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文学 >> 正文

“好医生”呼唤钢性制度

2010-06-06 14:05:45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王育忠

  近来媒体广为传播武汉市汉口一家社区医院名叫王争艳医生的事迹。她从医25年,坚持替患者着想,不开大处方,平均每张处方不超过80元。在武汉市评选“人民满意的好医生”中,经36000多名市民无记名投票,脱颖而出,成为30名“武汉市人民满意的好医生”之一。

  像王争艳这样的“好医生”是怎样炼成的呢?据媒体说,王争艳年轻时就有人生规划: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从医以后,以良知待患者,从来不给患者开大处方,因此,小处方见证了她作为一名救死扶伤者耀眼的品质和风范,折射出她的医德之美丽。

  显然,对于王争艳的事迹,媒体给予怎样高的评价、赞美都不过分,这也是舆论对先进人物的一贯做法,先进人物也受之无愧,理所应当。然而,王争艳似乎是个例外,她并不领情。当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她时,连记者在报道时都用了“语出惊人”来描述。

  王争艳的一席话大意是这么说的:我六七年前就是这样做的,怎么现在才成了“好医生”?我工作在社区医院,条件就是这样,能开大处方吗?我这个医院是医药分开,开大处方对医生没有利益,干嘛要开大处方?像我这样开小处方的医生在社区医院多了,又不是我一个人这么做。王争艳医生真是快人快语,这几句话确有“语出惊人”之感。

  然而仔细一想,又没有什么可“惊”之处,王医生不过说了几句大实话,只是一语中的罢了。怎么开处方,在医药挂钩用以评价医生绩效的情况下,对医生而言,存在道德良知问题。医生可以在开大处方的暗箱操作中获得利益,医德肯定可以彰显良知。但是,医德只是一种伦理评价,看不见,摸不着。你说开小处方是替病人的经济着想,我说开大处方是为了药到病除,更快更有效地治愈病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以处方的“大”与“小”评价医生的道德,未必科学,靠一个人的道德水准为患者服务,虽然有效,毕竟有限。

  要真正解决看病贵的问题,还是如王争艳医生所指出的,那就是要使医药分开,医生开大处方得不到好处。一句话,就是要有制度。制度制约比道德约束更具有本质意义。邓小平说,要用制度管人。好的制度可以使有道德的人多做好事,不道德的人没法做坏事。可是现在发生医患矛盾时,我们往往在医德问题上争论不休,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医德作为职业道德的体现,是医生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是不需要太多争议的。而某些医生之所以缺德,是制度为其创造了条件,像医药不分,医生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多开药,多得分,在这种制度的鼓励下,势必使一些私心严重、医德不高的医生很自然地往自身利益倾斜,他怎么可能跟金钱有仇恨呢?当大多数人在具有钢性制度的引导、规范下开大处方,少数人开小处方就会被当作另类,并且使其医术水平受到怀疑。就像在以分数为杠杆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的绩效时,坚持素质教育就可能被认为教学无能,其结果必然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诚然,医生有医德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但是人的道德水准是不一样的,甚至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个人的道德表现都可能不同。因此,道德律固然重要,但是毕竟存在很大弹性,要根本解决开处方中的弊端,还得要靠钢性的制度作保障,要严格让医药分开,就是使医生开大处方得不到好处,要明确医生的职责,剔除医生不应该牟取的利益,正本清源,还医道一个干干净净的面目。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