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文学 >> 正文

词典那些事儿

2013-08-21 09:19:01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张 铣

  日前读到薛奕典的《拜〈现代汉语词典〉为师》(《福清侨乡报》2013年5月22日,第3版),文中说“词典是不会说话的老师,但人人都要拜他为师”,我颇有同感,词典也是我一辈子的老师。由此,让我想起词典那些事儿。

  我家辞书多。印象中,先父案头总摆放着各类词典,有大部头的《康熙字典》、《辞源》等,都是解放前的老版本。父亲架着老花镜,埋头翻阅的样子永远定格在我心中。上学后,父亲送我的第一本书就是商务印书馆编的《四角号码新词典》(1962年5月第7次修订重排版,1963年3月上海第34次印刷)。他教诲说:词典是你的终身老师,也是老师们的老师。有了它,你才可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此,这本小小厚厚的书成了我的最爱,“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笔画号码对照歌》被我背得滚瓜烂熟。我能在小小年纪半生不熟的啃下当时能搜罗到的古今中外小说,就亏了词典这位陪伴左右的不说话的老师。

  就是这本文革“漏网”的小书伴随先父度过艰难的日子。即使在文革那样的环境下,一辈子当教师的他“为师”的积习不改,书页上还留有许多他批注的墨迹。如第31页,关于“计”字共有7个条目。其中第7个条目:“【~不出此】偏不用这种方法。”父亲不同意这一释义,打了个问号,眉批上自认为真确的解释:“想不出用这种方法。”老人家说得对不对呢?现在我查了包括《辞海》在内的各类词典及成语辞典,均不再收“计不出此”条目,只是“计无所出”、“计无所施”两个成语有点相似。我以为父亲的存疑还是对的。还有第170页,“们”字的释义为“多数的人”。父亲在“多数的人”下面划一横,然后在页脚写道:“们表示人的多数的语尾。”今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解释为:“后缀。用在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复数。”“语尾”即“后缀”的意思,看来《四角号码新词典》的释义是错的。

  薛文重点介绍《现代汉语词典》。巧的是,《现代汉语词典》也是我的至爱。我书橱上排列着8本《现代汉语词典》。它们的来历且请让我一一道来。第一本是同事林昌鑫赠送。林君江阴人氏,1970年代初分配到龙田公社办公室工作,与我这个临时工住一间宿舍,成了朋友。他有一本1973年9月初版的“试用本”,让我艳慕不已。1970年代后期,他赴港定居,将这本珍贵的词典送我,扉页上有他龙飞凤舞的签名。

  第二本是先父用的。扉页写有“张端哲1979年9月12日购于龙田新华书店”的字样,并端端正正钤上私章。这是该词典之1978年12月修订第2版,1979年1月北京第1次印刷,定价5.40元。这本词典实际上是当时我们父子乃至全家共享的工具书。粉碎“四人帮”后,可看的书慢慢地多了,但词典还是家父的最爱,我估计他认真研读5次以上。遇上他认为有疑义之处,他都会拿一小张纸条,写上自己的意见,夹在书页中。现在我粗略统计一下,纸条至少30张以上。我不妨再举一两例。第176页“从”字的大条目,他写下了要增加“【从命】(服从命令)、【从嫁】(随从小姐出嫁的婢女)”两个多字条目。第667页“狼”字大条目下,他对不同词性之“狼狈”的注音有质疑。父亲认为,成语“狼狈为奸”,是指“狼”跟“狈”两个恶兽相互勾结,其注音不能是“lángbèi wéi jiān”,两个名词要分开,注作“láng bèi”。“狼狈不堪”的“狼狈”乃形容词,注音可以连写。多么可爱可敬可笑的老头儿。几经磨难,“为人师表”本色不改。嗣后,我发现在1996年的修订本(第3版)中,“从”的条目中增加了【从命】的多字条目;但【从嫁】没收,因为“凡例”有“不详列古义”之规定。而迄今为止的所有《现代汉语词典》在“狼狈为奸”条目中对“狼狈”的注音都是连写的,看来父亲是多虑了。我不厌其烦地举这些例子,只是觉得先父那一辈人是把职业当做学问来钻研的,终其一生都在践行孔夫子“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

  第三本是我于1989年3月8日在融城购买的,系1983年1月第2版,1988年北京第96次印刷,定价14.70元。1983年初我调到县委办公室当文字秘书,词典更是工作的需要。此时父亲已身染沉疴,卧床不起。我把新词典带回让他瞧瞧,他面露喜色,嘴角动了动,想说却没气力说出口。我猜想,也许还是那句让我终身受用的话:拥有一本词典,等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过几天,父亲于当月22日驾鹤西去。在另一个世界他老人家应该可以安静读书,包括他喜爱的各类辞书。

  1990年3月组织上调我到海岛江阴镇工作,1993年6月又到宏路镇工作,下一年4月再返回市委办公室,一路上我都带着这本词典,几经翻阅,厚厚的书脊都脱胶散架了,但这不说话的老师怎么能丢呢。1995年8月我在后埔街新华书店发现同一版词典之1994年12月北京第159次印刷的新书,定价36.00元,如获至宝,买下我第四本《现代汉语词典》,恭恭敬敬地把辛苦六年多的老师请上书架休息。

  《现代汉语词典》优于其它词典之处在其权威性并自成体系,更在于其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词语演变同步。后来我就盯住了它,出一本买一本。第五本是1996年7月修订第3版,定价55.00元。第六本为2002年增补版,即2002年5月第4版,定价60.00元。第七本系2005年6月第5版,定价68.00元。第八本,就是最新的2012年6月第6版,定价95元,我是当年8月从当当网上打八折网购的。读书人买书满足了占有欲,有时是来不及看的。词典则不然,它是工具书,读书、写字、说普通话须臾不可或缺。我一直想买一本1960年试印、试用本的《现代汉语词典》,使之成为一套收藏系列。不过“孔夫子旧书网”上一查,一本九五品相的开价1450元!终因囊中羞涩,望而却步。事后想想不甘心,再上网查找,已不见踪迹。

  著名作家阿来说他平生买的第一本书是《汉语成语小词典》。“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像阅读一本小说一样阅读这本词典。”此言不假,相对于那些粗制滥造的“流行书”、“畅销书”,我宁可与词典为伴。不过,世上还真有“爱读词典的书虫”。美国《纽约时报》介绍过一位的“单词爱好者”安蒙·佘亚,他拥有1000本词典,曾花费整整一年时间,在放大镜帮助下阅读了20卷共计5900万词汇的《牛津英汉词典》。“读完后佘蒙感觉自己脑子里老是有一大团单词在转”,“脑海里同时出现几千个不同的意义与表述”,他说,自己“挺喜欢词汇溢出的感觉”。当然,这只是极端的例子,可载入吉尼斯纪录。“人生识字糊涂始”,的确我们都该拜词典为师!

  (说明:安蒙·佘亚的介绍见美国《纽约时报》2008年8月3日)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