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文学 >> 正文

追风逐浪岚岛行

2013-04-22 10:28:09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文/本报记者 谢雄

  4月14日,是一个阳光明媚,春暖花开的好日子,记者与老科协工作者一道前往平潭游览,领略感受平潭“千礁岛县”“麒麟宝岛”独具特色的美景。

  旅游车行驶在通往海滨的公路上,车窗外闪过一个个碉堡般的石头村落,高低错落,依山傍海,掩映在一簇簇木麻黄与马尾松树丛中。这些石头村落是平潭岛风情浓郁的独特民居,也是海岛居住文化的“活化石”。平潭岛上多岩石,加上四面临海,终年风大浪大,普通的建材根本不耐“折腾”,平潭人便就地取材,利用岛上丰富的花岗岩作为建筑材料。在平潭,只要有村落,就有石头厝(石头房子)。放眼望去,这些依山而建、傍海而立的石头厝,从地基到墙面,从门框到梁柱,再到围墙等,基本上都是用花岗岩石料垒砌而成,甚至连村道巷子、取水的水井、村庄靠海的码头也一律都是用岩石垒就。千百年来,岛上的居民住在石头厝里“清晨看日出,傍晚听涛声;可见农家耕作,可听燕雀呢喃”。平潭岛上随处可见的石头民居,以古朴亘古的身姿,成就了布景般的原生态景致,就像是镶嵌在岛上的珍珠,经过岁月的冲刷,闪着历史沉淀的厚重光芒。

  游览的第一站是石牌洋风景区。我们来到位于平潭岛西北苏澳辖区的看澳村,远眺海面,有一个圆盘状的大礁石,托着一高一低、一前一后的两块碑形海蚀柱,整个礁石像一艘大船,两块巨石像两面鼓起的双帆,似乎正在乘风破浪前进,这便是平潭岛最著名的自然胜景“石牌洋”。 “石牌洋”又称“半洋石帆”和“双帆石”,据地质学家考证,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球状风化海蚀柱,被建设部与中科院专家称为“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明代旅行家陈第曾誉之为“天下奇观”。

  在石牌洋风景区海边漫步,空气咸湿,海风轻柔。远望茫茫大海,只见海天一色,碧波万顷。天空上海鸟飞翔,海面上游船如梭。那巍然屹立的石牌洋在碧波荡漾的海浪上时浮时沉,好像在诉说着许多历史的往事。让人不禁吟诵起清代女诗人林淑贞的诗句:“共说前朝帝子舟,双帆偶趁此句留;料因浊世风波险,一泊于今缆不收”……

  游览完石牌洋风景区,我们一行来到东海仙境景区。东海仙境景区位于平潭流水镇东美村东侧,是海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景区内有仙人井、仙人洞、仙人谷、仙人峰、金观音洞等海蚀地貌和军事遗址,是国内不可多见的海岸奇观探险区。来到景区,只见临海陡崖险峻,绵延数里,气势雄奇,狂潮拍岸,如雷震耳。仙人井是一个天然的海蚀洞,形如巨井,呈圆筒状,井壁近于垂直,口径为50米,深度约40多米,井底有三个大洞通向大海。涨潮时,海浪汹涌撞入,声若洪钟,蔚为壮观。据导游介绍,传说八仙中的铁拐李云游到此,夏日炎炎,觉得口渴难当,他便用手中的拐杖在这山头上敲出一个巨大的竖井,于是便有了现在的仙人井。仙人谷在仙人井的旁边,从山上往下看,仙人谷貌似一座山中间裂开形成的峡谷,长70余米,内窄外宽,窄处约30余米,谷口开阔如海。下到谷底,从谷底向上仰望,两侧绝壁挺拔垂直,黝黑发亮,壁上青苔斑斑,裂缝处生命力顽强的青草在迎风生长。在我们脚下,堆满滚圆的青色鹅卵石,导游说,那是由崖壁两边的碎石掉落下来经过千万年的海水冲刷而成。听着导游的介绍,看着谷壁棱角分明的石块,再瞧瞧谷底的鹅卵石,不禁感慨大自然造化神奇之力。

  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我们离开东海仙境景区,前往旅游的最后一站将军山游览。平潭将军山位于平潭东南部,坐落在平潭海坛国家风景名胜区青观顶片区,东临海坛海峡,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平潭将军山原名老虎山,因上世纪90年代中期,128位将军在军委副主席张万年率领下,在风雨交加中观摩了一次震撼海内外的陆海空三军军事演习,当地群众为纪念这一历史壮举,把老虎山更名为将军山。

  旅游车沿着蜿蜒的盘山路,直上山中的一块平台,路旁生长着一片片茂盛的夹竹桃,排列着青灰色的嶙峋石块。举头仰望,山顶上耸立着一座高九层(33.8米)的演习纪念塔。塔顶三戟象征三军的三把利剑,直插青天。塔下礼台,就是当年众多将军的观摩台。

  将军山上,红色的摩岩石刻在绿荫中分外醒目,当年留守部队书写的“虎”、“祖国统一战士心愿”以及书法家书写的“金戈铁马”、“满江红”、“天风海涛”、“山川异域日月同辉”深深地印在一块块大石上。

  在将军塔下,镶刻着将军山纪念碑碑文。伫立碑前,放眼远望,东海碧波万顷,海湾沙滩连绵无际。纪念碑旁边长满青翠的树木,地面草丛中开着黄色的小花。正午的阳光给将军山披上金黄色的光芒。美得叫人陶醉迷恋。

  炮声沉寂,硝烟散尽。金戈铁马、气冲霄汉的三军演习已成记忆。如今的平潭岛正在全力建设两岸人民的共同家园。天风海涛,日夜激荡,开放开发大潮涌动,平潭这匹金色的“麒麟”正振翅高飞……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