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文学 >> 正文

莫言来融与福清文化建设

2014-03-31 08:06:38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商家云

李金勇摄

莫言为文学爱好者签名留念 。林秋明 摄

  莫言来的那天,仿佛融城每个地方都在踮起脚尖,抻着脖颈,或是拉长耳朵。莫言啥行头?莫言来干嘛?莫言说了啥?有关莫言的一切,在2013年12月26、27日两天的福清城里,以文化精神核子般的集聚、裂变与辐射,让人血液沸腾。事实上,在此之前的几天里,消息就不胫而走,要求进入活动圈子的门票,一票难求。那些拿到门票的,似乎成为十分特殊的一族,据说其中有不少青年女学生喜极而泣,而几个文兄老者,更是彻夜失眠。这类各有千秋的心态表现,一时形成了群体性的文化涟漪。如果说,把整个活动的状态比成为龙搅池塘有欠妥帖,那么用百鸟朝凤来叙说应该是恰当的。这与看见当下各类强势人物的显摆,几乎相反。
  轰动是肯定的。莫言自从前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一切活动的意义,无不超越于活动本身。据可靠消息,诸多省会城市出高价邀约他参与有关活动,他谢绝了,那个著名的企业家、慈善家陈光标要在北京送一幢别墅约请他,他婉拒了,如此等等。然而,他却来到融城,带来了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的团队,江苏、福建的多位文坛名家也专程赶来陪同活动。26日晚上,他们几个在莫言的住处进行过短暂的交谈,第二天,莫言在会场上说,“昨天晚上,我们同孙绍振老师的交谈,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莫言的这个说法,带给我们的深度信息应该是:数十年来,孙教授大著等身,影响广泛,一直是国内文艺理论、美学、幽默学以及语文教改的领军人物、学术大师。而这在融城的空气中产生连环引爆效应,显然并不奇怪。此外,苏童、格非等人,都是当代中国文坛一线的名家。他们观光了石竹山名胜,深入祥兴集团的车间察看,走进福建师大福清分校与师生互动,所到之处,引发人潮涌动、记者追逐、美女尖叫。虽然,在名家名师与明星之间的文化效应有深度上的重大差别,但我们也应该对这两种效应形式的交叉与雷同表示欢迎,要不,很可能会因为老套的庄重、严肃与深沉,反而把空气搞得十分憋闷,让人透不过气来。这个时代的主页,充满了升腾、雀跃、鼓胀的图景,文化名师的效应,一如阳春白雪在下里巴人之间产生互动,有着与时俱进的成分。这里说的下里巴人,其实也并不准确,应该至少是为文化打边鼓的群体。
  确切地说,在进入活动的人潮中,有各种行业、各类职务的人,其中,大多都不是挣扎而又亢奋于舞文弄墨的家伙,这也许与不久前的一个现象有关——在融城的饭局上、茶楼里、影院中,要是哪个发问莫言是谁,就很容易出现尴尬,并被认定成一件没有什么脸面的事。前年秋季,我几次分别路过龙田、高山等几个镇街,顺便到书店里逛逛,发现那些店里有关莫言的书,都已经被抢购一空。由此,联系到本次活动中的超级热烈场面,就不会有特别惊讶的感觉。不过,这里有几个场景还真值得珍存:一是26日早上,大多数人起码提前一个多小时就到达文化艺术中心的广场上等待开门,并在四周形成几股涌动的人潮,这情形在平日的会议与普通的活动中实在难以见到;二是在随后以莫言为主角的“如何讲述中国故事”的活动过程,常常被大会场内激烈的掌声打断;三是次日上午在创元大酒店进行的文学沙龙的场面,台上,几个名师围坐,说着说着,主题散架,血拼幽默,把台下群体的欢笑,波击在俯仰之间。印象中,福建省作协主席杨少衡在第一天致欢迎词中就说,相信这次在福清的活动,将是十分美妙的。果然如是。
  那么,莫言一行为何能来福清?如果从名义上看,主要是为了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在祥兴集团设立一个写作基地的挂牌揭碑,显然,这仅仅是一个特殊的形式,这个形式可以解释文化名家与打造企业文化升级版的关系问题,但不能回答其深度原因的全部。这里,简要选择他们在福清活动期间的感言,不难看出个中坚实的原由。莫言说:福清名声在外,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人文气息又十分浓厚;孙绍振教授说,这哪里只是一个县级城市嘛,经济发展、城市扩张、文化建设都是大动作、大气派啊;北北说,“福清哥”已经成为影响很大的褒义词了,值得大写特写的。