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 福建省城乡迈入义务教育免费时代

2011-11-22 17:08:39来源:东南网  作者:张颖

 

在福州新店中心小学一年二班明亮的教室里,农民工子女林逸萌正在认真上课。(资料照片) 关建东 摄

★2006年起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8年实现全省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大众的全民教育。政府对义务教育“负全责”,助学体系全面覆盖各级各类学生。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确保农村教师和城镇教师同等待遇。积极推进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的对口支援,实施“农村紧缺师资代偿学费计划”、“经济困难县新补充农村学校教师资助计划”等。构建覆盖全省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网络,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得历史性突破,中职规模占据高中阶段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赶上全国平均水平。[!--empirenews.page--]

 

 

 

顺昌县积极实施寄宿生“温馨工程”,并制定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顺昌县郑坊乡中心小学投入10万元,对学生宿舍、食堂进行改造,图为寄宿生在整洁美观的校食堂用餐。本报记者 林辉 摄

东南网-福建日报12月29日讯(本网记者 张颖 关建东 摄)在福州打拼了整整7年,刚过而立之年的谭松柏拥有了一个完整幸福的家。来自四川广元的他和妻子在福州务工,女儿承欢膝下。说起女儿,他一脸自豪,“在鼓山中心小学念2年级,一直是班长。”

去年8月,女儿到了小学入学年龄,谭松柏到福州晋安区教育局咨询。工作人员告诉他,只要三证齐全,按照相对就近入学原则,他的女儿就能进鼓山中心小学。“很顺利进去了,不用交借读费、书本费、学杂费,整个学期就交了37元的簿籍费。”谭松柏悬着的心一下子轻松了,“学校设施好,老师也好,离我租的房子就5分钟路程,中午孩子在学校吃饭,还有老师管。”

女儿在学校跟同学相处得很好,“没有因为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受到什么歧视,老师一视同仁,她自己也喜欢学校、老师和同学,每天都很开心。”谭松柏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顺利开心地在福州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破解“上学难、上学贵”难题,让困难群体沐浴公共财政的阳光,十一五期间,我省政府部门努力兑现教育公平的承诺。

2006年起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8年起全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而且对农村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我省义务教育迈入公共财政埋单时代。

“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这句顺口溜伴随着教育惠民政策,成就一座高耸的里程碑。

建立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制度,全面推广“免费营养早餐工程”,省级财政每年安排近2亿元,受惠学生50多万人。统一全省城乡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省级以上投入资金6.7亿元,新建农村中小学寄宿生宿舍及食堂100万平方米。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完成排查鉴定工作,科学制定总体规划。[!--empirenews.page--]

建立并完善高校及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09年,发放城乡低保家庭普通高中助学金0.18亿元,惠及学生1.17万人;对2.29万名中职涉农专业及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实行免除学费;发放高校和中职学校奖、助学金7.5亿元,惠及学生37.4万人。以流入地为主,接收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58.09万人,其中88.2%在公办学校就读。

2008年,省政府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突破性政策措施,在全国产生较大反响:率先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统一提高到城市学校水平,实施“农村紧缺师资代偿学费计划”、“经济困难县新补充农村学校教师资助计划”、施行全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考试,近两年新补充农村紧缺学科专任教师达6000多人;积极推进城乡学校对口支援,近两年先后有1万多名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广泛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等活动,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在全国率先提高中小学教师津补贴水平,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实现县域内城乡教师同等待遇。

作为“十一五”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我省稳步扩大中职教育规模,实现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2009年,中职招生超过普通高中招生,全省中职在校生总数达62.3万人,比2005年增长18.2%。

在“十一五”期间,我省还实现了高等教育从长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赶上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普通高考录取率保持在60%以上。基本完成高校宏观布局任务,全省普通高校总数达86所,确保每个设区市至少设置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

2009年成立了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全面推广“校校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40余所高校与台湾50余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遴选16所福建高校与19所台湾高校和50余家在大陆的台资企业,在产业发展急需的28个专业开展联合培养,办学规模3140人。近两年,先后成批次选派了500名高校学生赴台湾高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

[!--empirenews.page--]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十二五期间,我省应当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内涵发展和结构优化上下工夫,通过新的一个5年的发展,基本实现区域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整体提升教育质量和教育现代化水平,初步建立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发展协调的具有海峡西岸经济区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在谈到对十二五期间教育发展的展望时,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表示。

“‘入园难’、‘择校热’是近年群众比较关注的问题。”刘海峰说,这一问题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日前,省政府已出台《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安排新增财力,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根据意见,未来五年,我省将优先安排财力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普及水平将得到稳步提高,入园难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同时,我省还将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全面实现“双高普九”任务,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分阶段实现县(市、区)域内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各项资源配置的基本均衡;坚持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稳步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90%左右。

刘海峰说,十一五期间,我省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规模发展已赶上了全国平均水平。未来五年,我省应当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左右。同时,积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社会服务水平。此外,我省还应当继续加强终身教育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建设,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进一步扩大公民参加各类终身学习活动的机会,基本形成终身教育体系。

“闽台教育交流和合作是我省教育的特色和亮点之一。”刘海峰特别强调说,未来五年,我省应当进一步打造闽台教育合作区域特色,加快建设两岸教育合作试验园区,提升“校校企”等项目实施水平,持续扩大学生赴台学习和对台招生规模,打造一批在两岸有重大影响的交流品牌。探索建立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新机制,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的闽台教育交流合作格局。

[!--empirenews.page--]

校园美了 孩子高了

“5年来,政府投入270多万改造校园,校园美了。食宿补贴让孩子吃得好吃得饱,不再是以前干瘦弱小的样子。”说起十一五给山区学校带来的变化,将乐县高塘中学校长阙小木感慨万分。

高塘中学是距离将乐县城20多公里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现有165个寄宿生。今秋开学,崭新的4层学生宿舍楼刚刚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投资200多万建成,宿舍里有洗衣间和卫生间,还为每个学生配备统一的垫被、枕头和被套”。

这一切的变化开始于2007年,将乐县启动了农村寄宿生食宿改造工程,这给农村寄宿生的吃住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农村孩子寄宿可苦了,自己背米来,豆腐乳加咸菜就是一日三餐的菜,正是长身体的阶段,营养怎么够?住的是通铺,挨冻是经常的事情。”回忆过去阙校长不胜唏嘘。

近年来,政府不仅投资改善硬件,而且还划拨了伙食补贴。2007年是10元/生/周,今年则提高到20元,所有负责食宿工作人员的工资全部政府买单。现在的寄宿生早餐餐餐有鸡蛋,午、晚餐都能保证一荤两素还有热汤,“可以说这20元是实打实吃到孩子的肚子里。”阙校长看着孩子们的脸色一天天红润起来,“他们现在都容易蹿个头了,初中的孩子高170、180cm的可常见了。”

周末班车的开通,让寄宿生回家更安全方便了,“现在的农村寄宿学校让家长放心,老师舒心。”

[!--empirenews.page--]

 

相关新闻:

“十一五”发展目标

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适应和支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教育事业发展总体水平达到全国中等水平以上,全省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在教育规模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更加注重提高质量上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一五”完成情况

全省已有60个县(市、区)实现“双高普九”目标,覆盖全省人口70%的地区。

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保持在90%以上。

全省达标高中数增至326所,有超过80%高中生在达标高中就读。

2005年8月1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这是大陆第一。

普通高考录取率保持在60%以上;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达60.6万人,是2005年的1.49倍;在学研究生达2.9万人,是2005年的1.49倍。


 

[!--empirenews.page--]

图解十一五·数据对比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