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文学 >> 正文

中国独一无二的“福清模式”和“福清精神”

福清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探讨

2010-06-13 14:50:42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福建新华书店毛立平

  现在,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地,认识福清,了解福清人的越来越多。有道是:有华人的地方都有福清人,太阳能照到的地方就有福清人。一方面古往今来福清人就有闯荡世界的“文化基因”与传统,“出国热”经久不衰;另一方面几十年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福清经济社会和人文的大手笔,跨越式的大发展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无论是各级领导,地区级的各类专家,还是国际友人只要来到福清都会感到惊讶和震撼。无不为福清的特色,福清的速度,福清的效应,福清的影响,福清的发展受到震动。无不为福清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与大手笔而感动。的确有震惊中外,福清独一无二的模式与内涵——“福清模式”呼之欲出,水到渠成,很值得研究和探讨。福清模式可概括为:“五主导三一体”,即“以华侨主导招商引资,以外向型经济主导经济发展,以开发区基地主导带动经济模式转换,以新型工业化主导产业方向,以民间“出国热” 主导助阵城镇化建房,投资热,致力于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一体化,人与经济自然环境一体化的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造就有福清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福清模式也造就了“福清精神“。虽然“福清模式”没有象“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晋江模式”等的响亮,也没有进行过认真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宣传,但是福清人的默默无闻的创新与摸索造就的“福清模式”一定是独一无二的。

  下面从八个方面进行探索,以便引起重视和抛砖引玉,为建设适宜生活和工作又天蓝地绿水净路畅神清气爽的新福清而共同努力。

  1,“福清模式”的形成,

  2,“福清模式”的思想基础,

  3,“福清模式”的特色,

  4,“福清模式”的经验,

  5,“福清模式”的着力点,

  6,“福清模式”中的“四轮推动”

  7.“福清模式”与“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晋江模式”和东莞模式”等的比较与借鉴

  8,坚持“福清模式”,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继续创新发展

[!--empirenews.page--]

  一,“福清模式”的形成

  福清是福清最早改革开放的县级市,建国六十年来,全市人民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创新实干,四个文明建设齐手共抓,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市经济取得可喜的成就。20多年的发展,全市自主创新综合评价指标位居全国县级城市第11位,荣膺“优秀创新型城市”称号,并连续六届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年新增福清驰名商标和福清名牌产品各1个,地区免检产品4个,省名牌产品8个,地区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福耀集团被列为全国第一批专利工作交流站,阳光食品公司获准承建地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有7家企业入选省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企业入选实施技术标准战略试点企业,2家企业被授予省节能先进单位称号。“福清模式” “以华侨主导招商引资,以外向型经济主导经济发展,以开发区基地主导经济模式转换,以新型工业化主导产业方向,以民间“出国热”助阵经济投资热,致力于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一体化,人与经济自然环境一体化的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真正形成分三个阶段:

  (一)1978-1988年:福清1976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21亿元;到1988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2。1亿元。(见〈福清市志〉前言)。主要特点是:传统国营企业开始转制,以侨引资,合资办(场)厂开始兴旺,“出国热”“养鳗热”开始。1979年第一家与日本合资的高山北宅虾场由市财政担保银行贷款80万拉开了以侨引资,合资办(场)厂的序幕。1983年工农业总产值3。1亿元,比1982年增长203%,是1953年的49。45倍。其中:工业产值1。045亿元,从1980年起每年增长10%。主要工业是地方国营电力,化工,机电,纺织,塑料,皮革,缝纫,食品等十几家工厂最有名的就是清华糖厂,华侨罐头厂,合成氨厂。

  (二)1989-1999年:1991年全市社会总产值27。8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2。86亿元,财政总收入6596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11。49亿元。“三资”企业94家,总产值达6。7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8。3%。国营外贸出口9105万元,自营出口92。42美元。从1990年起每年增长10%以上。尤其是1984年建市以来,全市掀起开发建设热潮,投资规模迅猛扩大,融桥,元洪和江阴开发区的突飞猛进的大发展,带动了一系列重点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并取得可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特点是“三资”企业大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发展,产业集群大推进,“出国热”“养鳗热”持续高涨;“三大工业开发区全面启动。

  (三)1999-2009年: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31.5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6%。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的8.64亿元增长至23.22亿元,年均增长21.9% 2007年国民经济量增质升。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3.5亿元(预计数,下同),比增12.4%;工业总产值790.5亿元,比增1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26.7亿元,比增18.1%;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5.37亿元和24.74亿元,比增33.9%和47.1%;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由2006年的全国百强第28位上升至第21位。以港兴市,江阴港区3号泊位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和国电配套7万吨级煤码头已建成投入运营,4、5号泊位正在抓紧建设,6、7号泊位开始动建,马尾港区外贸航线下移江阴港区各项对接工作扎实推进,港区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达28.82万标箱,比增46.79%;新江公路拓宽改建工程基本完工;国电江阴电厂一期两台共120万千瓦发电机组已投产发电。元洪投资区粮油、轻工、汽摩配等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全年工业产值增幅达54.2%。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核电项目已全面展开;三山、高山两个风电项目建设前期工作顺利推进;特别是这几年,福厦铁路福清段已基本完成;渔平,福泉,福银三条高速公路已经启动。全线路堤已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加。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面貌明显改观。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2。5亿元,比增13。5%。财政总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5.37亿元和24.74亿元,比增33.9%和47.1%;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由2006年的全国百强第21位上升至第20位。

