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文学 >> 正文

《说郑侠》序言

2012-10-10 09:57:02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施祖松

  俞达珠先生的《说郑侠》即将付梓,嘱我为序,踌躇月余,无从下笔。困难在于,古籍里关于郑侠的资料并不多,这不奇怪。一个官阶不过从六品的基层小官,无突出事功,本来就难以在封建社会的史籍留下什么位置或者某些忠实的描述。问题却在于,就是这样一个位卑职微的人物,却以他的作为影响了他所生活的时代,不仅为时人所推重,而且名垂青史,为后人所仰慕。探究这一历史现象,本身就极富挑战。

  郑侠生活在北宋时代。治平四年,他登进士,当上了光州司法参军。也许是人心叵测、宦海险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抑或是狂放耿介嫉恶如仇的个性使然,一步入官场,就因犯颜直谏,换来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的贬谪、流放,直至丢了饭碗,返乡为民。史籍载: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变法,他入谒王安石,直陈新法流弊,被贬为安上门门监。更为出彩的是,熙宁七年,时逢旱灾,饥民流离失所,这位不起眼的看门官,为民请命,绘《流民图》,上《论新法进<流民图>疏》,假冒密急边报,勾马递上之银台司,直达神宗,促使神宗下旨罢去部分新法。后吕惠卿当政,他再绘《正直君子社稷之臣事业图》和《邪曲小人容悦之臣事业图》进献朝廷,抨击吕惠卿等人朋比为奸,结果被以“擅发马递罪”放逐英州。此后,他又历经数次贬赦,最终被蔡京罢官为民。尽管屡经颠沛,但他始终不改忧国忧民初衷,自言“无功于国,无德于民,若华衣锦食,与盗无异”。回乡时,两袖清风,一把尘拂。福清百姓仰慕他的为人,称之为“一拂先生”。

  评说融籍古代人物,郑侠是绕不过去的山峰。俞先生把郑侠置于熙宁变法宏阔的历史大背景下,不惜篇幅全面论述新法的利弊得失,力图洞幽烛微,辨析是非,作知人论世之探寻。他是严肃认真执着方正的民间思想者,其博学笔墨如江河决口沛然生风,这使他的论辩思维既峻急又偏执,既纯粹又老到。

  要而言之,《宋史》似乎偏元佑党人而诋新党,这对俞老的立论难说没有一定的影响。对王安石与元佑党人两者的评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在事理之中。

  在我看来,历史的真实不可复现,再现的只是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历史是人的历史,历史人物和今人相同的是,都有丰富多彩的人事活动和复杂隐秘的思想感情。不同的是,历史人物最终不得不以一种物化形式,沉淀在史料的尘封中。以为史料就是活生生的人,当然是一种错觉。天地生人,世界最大的谜就是人,最难说清楚的也是人。即使你身边最熟悉的人物,包括你自己,你也未必说得清楚。正因为如此,研究历史、评说历史人物才更迷人,更充满诱惑。

  不过,历史是有是非的。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行为书写各自的历史。或者留下记录在档的历史文本,如同记忆的石碑,一旦刻上,难以轻易抹去痕迹。郑侠,我们的这位乡贤,他之影响历史,不在于他的思想,也不在于他的事功,而在于他的良知,一种关注人间苦难,倾听弱者呻吟的良知以及珍惜这种良知而敢于赴难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是的,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是可以被传诵、被推崇、被升华、被神化的。

  这篇小文,理应作为“读后感”附于卷末。如被当作序言,诚非某之所愿。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