这几句名家的话虽然简短,但无不是内涵多外延大,可以说,它们都揽括了福清巨变的一切,包括物质财富的巨增所带出的荣誉地位、形象风貌在省内外迅速靠前的排序与影响。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举出一大串在全省乃至全国第一的单项排名,这类作为地方社会强大基座的优质构件,尽管也在几位名家的热议之中,但显然不是构成其强大磁场的全部,文化名家的情感受之撩拨、形踪与之连线的原因,关键的一条应该还在于文化。如果说他们三位话语的落脚点还不足为证,那么,就非常有必要联系一下福清文化建设的状态。
  2014年1月23日,《福清侨乡报》第三版发表林秋明、滕端钦两位记者有关2013年福清文化活动的综合报道,根据这个报道可以看出两大值得关注的动向,一是重大文化活动趋于密集,与实现小康之后的社会文化需求相适应;二是艺术档次的追求飙高,与众多市民审美水平的攀升相呼应。在这一年里,伴随着具有现代地标性建筑的文体设施“两广一中心”的竣工使用,各种艺术活动如凤逐金巢,交响乐、音乐剧、芭蕾舞、演唱会带来的是仙人的形影与天外之音,文化论坛、文学沙龙、文明讲堂贯穿着“国学”的浩气与书卷的龙脉,此外,名家书画创作展览、武林高手谈道论武、归侨儒商说梦石竹等等,都以各自的特色串联起技艺的神功与意念的精髓。参与者们从省城来,从北京来,从美国、英国、澳洲、印尼以及香港、台湾来,一线的大师和明星云集,其中,来自海外的有国际著名合唱指挥大师杰拉尔德·维尔特、世界音乐剧之父安德鲁·韦伯、获“艾美奖”的知名导演盖尔·爱德华兹等人;国内的有郑小英、徐沛东、宋祖英、殷秀梅、张也、章武、朱以撒、谢友顺等等,这里无法细数。他们激发并牵引着福清业余同行互动,一起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气场,醉了人心。
  从这一年再往后稍作回眸,文化建设的重点事项,就在面前熠熠闪亮。从叶向高花园的重建,到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文化艺术中心的华丽亮相,从老城区小品式的文体公园的插花式辟建,到最新的龙江体育生态文化公园、龙田福庐山公园里各类功能区域的连环铺排,无不显露出对史迹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文学艺术的全新构建与推进。如果,我们对这种构建与推进的粗犷扫视不想停留于硬件,那么,文化星座里的亮光,就会五颜六向我们铺排而来。比如,市文联下属各种协会齐全,佳作叠出;市政协书画院、融光诗社、市青年艺术团的创作展演十分活跃,为县级市少有;而老年大学的规模及其以现代文化艺术充盈与辐射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办学,多年前就蜚声省内外,进入全国同类的前列。此类颇具模式特色、典型意义的社团文化的作用,正与日俱增。
  在我国当代的县市一级,如果要分明地说出哪些文化品种属于先进文化,那么,我们不能无视福清自己办的报纸和电视节目。福清的对开大报于九十年代初创办,已经二十年了,而且是日报规模,发行量数万份;电视方面,在数年前就有了自办节目及其专门播送的频道,各类栏目齐全。到如今,这两大传媒信息,已经深入到民居的案几和市民的骨髓之中了。这种状况,至今在全国县市一级寥寥无几。在北京以及一线大城市里,人们几乎高度一致地认为,县级以下都是农村,而实际上,这种看法并不为过。只是这些年来,农村基层的不少眼睛被崭新建筑的富丽色彩刷亮,但同时也被无形地遮蔽,有的连欣喜欢笑还带着泥尘和风沙甚至家禽六畜的粪臭吧。可以想想,在全国数千个县市里,各自能够拿出多少具有先进文化标志属性的东西哩?当然,我市还有书画、音乐、舞蹈、戏剧,而且一些作者及其作品拿到国家一级的奖项,影响很大。这些固然也从属于先进,但从思想与艺术结合的完美性考虑,我们更习惯于将此归在高雅的殿堂,尽管高雅与先进的概念有着诸多的叠合。
  文学也是。
  前几年,我们一般会收到《福清文学》、《采薇》、《新诗报》这三份本市编印的文学性期刊,但今年始,手头竟然新增了《福清家园》、《玉融文化》、《福清文化通讯》三份刊物。文化刊物的增多,让人直接联想到其背后的两股力量,一是推手的力量,二是创作队伍人才的力量。
