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文学 >> 正文

月 颂

2011-10-09 00:09:16来源:福清侨乡报  作者:何尔兴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轮光华,玉洁冰清,洒向天地之间。人们对月亮的神话予以许多美称:玉兔、金蟾、玉蟾、婵娟,以及以其外形称之为白玉盘,飞尘镜等等。美丽而引人联想的神话“嫦娥奔月”中的嫦娥、吴刚、玉兔、金桂给人间带来无限的遐想与雅趣。溯从古时天子祭月到民间赏月、拜月、咏月、玩月、盼月,再到现代的探月、登月,总让我们浮想联翩,韵味无穷。

  赏月

  八月十五是月亮的节日。中秋节源自夏商周三代祭拜月神的习俗。唐代已经把中秋赏月称为祭月或拜月了,北宋时,中秋被正式确定为全国全民的传统节日。天子在秋分祭拜月神,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是历代相沿的大礼俗。

  至于民间中秋赏月,亦十分浓情热闹。唐代,文人墨客雅集中秋,赏月、玩月之记载亦不少。如杜甫的《八月十五日夜月》、《十六夜玩月》等诗。中秋赏月的雅兴,至宋代愈盛。《梦梁录》中记载了中秋节为八月十五,在这“月色信明于常时”之日,富家巨宝“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吟诗作赋,书法绘画;或酌酒高歌,欢饮达旦,以度佳节。

  中秋节定在满月之夜,更充满着浪漫的气氛。苗族的“闹月”,阿细族的“跳月”,族群在融融月色下,唱歌、跳舞,寻找情人是何等惬意!民间的中秋节是人们对月神的向往、崇拜,所追求的是团圆、愉悦。

  咏月

  千种诗情万般月。中秋团月,晶莹可爱,月光如水,引得历代诗人为之咏叹。大诗人李白写月最多。李白流传至今的诗有千首,与月有关的将近四百篇。他随着季节时令、地理环境和生活机遇的不同,诗中的月夜更多姿多彩,变幻莫测。“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岳飞的“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最数苏东坡的咏月,称之的千古绝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寄情于月,叩问青天,奇思妙想,感人肺腑。当代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乏寄月明志之诗。董必武的“秋月光如水,今宵分外明”;陈毅的“明月当头思远举,豪英满座饮长虹”,铿锵动人。[!--empirenews.page--]

  盼月

  “月出皎兮”。高天明月远古至今成为人们的嘱托。人们在望月心爽的同时,还望月怀远,寄月怀念。明月千里寄相思,就道出了伤离念远,对月怀人的真情实感。因为月的圆缺而况喻人间的散聚。“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的诗句,喻指圆月将情人所有思念聚合在一起,超越了时空的阻隔,而携手于满天的清辉之下。当今,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同根同祖,本该团圆却怅然分隔,“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言。”这金瓯残缺,是历史的悲剧。我们殷盼着这一天,皓月当空,两岸人民携手在清辉下,共祝美好。

  中华民族是爱月恋月的民族。在中国人心中,友情、爱情和亲情犹如这皎洁的月亮和闪烁的群星长年相伴,织成灿烂辉煌的银河世界。有了月光,就有了月神文化。月饼就是其中的一种。最初用来祭拜月神,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和品尝月饼联系在一起,作为家人吉祥团圆的象征。

  登月

  现代高科技使月亮离我们越来越近。毛泽东同志的“可上九天揽月”的雄才伟略,指引着我们逐步地揭开了月亮的神秘面纱。我国也要探月、登月。

  月亮与地球相距384000公里。人类要绕月探测,飞到月亮上去是千百年的幻想。但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1号飞到月球附近,进行绕月飞行,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考察。1961年美国提出“阿波罗”月球探测计划。1969年7月16日,人类第一次登月,到1972年美国先后派出6批宇航员,乘坐“阿波罗”飞船拜访了月球。“阿波罗”登月成功,是人类科学的结晶,开创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

  2003年3月,我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嫦娥工程”。2007年发射环绕月球的卫星;之后发射月球软着陆器。

  “人月团圆并不遥远”。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升空发射,进行探测,将进行的是月面软着陆与采样返回。

  登月——是一个民族光荣与梦想的载体,我们怀着对月亮的崇爱、神往展翅飞翔。飞到月宫去,与嫦娥、吴刚叙谈人间瞬息万变的造化。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