尽管除2.5万元外,其余收入也全部归自己,但随着外迁人口增多,病人少了,李琳一年的看病收入就1万多元。她每年还得向原单位缴纳6000多元的社保费。她在湖南还有一对儿女。大的今年高中毕业。她不得不面对现实问题。“每次到镇卫生院开会,就回不来,必须在镇上过夜,一个晚上还得去掉100多元。”她说。

  李琳的聘期到2011年的6月。郭开国坦言,她走了,能否请到新的医生上岛还是一个未知数,“没人比她更熟悉这里人的病情了。”

  小岛能否留住李琳?还是再一次步入无医史?小麦岛的居民都打了一个问号。

  今年福清将彻底解决边远乡村缺医少药问题
  福清在2008年现存57个空白村卫生所,包括革命老区村13个。这些空白村大多处于边远山区、海岛等,医疗业务量小,同时由于待遇差,医生不愿来也留不住。

  为健全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福清慈善总会表示,到2013年,慈善总会将分别扶持每处空白村卫生所3万元,13处革命老区空白村卫生所的乡医,每月每人将得到500元补助。通过这些举措,改变这些农村缺医少药、农民看病难等医疗卫生问题。

  今年,福清市慈善总会将联合市卫生局、卫协会为32个老少边远乡村建立慈善卫生所,彻底解决边远乡村缺医少药问题。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