  这个时期的发展主要特点是:以港兴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能以电子,能源,交通,港口经济为代表的一座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正在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南翼迅猛崛起。“出国热”从日本为重点转南非,阿根廷;“开加油站热”和“煤炭热”兴起;福清已经成了全国百强县市的第16位;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县级市。全市自主创新综合评价指标位居全国县级城市第11位。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到:20年来,全市人民循序渐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创新实干,全市经济取得可喜的成就。福清模式可概括的:“五主导三一体”,即“以华侨主导招商引资,以外向型经济主导经济发展,以开发区基地主导经济模式转换,以新型工业化主导产业方向,以民间“出国热” 主导助阵经济投资热,致力于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一体化,人与经济自然环境一体化的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省会中心城市发展大潮,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日之福清,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竞相推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一座现代化港口工业城市正在海峡西岸省会中心城市南翼迅猛崛起。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省五强,是福建省文明城市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empirenews.page--]

  二,“福清模式”的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历史,为福清的巨大变化谱写了新的伟大篇章。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回顾福清的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应当是福清人思想观念发生的巨变。随着福清融入世界程度的加强,文化包容的思维使人们对外来事物、新鲜事物的态度发生根本变化,对个性追求体现出充分的尊重和包容,张扬个性成为新的时代潮流。“福清模式”的思想基础和发展非常关键。

  福清人的思想观念从过去封闭、僵化的状态中解放出来,逐步形成了勇闯天下、敢于变革、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观念氛围。福清模式也造就了“福清精神”。1985年后的福清人“出国热” 经久不衰,福清人的价值观向多元多样化转变,闯天下、科学、民主、文明、生态,公平等新的理念成为福清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尺度。同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理念在福清人逐渐深入人心。绿色环保是改革以后在福清人心目中逐步建立的一种全新理念;追求公平与正义成为福清人的强烈愿望;福清人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从初步萌芽、迈向较高发展。福清人的个性追求得到广泛认同。人们求善求美求乐的人性需求得到解放。青年人认为,新时代应赋予谦虚以新的内容,这就是:自信、坦率、尊重真理。福清人社会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集中表达为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的历史性转变。福清人的恋爱和情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经常话题,文艺作品基本元素和社会生活中的靓丽风景,留守儿童、未婚同居、单亲家庭、第三者插入和第四者现象等新的社会伦理现象也逐渐受到社会舆论的重视、包容和接受。

  改革以后,人们独立思想的能力得到逐步解放,民众文化审视功能得到逐步恢复,文化自觉意识不断加强。人们重新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源远流长,认识到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因子已经融入到当代华夏子孙的血脉之中,以儒家文化为主流,包括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五千年文明是现代文明的坚实基础和深厚渊源,传统文化更加受到社会重望。〈于丹《论语》心得〉在福清热卖,“玉融大讲坛”聘阎崇年讲明史,毛佩琪讲清史,推动了福清国学热潮。谱谍文化、祠堂文化、姓氏文化在方兴未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申报与保护更是文化发展的新的里程碑。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的文化凝聚力。文化生产力和文化软实力等新的文化价值观、逐渐得到福清各级政府以及广大民众的广泛认同,传统的思想文化、艺术文化以及各种民俗文化、地方文化进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传承保护和挖掘开发时期。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党的信念更加坚定,以及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也是很大的变化。

  当然,福清的文化设施建设到了2005年以后从落后于经济建设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得到逐步改变,大手笔的“两馆一中心”(博物馆,图书馆,体育中心)和福清医院等迎头赶上了,将会是全省的一流水平。

[!--empirenews.page--]

  三,“福清模式”的特色

  “福清模式”的特点应当是:以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为思想,走向全国,闯荡世界;以国家投资为导向发展新能源;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与台资企业为龙头的三大工业区为平台;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聚集产业集群发展经济的模式。福清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改革开放30年,福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繁荣之路,形成了独特的福清模式。福清模式可概括为:“五主导三一体”,即“以华侨主导招商引资,以外向型经济主导经济发展,以开发区基地主导经济模式转换,以新型工业化主导产业方向,以民间“出国热”主导助阵经济投资热,致力于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一体化,人与经济自然环境一体化的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福清模式的特点在于:华侨(包括新侨)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产业集聚度高、企业规模效益大、科技含量高;以民间“出国热”助力全国投资热,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同步跟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形成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的局面。

  这一模式与其他经济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侨资主导效应突出,以民间“出国”“投资”经久不息,开发区建设速度快步伐稳,规模企业成为经济主体,港口和外向型经济活跃,城镇化发展水平高,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同时以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城市的大繁荣为目标,以早日打破城乡分割的格局,实现全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健康富裕的生活目标奋斗的社会发展模式。具体特色:

[!--empirenews.page--]

  (一)生产总值快速增长,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优化,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1)、农业种养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种养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福清过去是个远近闻名的“地瓜县”。从人民公社的统收统种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铺开,从人种天收的传统种植模式到机械化耕作和科学种田,从单纯种粮到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再到以工促农的农业产业化,农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如今,农产品供给今非昔比,粮票、油票、豆腐票已成为历史,全市正向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快速前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围绕“四大新家园”建设,突出“项目推动、服务到村”两大主题, 200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达到50。5亿和91亿元,居全省县级首位。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步伐扎实推进,新通过地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验收1个,新增福州市现代农业创新基地3家,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2家,实施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1个、福州市级5个,建立配方施肥示范片4万亩,实施土地整理2.8万亩,扩大水产加工原料基地1.06万亩,引进台湾现代农业项目11项,总投资4436万美元。。2008年全市引进台湾现代农业7项投资2440美元。

  (2),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经济支柱作用增强。

  福清的工业基础过去十分薄弱,全市只有铁、木、竹农具等简单的手工业制作,根本谈不上机械生产,工业总产值只有389万元。至1978年,一些支农性的农机、化肥、水泥等工业企业出现,但企业规模小,生产设备落后,工业基础仍很薄弱。福清撤县建市以来,通过引进一大批现代化企业及先进管理经验,对轻工、纺织、机械、食品、建材等行业进行整体改造,企业的实力得到加强,素质提高,全市工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工业企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迅速遍布城乡。1988年特别是2000年以来,以重点三大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科学界定各大工业区的产业发展定位,促进产业功能的优化分区和招商资源的合理配置。特别是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分别达到923亿和872亿。

