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文学 >> 正文

一个老人的教育

2012-07-11 09:31:53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念 琪

  认识何文金先生是去年两会期间,侨联主席刘淑英找我,说有一个老华侨要去我的办公室拜访我商谈教育的事情。我觉得不妥,应该我去拜访他,于是安排我们在市侨联的接待室见面。何文金主席(世界福清同乡联谊会副主席,印尼泗水东爪哇福清同乡会主席)年届古稀,精神矍铄,一口印尼腔的普通话,和蔼可亲,笑脸常开,谦逊有加。一袭印尼装、一口印尼腔、头发油光齐整、无名指戴一颗钻戒,是一个老华侨的形象。他跟我商量老家东张镇华石小学学生校车进出学校的问题:他出钱买了一部中巴车接送学生,因为最近校车整治问题,中心小学不让该中巴车开进学校接送学生,否则,被认为是中心小学校车,中心校应承担安全责任。何先生担心孩子们下雨天在校门外下车被雨淋了,不能很好地上课,和我商量能否允许让该中巴车开进中心校车棚下车,这样,学生不会被雨淋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呀?怎么会有这么关心学生的老人呢?

  面对他的恳求的说辞和恳切的目光,我的心软了。本来是我宣布的公立学校不要买校车,可是,那是山区小学,聚居分散,不得不买呀!再者,既然要用车,何必不让它进学校呢?老人看到我在疑惑,马上又开口了,他正在决定,如果车子可以开进学校马上换买最新的国标的长鼻子校车。我被一颗诚恳的滚烫的赤诚的华侨的心电着了。教育是我们政府的事情,他却这样的执著和热诚,不管有什么责任,我也要一起来担当。他看到我答应了,立马站起来跟我握手。离开侨联,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过不久我去东张镇检查教育督导工作,专门去了他的老家华石小学和幼儿园。华石村,那是我第一次来到的地方。果然山清水秀,生态保持良好,是安居乐业、宜居宜业的一个好去处。小学不大,却非常漂亮整洁,鲜花盛开,人工草跑道,大家告诉我,这些都是何主席出钱修建的,人工草更是前六七年就做好的。想想我们很多城区的小学都没有人工草的跑道和操场,政府的投入永远不如民间的热情。福清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华侨对家乡办学的贡献确实非常大,到处的学校都是华侨捐建的,农村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学校。后来有了变化,据说农村现在最漂亮的建筑是教堂。如今还孜孜不倦地关注支持教育的老华侨,据我所知为数不多了。在幼儿园,我看到孩子的餐桌,大伙说这是何先生亲自设计定做的;看到孩子们的寝室,大伙又说,这也是何先生亲自布置的,床铺不是双层的,统一是单层的,孩子不会摔下来。大伙还告诉我,设计孩子们的就餐椅子时,考虑到防止孩子摔倒,特地设计桌椅相连的。联想到前不久城头一所幼儿园孩子午睡从上铺摔下来的事情,我不禁对何先生的细心叹服。这是什么样的老人呀?

  第二次见到老人是今年四月,他携夫人一起回国,在融侨大酒店我们又邂逅了。这次他回来是与当地小学联系,准备六月底带印尼的孩子回来与家乡的孩子联谊。这次才知道,原来,何先生在印尼也办了一所学校,里面有幼儿园小学中学,一条龙的教育。这次他还带了学校校长,策划联谊的事情来了。更让我吃惊的是,他还知道我们东张中学面临达标升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否则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他一直挂在嘴上的话是:学校不能被撤掉,不然孩子太可怜,没有地方念书!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一个劲地说,又告诉我,他要拿50万元钱给东张中学做人工草跑道。当天晚上我们在一起吃饭时,他听说有一个年龄80多岁了的东张老华侨也在同一家酒店吃饭,就自告奋勇地去游说他,结果那个华侨也答应出10万元。他回来告诉我时非常高兴,比他自己出50万元还高兴,兴奋得手舞足蹈。像孩子一样纯真可爱的老人啊!也就在这一次,我被告知,何先生从小在印尼长大,是第二代华侨。何先生告诉我,他从小听妈妈说家乡很贫穷,有了钱要回国帮助家乡。

  2012年6月26日,他真的带着印尼东爪哇新中三语学校38位孩子和部分老师、家长来中国开展寻根之旅夏令营。他带着孩子们和我们的实验小学、西山学校的孩子联欢开展活动,那天晚上还在酒店举行了开营仪式和向家乡学校捐资110万元的仪式。印尼的孩子在舞台上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才艺,令人十分震撼。一群本来娇生惯养的孩子在他们的教育下不仅会讲流利的印尼语、英语、中文,还会唱《祖国啊我爱您》、《天路》,二年级的孩子在全印尼孩子的华文考试中折桂。最令人感动的是,这些孩子被培养得彬彬有礼,熟知中国的文化,热爱中国的文化,向往中国的文化。昨天上午他们还带着孩子们去福州五一广场瞻仰毛主席的像,去参观林则徐的纪念馆、去领略三坊七巷的古风古韵。何主席说,要让印尼华人的后代了解祖国、亲近中华文化、感受祖国的发展和变化,让他们不忘自己是中国人。非常质朴的话语,流露出的却是真情。

  几次分别,我都与何先生紧紧握手,我感受到他手上的温暖,感受到他对教育的倾情,感受到他对中华文化传承的渴盼。每一次,我也都希望会有更多的手握在一起,希望用大家的手搭起教育的桥梁,希望何先生的努力不只是一个人的努力,希望一个老华侨的教育成为大家的教育。这是我与何先生紧紧握手的目的,也是我纪录下一个老人和他倾心教育的用意。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