  就我所知,近三十多年来,我市编撰出版的有《走进福清》六本一套丛书、《激情二十年丛书》四本一套;专集有《福清纪略》等 。这些文集,关键的是主管部门的领导先后亲力亲为,他们把当代福清的巨变以文化累积与呈现的方式告知世界为己任,从提出构想,到组织实施,既提纲挈领,又辨析丝缕。当然他们的背后还有“老大”的支撑,有的“老大”还干脆自己拿主意、出点子、亮功夫,使文化建设的整体推进顺风顺水。有一位学人说,粮草关乎胃肠与嘴巴,文字关乎血液与脸面。由此引申出来的说法是,如果将对文化的关切仅仅转换为临时性的注射方式,那么,让人看见的一定还是唉声叹气、羸弱与憔悴。这种状态,在福清近二十年来没有出现;也许,在有关的圈子内外,产生过时段性的、对文化发展的忧心或者说是焦虑,但从今天来看,这种忧心、焦虑不免显得有些超标。所以,大家对历任重视文化建设的领导,还是多怀感念之心,其感念的要义着重倾向在两个方面:一是领导们对我市文化建设责任的真正担当,二是对中央提出的建设文明中国、文化强国目标及各个阶段性的任务进行及时的行动回应。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市“文化圈”中躬耕不止、人才拔萃的状态超越了预想和可能。仅就写作队伍而言,文化名家俞达珠先生从领导岗位上退休后,更多地倾注于本埠历史文化、民间文化进行扩张性的研究整理,大著等身,贡献突出,影响广泛,成为市内外文化圈里的突出代表。市文明办副主任、青年作家林肖的散文日臻成熟、独具风格,其代表作品集《秋灯拾影录》获省内外名家一致好评。市作协主席马勇近年带领着一群年轻人拼力捣鼓着诗歌,把作品与他们的名字印发到省内外甚至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刊物上了。青年诗人、作家、《福清侨乡报》记者林秋明,一个人创作、编撰出版的各类文化专著已有16本之多。此外,还有一大批颇有建树与衷情于文学创作的“老中青”(篇幅原因,恕不细数)。从市文联历届的总结报告与各年度总结看,作品专集出版数量的逐年增加与作者名字的逐新登场,无不显示着写作队伍的不断壮大。他们所以能够孤影于斗室、埋头于书案,自然是与心灵的安顿与追求有关,也与外部的感召有系;后者以近年来愈见强烈的文化立市的呼声为特殊的标志。这些都是很令人欣慰的。
  所以,我们不能说,福清过去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称,而今经济发展了,文化却有荒漠之嫌。事实的强大依据、历史与现实的不可比性,足够让人情不自禁地把一切偏见与不实之词推向喝得太多的一边。如果强行将历史与现实的文化拉在一起对比,反映出的状况,一边是千百年来不断出现又不断沉淀下来的一串名字与一摞摞的作品,这些名字与他们的作品一样闪闪发光,如晶莹剔透的珍珠;一边是近几十年来各种文化样式的快速发展与铺排,像江潮一般上涨。从社会生活台面的宽与窄、文化刻度的高与低来讲,尽管如今我们依旧会惊艳于“珍珠”文化,甚至常常有目不斜视的执意,但广大民众最享用的,还是“江潮”文化。在这一点上,福清民间职业剧团的作用可以说是一个典型。几年前的高峰时段,福清民间职业剧团达到一百零八个,在市场竞争的作用下,而今依然有八十多个。它们发展并活跃在城乡之间,常常从午后就开始安顿许多人多余的能量与念头。你如果有心到戏场观察,就会发现,舞台之下,并非只有慵懒欲睡的老人,那些挺胸翘首、不时爆笑鼓掌的,多为依着时尚的青年男女,而且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学人。
  几年前,个别县市在“建设文化大省”的召唤下,用放空炮或者说以放大屁的形式与之呼应,而实际上是热衷于土豪文化,说穿了,就是一类人与一群人相互怂恿,就像一个要嫖娼,一个要卖淫。结果没过多久,曝出诸多大问题,大事件,被央视作为揭底的典型,一时名声俱裂。个别地方还以保护与发展文化的名义,扩建新城,直至搞出“鬼城”。凡此种种,备受抨击。之所以将此引入本文做一点对比,无非是为了让我们的审视与判断更加分明。
  当然,福清的文化建设也还不足以让我们沾沾自喜与一味陶醉。其不足与缺漏的部分,不属于本文的题义之内,与莫言们来融的活动也暂且无挂,倘强行引入,显然有搅局之嫌。事实上,“短板”无时无处不在,对于文化“短板”的思考与解决,在整个社会发展的统筹中,有递次升级的过程,因此,也就有着相当的时空弹性,急躁反而有失于稳妥。我们可以欣慰的是,存在的问题只能在改革与发展中解决已经成为共识。相信福清的文化建设,会在进一步打开天窗吸允甘露、更好地俯身承接地气中迎来新的辉煌。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