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文学 >> 正文

呼唤敬老的环境与心灵——新时期学雷锋随想

2012-03-13 08:46:30来源:福清侨乡报  作者:王育忠

  学雷锋学50年了。今天却觉得,学雷锋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更成为实践问题。君不见,现在连老人跌倒了要不要去扶起来,都成为人们心灵的纠结和道德的拷问,卫生部因此不得不出台一个《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道德变成了“技术”,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做人难,做一个雷锋那样的人更难!雷锋如果泉下有知真不知作何感想。

  雷锋当年尊老敬老需要“干预技术”吗?众所周知,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一直尊老敬老,故事不少。他还是小学生时,一次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在山上砍柴时不慎摔倒,就急忙上前扶起来。得知她是孤寡老人后,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帮助老人砍柴、挑水、打猪草。到了部队,雷锋更是经常帮助老人。有一次,从丹东市回部队,在火车站过地下通道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拄着拐杖,背着一个大包艰难前行,立即上前询问;了解到老人与他同路时,就帮助背上大包,并领老人上车,上车后帮老人找好座位,还买来面包给老人吃。有一年中秋节,连队给每人发了一块月饼,他舍不得吃,把它送给敬老院的老人。每到节假日他都会去敬老院为老人做好事,还经常把自己节余的钱送给有困难的老人。他在“扶起”“不慎摔倒”的老人时,绝对不懂也不需要什么“干预技术”;做这些好事时总不留名,十分自然,就像面对自己的父母一样,因为是完全发自他内心的那份善良,没有刻意表现,也不矫揉造作。

  显然,雷锋不仅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更是我们人生的一面镜子。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怎样尊老敬老呢?当年发生在雷锋身上的事情,今天恐怕无法复制,即使看见老人跌倒了也不敢像雷锋那样坦然那样毫无顾虑地去帮助扶起来。听说施援者要感受被诬陷为害人者这昏天黑地的冤枉,要面对没完没了的索赔这汪洋般的委屈,谁人不心如刀割?卫生部的“技术”说,不得已而为之!别说可悲,人与人之间的基本诚信到了如此脆弱的地步,即使雷锋再生,想做好事,可能也会感到十分迷惘,大惑不解。

  毫无疑问,50年来,雷锋精神一直伴随着我们,我们身边也确实涌现出一大批雷锋式的尊老敬老人物:山东大汉孔繁森把藏族老阿妈当作自己母亲一样来孝敬;河南姑娘孟佩杰从8岁开始独自一人伺候瘫痪在床的养母,十多年如一日;福建大嫂黄小清倾尽家财为孤寡老人办养老院,不求任何回报;还有许许多多尊老敬老道德模范,都是新时代的活雷锋。但我们如果只注意到这些个体人物的优秀品质,却忽视了他们产生的客观环境,就可能导致对他们内心世界的解读缺乏深度,在鼓励社会大众向他们学习时,就很容易促成模仿秀,使学习流于形式,浮在表面。之所以出现敬老院老人在3月5日一天内,被学雷锋的人洗了3次头的冷幽默,恐怕与此不无关系。

  因此我想,正如一颗树苗能够成长,一朵鲜花能够开放,不仅需要内部条件,更需要外部环境一样,今天我们呼唤雷锋时,也需要为雷锋们创造成长环境。要使人们像雷锋那样坦坦荡荡尊老敬老,从个体来讲,一定要像雷锋那样发自内心,是心地善良的自然流露。没有善良的本质,就是刻意模仿雷锋,也只能学一些皮毛,做到一时一事,难以长期坚持。从群体来讲,需要在人与人之间创造一个宽松、包容、理解、诚信的环境,在社会上形成浓郁的尊老敬老的文化氛围,不能让做好事的雷锋们流汗又流泪,献了爱心还要受委屈。只有这样,才能让雷锋尊老敬老的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发扬光大。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