  (3)、消费市场繁荣兴旺,对外开放成绩显着。

  随着生产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商业流通改革的日益深化,流通贸易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里程迈进,一个大流通,大市场,开放式的商品流通体系逐步形成,各行各业的激烈竞争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兴旺繁荣。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778元,比增17。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631元,比增13。4%,。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增加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97亿元,比增14%

  (4)对外开放上成绩显着。1988年“三资企业”25家,投资1。96亿元,产值达到8439万元。1992年“三资企业”184家,投资6。44亿元,产值达到112亿元。进入21世纪,持续深化“激情创业在福清”活动,实行内外资企业双轮驱动目前,已形成了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的全方位、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empirenews.page--]

  (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2008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多亿元,是1952年的21892倍,年递增19.2%。尤其是1984年建市以来,全市掀起开发建设热潮,投资规模迅猛扩大,融桥,元洪和江阴开发区的突飞猛进的大发展,带动了一系列重点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并取得可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江阴港区3号泊位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和国电配套7万吨级煤码头已建成投入运营,4、5号泊位正在抓紧建设,6、7号泊位开始动建,马尾港区外贸航线下移江阴港区各项对接工作扎实推进,港区全年集装箱吞吐量达28.82万标箱,比增46.79%;新江公路拓宽改建工程基本完工;国电江阴电厂一期两台共120万千瓦发电机组已投产发电。元洪投资区粮油、轻工、汽摩配等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全年工业产值增幅达54.2%。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核电项目已全面展开;三山、高山两个风电项目建设前期工作顺利推进;特别是这几年,年福厦铁路福清段已基本完成;渔平,福泉,福银三条高速公路已经启动。全线路堤已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增加,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面貌明显改观。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

  (三)、财政金融快速增长,经济贡献作用增强

  经济发展对财政收入起着基础性的决定作用。20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收入持续增加,2008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5。5亿元,是1952年的628倍,年递增12.2%,比同期GDP增幅高5.8个百分点。财政支出更多地倾向于民生,政府对市场资源的配置能力明显增强。2008年全市财政支出45。5亿元,是1952年的1770倍,年递增14%。。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随着金融运行规模逐步扩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显着增强。截至2006年底,全市居民本外币储蓄余额达270.59亿元,比2003年底净增67.58亿元。2007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大,全年本外币贷款余额129.1亿元,新增32.32亿元;2008年全年本外币贷款余额新增加4。5亿元。经济金融呈现良性互动局面。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1952年47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300多亿元,年递增30.5%;各项贷款余额由1952年的11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150亿元,年递增32.9%。

[!--empirenews.page--]

  四,“福清模式”的经验

  福清人民在艰苦创业中拼搏,在艰难曲折中探索,在改革大潮中奋进,创造了光辉的业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为福清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福清模式的:“五主导三一体”,即“以华侨主导招商引资,以外向型经济主导经济发展,以开发区基地主导经济模式转换,以新型工业化主导产业方向,以民间“出国热” 主导助阵经济投资热,致力于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一体化,人与经济自然环境一体化的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其主要的经验是:

  (一)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发展思路,是福清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障。

  坚决按照中央,省委的正确路线,方针办,逐步创新发展理念,完善发展思路,是我们创造性开展工作,取得辉煌成绩的基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积极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强农、重工、兴商的路子”,大念“山海经”的发展思路。“九五”、“十五”时期,针对福清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后劲不足的状况,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强力实施招商引资,“工业强市、项目兴市”战略,建设三大工业区,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进程。省委、省政府做出实施海西战略部署后,2006年及时提出了总的奋斗目标:坚持科学发展,建设海西名城。努力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全市经济总量力争在2006年基础上翻一番;二是融侨开发区继续保持领军地位,江阴经济开发区、元洪投资区、洪宽工业村、龙田工业区、镜洋工业区齐头并进,分别向百亿园区冲刺,形成工业经济“众星拱月”的发展态势;实施二次创业、打造经济强市”、建设新型港口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近几年,根据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形势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决策,才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鲜明特点的发展之路。

  (二)促进港口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是福清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福清是依托沿海港口建设的新兴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我们坚持把抢抓机遇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把握好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和经济开发区发展的历史机遇,以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为方向,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不仅促进了港口资源的有序、充分利用,而且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支撑体系,探索了沿海港口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抓住地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机遇,发挥沿海港口优势,码头泊位建设加速推进,江阴港区2号,3号。4号泊位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和元洪港5万吨级多用途元载码头已建成投入运营,江阴港区3-5号泊位、国电配套7万吨级煤码头建设进展顺利。加强与国内外先进企业集团的经济技术合作,大力实施开发区,使宏观调控成为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新机遇。

[!--empirenews.page--]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和扩大改革开放,是福清实现兴市富民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福清全市上下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总揽全局、驱动全局,不仅促进了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更新,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制定和实施工业、农业、商贸、财政、投资等各个领域的改革措施,使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被消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显着增强。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对外贸易、引进外资等取得巨大进展。实践表明,要加快发展、缩小与先进地市的差距,就必须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

  (四)加快推进科教兴市战略,是福清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一直高度重视科技教育事业发展,通过不断加快教育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了大批人才,产生了一大批在省、市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7%。完善科技发展配套政策,认真组织实施各级科技计划项目,被科技部列为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市,有19个项目获得省、福州市科技专项资金扶持,总金额达830万元。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继续执行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贫困学生“两免一补”等政策,落实中职学校“政府助学金”制度,提高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投入1200万元为全市中小学校一次性配齐计算机。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撤并15所中小学校,改造10所薄弱学校,动建实小分校和侨中分校,教育工作以高分通过福州市“对县督导”评估验收

