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聚焦福清 >> 正文

乡贤乐当志愿者 田间吹拂文明风

2019-11-14 14:46:07来源:福清新闻网

■据《福建日报》 金秋时节,一场村庄里的“马拉松赛事”在福清市城头镇首溪村登场——200多位村民报名参加了首届环村跑活动,一路上都有志愿者现场指挥、做好服务。大家环村连跑三圈,热热闹闹地结束。当天晚上,村里还举办了教育奖励基金发放仪式,气氛和过年一样热烈。

  “这场活动能办得起来,离不开村里乡贤们的积极组织,他们既踊跃捐款,又从各地回来当志愿者,特别给力。”首溪村党支部书记陈云明感慨道。

  “福清哥”素有闯天下的优良传统,首溪村也不例外,全村近2000人,多半在海内外打拼。致富之后回报桑梓,是他们共同的愿望。去年以来,福清市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大力实施“乡贤补位”工程,首溪村一马当先,在民政局注册成立了全市第一个乡贤促进会。

  成立之初,乡贤们就慷慨解囊。“第一次开会气氛十分热烈,下午讨论了3个多小时仍然意犹未尽。在阿根廷、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的乡贤,也克服时差,通过视频参加了大会。”陈云明介绍说,会后一统计,乡贤们捐助的首溪村发展基金首批超过120万元,还有两位乡贤承诺连续5年每年捐助30万元。

  除了出钱,乡贤们还踊跃出力——同步成立的乡贤志愿者队伍,迅速吸引了60多人报名参与,成员包括企业界人士、华侨、退休教师、退下来的村干部等等。刚刚建起的微信群里,关于举办文化活动、引领文明乡风等话题一下子就热闹起来。

  线上群策群力,线下说干就干。如今,首溪村一年四季都有乡村文化活动登场。端午节,村里举办共享美食联谊;母亲节,全村的妈妈都能在早上开门时收到一束鲜花、一份祝福;中秋节,百米长桌乡村茶话会上,村民们围坐一起喝茶谈天格外亲切;每年举办教育奖学金基金发放仪式,对考上重点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自考本科的首溪村学子给予奖励……

  “在首溪村的历史上,这是从未有过的现象。”首溪村村民陈富加入乡贤志愿者队伍后,很快就成为骨干成员。虽然每年要花不少时间留在村里奔忙,但他乐此不疲,“乡贤们达成了共识,要振兴乡村,光捐款是不够的。人回来,把活动办起来,给家乡带来新的活力,才能更好地振兴。”

  今年10月,首溪村乡贤志愿者们决定在家乡举办一次热烈的环村跑活动,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没有经验,乡贤志愿者们就提前准备。侨居澳大利亚的乡贤陈天宝,在活动前专程赶回来,代表乡贤促进会协助村两委开展活动策划、组建筹备团队。为保证活动的顺利举办,他们一次次提前勘察规划跑步的路线,让村民们在跑步途中还能欣赏首溪村承载乡愁记忆的景点。

  “这次环村跑分为女子组、男子组、少儿组,妇女们巾帼不让须眉,在气势上丝毫不输男子。连80多岁的老人家都主动参与,跑不动就跟在队伍后面慢慢走,走不动的就站在路边为参赛人员加油助威,可以说办了一次全村盛事!”陈云明说。

  接连不断的文化活动,此起彼伏的热烈氛围,让首溪村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文明乡风吹拂而来。

  “原来村里存在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现象,铺张浪费严重,成为延续多年的恶习陋习。”陈云明说,现在风气为之一变,新办简办婚丧喜庆蔚然成风,铺张浪费现象没了,捐资做公益的多了起来,争当志愿者成为首溪村的新风尚。

  “好传统,要发扬,红白事,不排场……”在首溪村村委会的墙上,醒目地印着《村规民约三字经》。现在,首溪村每年举办全体村民参加的荣誉评选,颁发荣誉村民、杰出志愿者、最美家庭等称号。首溪村也先后被评为福清市文明村、福清市精品村、福州市移风易俗示范村。

  近日,福建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印发了《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方案》,明确在全省开展50个乡村振兴重点县、100个乡村振兴特色乡镇、1000个乡村振兴试点村示范创建工作。首溪村脱颖而出,在乡村振兴试点村中榜上有名,承担起振兴示范的新使命。

记者手记>>>

  多为乡贤搭平台

  作为沿海经济重地、人口大市,福清拥有大大小小的村庄数以百计,首溪村既非最大也非最富,为何能在乡贤促进会注册中拔得头筹?为何能发动力量,把文化活动办得风生水起?其中关键,是为乡贤搭建了报效桑梓的平台,凝聚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爱乡之心。

  在乡贤促进会成立之前,村两委就借助春节、清明等返乡高峰期,以座谈会、茶话会等方式与乡贤交流,除了募集村庄发展基金,还激发了乡贤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乡村振兴既需资金,更需人才,所以促进会甫一成立,志愿者队伍随之组建,一系列造福乡里的建设项目、文化活动迅速启动,为乡贤回报家乡提供了参与机会和发挥平台,进而形成榜样在前、踊跃奉献的良性效应,才能让首溪村站上“首席之位”。

  乡风文明,是乡镇振兴不可或缺的环节。首溪村的探索表明,振兴乡村需要多元的参与机制。企业人士乐捐善款之外,退休退任的各级干部和教师、专业人士,以及拥有一技之长的在外乡贤,如果都能发一分光、出一份力,乡村必然大有前途。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