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文学 >> 正文

新春正月节俗多

2013-02-20 11:07:49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贾枚

  福清民众的先祖,多是历史上各个时期从中原迁徙而来的,节俗活动大多与中原相近,新正的节俗亦是。

  正月初一,是互相拜年的日子。清乾隆《福清县志》卷之二《地舆志·岁时》载:元日,扫室焚香盛服,设酒果,拜上下神祇及祖先。家少长序拜,亲属各相过称岁。元日市不列肆,谓之节假”。初一早,各家各户都要早早起来,煮上太平面(加了熟鸭蛋的线面)在鞭炮声中让大人小孩吃了。再祭拜天地祖先,以后便出门互拜新春。在路中遇到人,不论认识与否,都要互相作揖,口称“恭喜”,回者言“同喜”。拜年时,少辈人要给长辈跪叩,长辈要给红包或红桔、花生果子之类。

  正与初二,忌登门,只是在五更时到当年新丧人家去给亡故之人的灵位叩拜,称为“拜初二”或“拜新座”,丧家要准备红糖生姜汤让上门叩拜者都喝上几口,谓之“青嘴”。

  正月初三,家家户户都要燃放百子炮,谓之“开假”。此时市面店铺也陆续开门营业。

  正月初五,福清称为“做大岁”,当天夜里,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与大年夜相近的团圆饭。此俗与“拜初二”同为倭患后产生的新俗,与他地相异。相传明嘉靖年间,一年大年卅夜,倭寇犯融,攻陷县城,民众纷纷逃难,只有老人小孩和走不动的病人留下。初一下午,倭寇退去,返家的看见有人被倭寇杀害,于是便在初二早晨上门祭拜,以示慰问,日久成俗。而因为除夕夜过不了大年,吃不了团圆饭,便相约在正月初五夜再过一次团圆年,故称”做大岁”,也成为一地之风俗。

  正月初九日相传是天上玉皇大帝的生日,此日玉皇要亲降人间,关注民众疾苦。于是人们便设坛摆鱼肉果蔬进行祭祀,称之为“玉皇降”,企望玉皇大帝能在新的一年里保佑人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正月十一日,是上元节前的最后一个单日,过往有在门楣上挂树枝彩带之俗,故称“上彩”,当日的节俗活动后来渐渐或微,但人们还是在当天的晚餐多煮几个菜,谓之“上彩瞑”。

  正月十三至十九日,是福清各地的上元日,也就是元宵活动日。关于元宵节活动已有很多资料,故不在此赘述。

  正月廿九日,福清成为“下九节”。古人把正月初九称“上九”,正月十九称”中九“,正月廿九为“下九”,这一天要吃八宝糯米粥,因为福清风俗中认为每个人年岁逢九时都是一个限,所以要给年序逢九的人吃太平面,以化凶为吉,故又称“拗九节”。清乾隆《福清县志》卷之二《地舆志·岁时》载:正月二十九日,以为拗九节。户以来,糖果煮糜相馈。说的就是下九节俗了。

  过了下九节,福清风俗中春节才算真正结单,人们这才开始准备一年中的劳作活动了。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