  (五)坚持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福清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利用和节约资源,控制人口增长,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努力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科学、合理地优化配置和开发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强了经济增长的持久性。认真抓好了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大大缓解了对升学、就业、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保障了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承载力不断提升。

[!--empirenews.page--]

  (六)加快构建和谐社会,是福清实现好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时代的主旋律。我们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逐步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逐步使普通百姓“住得起房、上得起学、看得起病”,进一步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力地促进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形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群众基础。

  (七)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的领导,是福清经济社会发展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没有福清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也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2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制定绩效评估工作方案,采取指标考评、公众评议、察访核验等方式,对全市各镇街和市直各单位的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考评,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大力倡导务实节约之风,共清理新建楼堂馆所12座10.7万平方米,取消57个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开通12345便民呼叫中心系统,提高便民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加大专项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围绕国有产权转让、市属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开支等关键环节,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实行中介代理机构随机抽取、工业用地招拍挂、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用房公开竞租等措施,致力从源头上防范腐败行为的发生。

  总之,福清2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是突飞猛进的。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撤县建市以来,福清以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不断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创新实干,全市经济取得可喜的成就,在改革大潮中奋进,创造了光辉的业绩,积累了宝贵经验,贡献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福清速度”发展模式。几乎是从零起步,特别是从八十年代初的一个亿,奋斗十年到九十年代初的三十个亿;再奋斗十年到二十一世纪初达到二百个亿,是前十年的六倍,再用不到8年时间达到402亿,突破了400亿。也就是用了三十年时间使GDP增长了二百倍。现在的经济规模已经是十年前的1。1倍,是二十年前的13倍,是三十年前400多倍,是六十年前的1700多倍。

[!--empirenews.page--]

  五,“福清模式”的着力点

  一个地区发展模式之优劣、成败,关键看是否适合于这个地区的地方情况,是否给这个地区的公民带来福祉。福清发展模式,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以华侨主导招商引资,以外向型经济主导经济发展,以开发区基地主导经济模式转换,以新型工业化主导产业方向,以民间“出国热” 主导助阵经济投资热,致力于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一体化,人与经济自然环境一体化的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指从福清同时兼有发展中地区、转型地区的属性出发,立足福清时代发展的特殊地方情况,以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地区为目标,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有特点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五个着力点:

  第一点,以增进全市人民福祉为核心为着力点。因为福清是人口较多的地区,而公民福祉又是发展的核心。目前福清人口存已超过130万,近几年,年出生率12.1‰左右,年死亡率6.8‰左右,年自然增长率5.3‰左右。按此计算,年人口净增量近1。5万,二十年净增人口近30万。福清的发展以130万人的价值和130万人的潜力的发挥为中心,旨在满足130万人的基本需要,并促进每位成员的全面发展。这实在是件最大的事情,研究福清经济发展模式,首先应强调这一点。

  第二点,充分挖掘社会基本制度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巨大制度潜力。福清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它有若干质的规定性,这个制度是有潜力的。在所有制问题上,在调节机制问题上,有自己的特色。其中最显着的就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结合。福清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在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结合上,福清是最早的地区。这种“内在结合”的巨大制度潜力,正在释放过程中,并对福清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这是福清经济发展模式着力点的又一特点。

[!--empirenews.page--]

  第三点,努力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和作为后发地区三大优势。一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福清劳动力队伍庞大且成本较低,这是很大的优势。二是拥有广阔的市场。从商品市场来看,近几年福清每年的社会商品零售额几十亿元人民币,2006年进口货物8000亿美元。从资本市场来看,2008年全年本外币贷款余额新增加4。5亿元。经济金融呈现良性互动局面。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1952年47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300多亿元,年递增30.5%;各项贷款余额由1952年的11万元增长到2008年的150亿元,年递增32.9%。福清引进外资100亿美元,相当多的国内外企业到福清投资,就是因为看中了福清的市场。三是后发优势。随着信息革命和生物技术革命的到来,无论是老的工业经济区地区,还是新的港口经济工业化地区,福清的能源,电子,市场都处于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作为新兴工业化港口城市,我们正在发挥并利用这种后发优势,而且不可估量。

  第四点,着力实行有福清特色的“四轮推动”,即有福清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这是“福清模式”的四大支撑。

  第五点,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有福清特色的“五位一体”建设,即有福清特色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重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建设重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建设重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建设重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重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五位一体”的建设,基本宗旨是为文明发展作出福清自己的贡献。

  紧扣一个核心,整合两种制度,发挥三大优势,实行“四轮推动”,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可以说是福清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

[!--empirenews.page--]

  六、“福清模式”中的“四轮推动”

  福清模式 “以华侨主导招商引资,以外向型经济主导经济发展,以开发区基地主导经济模式转换,以新型工业化主导产业方向,以民间“出国热”助阵经济投资热,致力于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一体化,人与经济自然环境一体化的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以福清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作为福清经济发展模式的四大支撑力量。

  (一)有福清特色的新型工业化

  工业化是福清实现现代化最早最重要的支点。它以华侨主导招商引资,以外向型经济主导经济发展,以开发区基地主导经济模式转换,不仅表现为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结构中比重的上升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现代文明渗透到经济社会领域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福清经济的迅猛发展,主要依靠的动力是工业化。尤其是最近几年,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持续高于GDP增长速度。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2年的44.4%提高到2006年的53.8%。目前,福清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43.1%;制造业的总产值占全社会物质总产值的比重是67.4%。按照发展中地区工业化中期工业产值应超过40%、制造业产值应超过20%的经验,福清现在处于工业化中期,并且加速发展,已经成为最大的工业生产市。

  经过多年发展,福清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由于福清特殊的地方情况,使福清的工业化必须探索新路。这里所说的“新路”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有别于“传统的”工业化模式,真正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要有别于当今别的地方的工业化,真正走出一条“福清特色”道路。这种“新型工业化”与“有福清特色工业化”道路的交叉结合,即是“有福清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可概括为下列“五个结合”:

[!--empirenews.page--]

  第一,提高科技含量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紧密结合。福清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把工业化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重在提高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是区别于以要素(主要是资本)大规模投入为特征的旧式工业化的标志之一。同时,鉴于福清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较低的特点,努力寻求提高科技含量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的结合点,以此形成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的多层次工业发展格局,进而提高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发展城市工业与发展乡镇工业紧密结合。福清有20多个镇,这是福清工业的重要增长地。同时,鉴于全市密集着三个经济开发区,也是福清工业增长的“沃土”之一。20世纪80年代期间,乡镇工业的数量、就业人数和总产值分别以年均26.6%、11.2%和29.6%的速度增长。到90年代,福清外资工业的产出占到工业总产出1/3左右,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之势。近年来,福清外资,乡镇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迅速升级,从新兴工业化地区的发展来看,新式武装的外资,乡镇工业已成为福清工业化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第三,推进工业化进程(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与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传统工业化在增长方面的所谓“辉煌”,是以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生态的破坏为代价的。不少发达地区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福清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薄弱的地区。传统的以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生态破坏为代价的工业化道路不符合福清地方情况,特别是在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之后,只有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之路。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GDP能耗五年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五年降低10%的目标,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节能减排已成为福清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明显特征之一。

[!--empirenews.page--]

  第四,工业结构转型与经济体制转型紧密结合。一般来说,发达地区在其工业化推进过程中,是以基本稳定的体制结构为基础的,虽然也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但全面的体制转型以及社会转型并不突出。福清是一个不发达且处于转型中的地区,工业结构转型与体制转型这“两个转型”扭在一起,无论是微观领域的工业企业的体制模式,还是宏观领域的政府管理工业模式,都对工业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五,工业化过程中利用外资与独立自主紧密结合。福清的工业化是在对外开放中不断推进的。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给福清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的巨大历史机会。福清正是利用全球化和“后发优势”,有效吸收发达地区的资本和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造就了发达地区用很长时间才造就的工业化格局。同时,鉴于福清是一个走独特道路的大国,颇为注重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保持自己的独立自主地位。尤其是存在投资、技术、贸易、环境等壁垒的情况下,福清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中,寻求利用外资与独立自主的最佳结合点。

  此外,在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革命迅猛发展的条件下,推进有福清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面临一个与信息化的关系问题,这是当今世界各个推进工业化地区(以及像英国这样的工业化发达地区)共同面临的新挑战。福清紧紧抓住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化的历史机遇,将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一方面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特别是注重发挥信息化在工业发展中产生的“倍增效应”和“催化效应”;另一方面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产业支撑,着力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

[!--empirenews.page--]

  (二)有福清特色的城镇化

  城市化在福清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值得关注。特别是以民间“出国热”助阵城镇化投资建房热:

  第一,福清城市化走的是一条“城镇化”道路。国际上一般称“城市化”,而福清的城市化是将镇(指镇本级)纳入其中的,故称为“城镇化”。长期以来,城镇化进程比较缓慢。改革开放后,福清以民间“出国热”助阵城镇化投资建房热,城镇化率迅速提高,到2005年前后,福清的城镇化水平可能达到35%左右。

  第二,福清城镇化走的是“立体网络型”的协调发展之路。所谓“立体网络型”,即以城市为中心、重点镇街为骨干、小镇街及重点村庄为基础,以大带小,协调并举,以民间“出国热”助阵城镇化投资建房热,构筑一个容纳农村建设的立体网络。这是一条福清城镇大中小小协调发展的道路。

  第三,福清城镇化采取的是区域布局“差别化”推进方略。所谓区域布局“差别化”,表现在,福清的东部重点是丰富城镇内涵、提高城镇化质量,形成有生命力的城镇带、都市圈、城市连绵区;中部重点是大力发展重点镇街,扶持区域性中心城市;西部则控制小镇发展,南部优先发展龙高大镇,有重点发展沿海港口重镇。

  第四,福清城镇化与体制转型紧密结合。数以几十万的外来工进入福清城市或城镇,这种巨大的社会变迁,相应地要求进行体制转型。福清始终以民间“出国热”助阵城镇化投资建房热,福清为实现城镇化目标,应着力打破城乡分割的格局。一则,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二则,改革城乡管理体制,为简政放权、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创造条件。可见,福清上述的城镇化战略,与其它地区的城市化明显不同。

[!--empirenews.page--]

  (三)福清经济的市场化

  福清也曾经是一个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的地区,需紧紧抓住体制转型这一链条,由外围到核心,逐步“攻坚”。现在,市场调节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已达到95.6%,生产资料达91.9%,农副产品收购达97.7%。从国际上看,福清市场已成为竞争激烈的大市场。福清已成为全国关注的最大的新兴市场地区。

  目前福清的市场化进程,也遇到了如何继续深化的难题:国内方面,要素市场市场化程度还较低,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等适应市场化的程度还有距离,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各种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还有妨碍公平竞争和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动。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现要素市场的市场化,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等。国际方面,应破除进入全球市场过程中“国际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实现国内市场与全球市场的对接。

  (四)以“出国热”推进国际化,参与全球化

  福清实行对外开放以来,成效斐然。有道是:有华人的地方都有福清人,太阳能照到的地方就有福清人。一方面古往今来福清人就有闯荡世界的“文化基因”与传统,“出国热”经久不衰;外贸:已成为省第三出口大市;外商直接投资:居全省第四名,;外汇:2008年底超过“50亿美元大关”;对外投资:2006年末累计7亿美元(非金融部分)。同时,福清的现代化进程与全球开放相联系,必然对国内改革形成倒逼机制,使福清的经济运行机制与国际规则加速“磨合”。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的金融改革,正是开放倒逼改革的典型例证。福清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竞争力。一方面,作为一个全国着名桥乡,应该比过去更具备全球视野,更加主动吸纳整合全球资源,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以独特的姿态,既要“融入”全球化,又不能消极地对待游戏规则,也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共同发展福清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关系。

[!--empirenews.page--]

  七,“福清模式”与“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晋江模式”和东莞模式”等的比较与借鉴

  (一)温州模式是指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小商品是指生产规模、技术含量和运输成本都较低的商品。大市场是指温州人在全国建立的市场网络。(1)基本特征:经济形式家庭化,小商品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经营方式专业化,有家庭生产过程的工艺分工、产品的门类分工和区域分工;专业生产系列化;生产要素市场化,按市场的供需要求组织生产与流通,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均可自由流动;服务环节社会化。(2)温州模式的背景:人多地少,大量农业剩余劳力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民要发展非农产业致富;温州农村过去生产力发展缓慢,历史上,温州人除务农外,兼营家庭手工业或外出经商做手艺。为此,一方面自办了各种非农经营的生产设施,另一方面建立起了流通信息网络,为其后来的大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家庭、联户企业手工和半机械化支持下,以生产技术简单的小型产品为主,缓慢自发地向现代工业迈进; 温州人独有的开拓精神使他们能在大胆试验中积极发展。(3)发展特色:家庭、联户企业是温州农村非农经营的主要方式。 通过市场体系来配置生产要素,温州的乡镇企业尤其是其中的家庭、联户企业是在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资金市场、劳务市场、技术市场等在内的区域性民间市场休系中孕育成长的。要素市场的形成为乡镇企业乃至整个温州农村商品经济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以日用小商品为主的主导产业和门类齐全的社会服务业。并逐步形成交通运输、饮食服务、民间信贷等门类齐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素自由流动并向小城镇相对集中。生产要素的市场组合,使得企业为了取得外部经济效益,都选取信息较多、交通运输便利、社会化服务较发达的地方设厂,从而使企业大都向小城镇及周边地区聚集。这样不仅在社会化协作中提高了专业化水平,形成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商品生产企业群体,而且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带动小城镇相应地发展,最终又使发展乡镇企业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

  (二)苏南模式,通常是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其主要特征是:农民 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苏南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的是一条先工业化 ,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温州模式则通过发展个体私营企业,通过市场化来促进工业化。两种路径的形成各有其主客观原因。苏南地区采取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方式。政府出面组织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出资办企业,并由政府指派所谓的能人来担任企业负责人。这种组织方式将能人(企业家)和社会闲散资本结合起来,很快跨越和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实现了苏南乡镇企业在全国的领先发展。不可否认,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政府直接干涉企业,动员和组织生产活动,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因而成为首选形式。

[!--empirenews.page--]

  (三)“晋江模式”实际上就是晋江发展产业集群的历程。如今,晋江已聚集起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鞋业制造、纺织服装、化纤工业、建筑陶瓷、食品饮料、伞具玩具等一批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同时拥有机械设备、精细化工、纸制品以及制药、家具等一批具有集群趋势的产业,并逐渐呈现出从以轻型加工为主向轻重并举的态势。这里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旅游鞋生产基地、世界重要的运动鞋生产基地、中国三大玩具生产基地和全国建陶生产基地之一,获得“中国鞋都”、“中国食品工业强市”、“中国建陶重镇”等称号。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形成了专业生产区,即“专业镇”、“专业村”。仿效引起竞争,竞争中优胜劣汰,一批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形成规模、创出品牌、成为骨干,构成了产业龙头,带动众多中小企业发展,实现了从办企业向办产业转变走专业化生产的路子。这样强化了产业配套需求,推动了产业链上下延伸和相关行业的配套和完善。产业集群就在这个基础上应运而生,地方生产系统逐步建立起来。晋江确定了“现代化制造基地、商贸中心、滨海港口城市”的发展定位,通过编修城市概念规划、调整产业发展布局、连片整合工业园区等办法,引导工业园区在空间地理上连片发展,在产业布局上功能明晰,逐步形成城市工业组团。

  从品牌打造的角度,仿样加工到贴牌生产再到打响自有品牌,晋江塑造出“品牌之都”的雏形。依靠相对集中的交易市场,于是各产业集群周围便形成一批专业市场。专业市场的繁荣又会催生新企业,在生产与市场互动中加速产业集群的形成。从80年代到90年代,以闻名全国的晋江东方陶瓷城、陈埭鞋业原辅材料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周围都积聚着大量企业,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专业市场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条件,四大支柱产业集群也初步形成,建设专业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初步形成了建筑材料、采矿冶炼、机械船舶、纺织服装四大产业集群。晋江年均技改投入近20亿元,创建民营科研所30多个,有50多家企业与40多个科研单位挂钩,15家省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1家企业技术中心被确认为国家级技术中心,恒安、浔兴、安踏、恒顺、福马、兴业等企业成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起草单位。技术进步是促进晋江经济腾飞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一批建材加工、机械制造、冶炼、纺织等方面传统技术工人,并且象造船等技术在国内甚至世界上都是处于领先水平,

  ,(4)东莞模式 改革开放30年,东莞从一个传统农业县发展成一个知名的工业制造重镇,东莞模式获得了巨大成功.其核心要素是外向型经济主导、区外劳动力支撑、合作共赢的营商文化、务实有效的政府管理和发展创新的主动力。“东莞模式”:由东莞提供土地,或已建成的标准厂房,中国内地四川、湖南、江西等省提供廉价劳动力,外资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和管理的要素组合模式,这一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外科手术式植入的、外资主导的、外向型的,除了土地是自己的,其他都不是自己的。对东莞这样之前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的地方而言,在一定的时间里采取这样的发展模式也是不得已。1978年9月15日,全国第一家对外来料加工厂--由原来的虎门太平竹器社改办而成的东莞太平手袋厂正式开工以来至今,东莞在20年间创造了一个奇迹。凭借着地缘优势、全国各地的廉价劳动力和外资提供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东莞从一个无足轻重的农业县变身为闻名国际的世界工厂,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巨变。有一个形象的说法令东莞人欣慰与自得:“不管在世界上什么地方下订单,都在东莞制造。”

[!--empirenews.page--]

  2007年,东莞的GDP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3151亿元,占广东全省的1/10。而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东莞仅用了3年,从2000亿元到3000亿元仅用了2年。东莞的经济奇迹,是中国近30年经济奇迹最显着和最典型的代表。如今,传统东莞模式能量释放已近极限,面临着粗放式的增长方式遭遇供给要素的制约、低端化的产业结构影响经济竞争力、特殊的人口构成制约经济社会转型、社会管理体制遭遇过渡期的两难选择等问题.要突破当前的难题,实现东莞模式的转型,必须推进两个升级、两个转型.。

  从“福清模式”与“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晋江模式”和东莞模式”等的比较与借鉴,我认为“福清模式” 在“以华侨主导招商引资,以外向型经济主导经济发展,以开发区基地主导经济模式转换,以新型工业化主导产业方向,以民间“出国热”助阵城镇化建房,投资热,致力于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一体化,人与经济自然环境一体化的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造就了有福清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福清模式也造就了“福清精神”:以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为思想,走向全国,闯荡世界。在以国家投资为导向发展新能源;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与台资企业为龙头的三大工业区为平台;以民营投资为主体的聚集产业集群发展经济的模式。同时最终以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建设“两馆一中心”),城市的大繁荣为目标,以早日打破城乡分割的格局,实现全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健康富裕的生活目标奋斗的社会发展模式。

[!--empirenews.page--]

  八,坚持“福清模式”, 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继续创新发展

  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关键是展望未来。福清市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积累了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区位条件、体制机制、人文环境和发展经验,构成的比较优势正在凸显,城市化加速、产业升级、消费转型产生的内在动力将进一步释放,经济与社会已步入较快发展期。当然,特别是福清经济在20年的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巨大发展,目前已步入人均GDP2000美元-3000美元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阶段里,福清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需要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福清过去经济增长模式的特点,是由要素投入和出口需求驱动。 这种增长方式曾经有效地支持了福清经济的超高速增长。但是一些问题也在近年来逐步显现。当前福清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从要素投入驱动看,出现了这样一些挑战,而且越来越严重。第一,大量的土地和自然资源的投入,造成了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破坏。第二,由于资本要素的超常投入,引致了投资和消费的失衡。第三,超高速的增长是靠大量的劳动投入实现的。在早期阶段,大量廉价、低成本的劳动投入没有遇到太大的问题。但是在近年来出现了新的问题,如劳动力开始出现短缺。 主要体现在:经济运行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工业原材料匮乏,经济增长方式仍显粗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整体水平不高,国民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经济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层次依然不高,龙头企业突破国际贸易壁垒、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支柱产业集群效应尚未完全凸显,工业经济新增长点虽不断涌现,但尚未形成燎原之势,加快发展的压力仍然较大;财政收入虽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收入结构还不够合理,市本级可支配财力仍显不足,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增长的资金需求;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环境污染问题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要十分注意拒绝复制前工业化地区“危机转嫁”等传统模式。龙江和沿海流域和农村禽畜养殖污染治理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经济持续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福清人民适宜居住为目标和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多绿化,多建公园,尽量少上新产业、大项目,禁止污染企业进住福清。

  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关键是展望未来,如何使福清更好的可持续的科学大发展,建设福清人民适宜居住为目标,我认为:坚持“福清模式”以为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继续创新发展是关键。

[!--empirenews.page--]

  继续创新发展应从以下几点考虑。仅供参考。

  (一)、树立全民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看,我国很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停留在一般的宣传上,对可持续发展没有给予重视和实践。!福清新一轮发展,势必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福清要从经济大市变为经济强市,就应该以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设“可持续型政府”,建设节约型社会。一定要重视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让资源发挥最大效用。我市人多地少,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除了要控制人口数量之外,还要提高全民节能节水意识,推广节能科技产品势在必行。特别是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才能实现淡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福清人民适宜居住为目标,生活中要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减少小汽车使用,鼓励步行和自行车使用,以解决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等等,小到节约用水,大到循环经济,都离不开媒体有效的宣传。科学发展,政府要先行,比如可以推出减少公车使用,或者推出公车改革。 遏制公款吃喝。其中公车和吃喝消费还是合法的。!福清政府应该敢为人先!福清的资源是有限,但我们的思想是永无止境的,只要在发展时,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我们是可以解放再解放,创新再创新,只要出发点是有利于福清的和谐发展,只要政策是有利于让人民享受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

  (二)、重视保护环境,建设生态福清。

  这几年,福清市继续推进龙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确保龙江水质达标率达到70%,力争达到75%,全面完成龙江流域为期两年半的阶段性整治目标。总之,建设福清人民适宜居住为目标。我们需要一个天蓝地绿水净路畅神清气爽的城市生活和工作环境!!!这比单纯的人均GDP都重要!福清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继续严格保护环境,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的职能作用,要加强决策,解决重点问题,重视环保产业,要继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特别要强化重点水环境的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绿地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水、土地、能源、森林、草地、矿产、海洋、气候、矿产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 要继续研究、开发和推广新能源、新材料, 广泛采用符合域情的污染治理技术和生态破坏恢复技术, 包括投资少、效益高的废水处理技术、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技术、固体废物的无害处理技术等, 全力推行清洁生产。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开展流域水质污染防治,强化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城市水环境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用科学的发展观统一思想、统领工作, 牢牢把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才可能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 走上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福清经济发展之路, 使福清城市更快、更好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我们福清的后代多留一些清澈的河流,多留一些清新的环境和空气。

[!--empirenews.page--]

  (三) 发挥独特的对台优势,努力构筑福清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福清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原则,福清要率先以电子,信息、石化、机械、玻璃等产业为重点,提升元洪,江阴和溪头台商投资区和融桥地区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载体作用,密切与台湾相关行业协会、企业的联系,促进两岸产业深度对接,形成以融桥,元洪,江阴等区域为主的产业对接集中区。发挥福清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的窗口、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对台农业资金、技术、良种、设备等生产要素的引进与合作。推动福清对台离岸金融业务,拓展台湾金融资本进入福清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渠道和形式,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推动金融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建立福清与台湾海峡两岸旅游合作机制,共推双向旅游线路,培育“海峡旅游”品牌。加强与台湾现代服务业合作,建设海峡西岸物流中心。实行更加开放的对台贸易政策,扩大对台贸易。健全涉台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台胞的正当权益,为台胞投福清业、交往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和优质服务。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台湾投福清业,推动建立两岸产业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促进两岸经济共同发展。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加快完善两岸直接“三通”基础条件,提升对台开放合作整体功能。规划建设对台交通通道,推进对台直接航运。进一步扩大口岸开放,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大通关机制建设,实现福建电子口岸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健全两岸人流、物流往来的便捷有效管理机制,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直接往来。

  (四),切实加强福清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福清现代服务业。

  改善福清城间道路交通条件,加强福清对外交通与内部道路的衔接。完善福清城市内道路路网结构,提高路网密度。推进福清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提高福清城市道路标准。进一步健全福清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气、防洪、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功能,提高福清人口承载能力。努力改善福清乡村交通、饮水安全、人居环境等条件。积极承接台湾现代服务业转移,依托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区、货物集散地、交通枢纽和港口资源,建设与福州、厦门、泉州等物流节点和一批现代物流中心的大物流。依托临港工业和台资企业集中区,合作建设物流配送或专业配送中心。依托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建设连结海峡两岸的现代物流中心。依托福州、厦门软件园,发展软件服务外包、动漫游戏产业,培育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专业企业,吸引台湾企业乃至世界跨国公司服务外包转移。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大力吸引台湾企业到海峡西岸经济区设立地区总部、配套基地、采购中心、物流中心、营运中心和研发中心。积极发展面向台湾及海外的会展业。以滨海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文化旅游为重点,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景点及配套设施建设,办好各类旅游节庆活动,福清丰富旅游产品,开拓旅游市场,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效益的旅游精品。

[!--empirenews.page--]

  五、以教育强市,人才兴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人才建设

  教育是一个地区乃至地区实现快速发展的重中之重!如同一位专家所言,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与核心,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教育是提高社会成员素质的根本途径。和国内城市豪华的办公大楼相比,福清城市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仍然面临着投入不足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福清城市教育条件还落后于国际平均水平,至于农村地区的差距就更为明显了。再穷不能穷孩子,再落后不能落后教育,日本,美国,美国乃至小国新加坡,芬兰如果没有重视教育,根本不可能成为现在的经济强国,科技强国。福清政府部门坚决响应中央建设节约型社会,停止考虑搬迁,建设新的市政府办公楼,以务实的理念,以负责任的精神,把更多的公共财政用在改善各地区的教育设施上,让更多偏远地区的孩子们能拥有宽敞明净的教室,拥有一个舒心和谐的学习环境。职业教育是福清教育发展,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就业水平的一个重要发展模式,政府要建立多元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加强对职业学校的社会服务。不断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市场化、民营化、社会化办学的新路子。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职业教育。福清是一个工业大市,缺乏大量技工,这对经济发展是一个劣势。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建设。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一线创新人才,抓紧培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福清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加强人的能力素质建设,支持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福清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加快引进培养经济建设紧缺急需的人才,建立起与两岸产业对接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结构,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拓展两岸职业教育合作,支持开展两岸校际合作、职业培训、资格考试和认证、职称评定、人才引进和人力资源开发等试点工作。健全福清人才政策体系,鼓励台湾科技、教育等领域人才到海峡西岸经济区创业,改革党政干部的选拔考核面,积极实行政府雇员聘任制度,形成广纳群贤、充满活力的吸引人才和使用人才的良好风尚。

  (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

  福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已下降到20年前的1/18,还好在五 十年前建设了东张水库,二十年前建设了闽江调水工程,福清现在暂时没有水危机,但是即使建设了抽干东张水库水也无法满足速度模式下的增长需要;再次是人口重负难以为继。按照速度模式,实现万元GDP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入,而目前超过100多万人口的福清已经不堪重负了;最后是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目前福清的环境容量已经严重透支,如不改变发展模式,很快就会出现环境危机。事实证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一条不适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种模式不适合福清,也不适合于地少人多的福清。福清不能要大起大落、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如何才能不走“先发展,后整治”的弯路? 关键是要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发展思维和模式,坚决树立科学发展观,及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少、环境污染低、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 预防与治理结合, 减轻资源环境压力,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于地少人多,资源缺乏的大中城市是极有必要的,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适应, 建成低投入、少污染、可循环的国民经济和节约型社会, 既保证当代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又为子孙后代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真正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向海洋要地。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优势,推进福清临港工业、海洋渔业、海洋新兴产业等加快发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将福清沿海港口作为大型装备制造业项目布局的备选基地,合理布局发展福清临港工业。以厦门湾、湄洲湾等为依托,建设以临港工业集中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总之,当我们无不为福清的特色,福清的速度,福清的效应,福清的影响,福清的发展受到震动;无不为福清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与大手笔而感动时。我们更要为福清独一无二的模式与内涵——“福清模式”多研究,多探讨,多宣传,多贡献。要以建设福清人民适宜居住为总目标。我们现在迫切需要的是一个天蓝地绿水净路畅神清气爽的,适宜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新福清。

  祝福清的明天会更美好!

  2010年5月25日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