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文学 >> 正文

花园乡村

2010-06-06 13:43:41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严天生

  沿着花木掩映的水泥村道走去,仿佛步入繁花压枝、香韵四溢的园林中,只见翠树盈眸、时花满眼。门前屋后,或是姹紫嫣红的花圃,或是碧绿芊绵的草地。花圃中,庭院里,有老妇在莳花,有老汉在品茗,有儿童在嬉戏,还有几声鸟啾、几声蝉叫,四处是那么恬静,那么幽雅。如果不是几声鸡鸣狗吠,如果不是村道上走过荷锄农妇、驶过满载稻禾的拖拉机,我们忘了自己置身农村。令人诧异的是,这里没有农村常见的茅厕、粪坑,看不见鸡屎鸭粪,甚至难觅枯枝败叶,是那么整洁、那么干净。

  这里,是高山镇前王村。

  我们应邀来到一旧式民居作客时,退休教师房东王先生称,当年前王村500多户人家,就有数百间露天茅厕遍布全村,粪蛆乱爬,蚊蝇成群,每逢下雨,粪水横流,恶臭熏天。海外侨胞返乡时对露天茅厕深恶痛绝,强烈要求予以彻底铲除,建造公厕。村两委坚决支持。然那时各家各户离不开农业离不开农家肥,也就离不开茅厕,许多人不肯拆除。几位老侨胞铁下心,不除茅厕不罢休。他们让自己亲属率先拆除,后与干部一道挨家挨户动员。同时,侨胞还捐资在村里建造6座卫生无害公厕。破旧立新两手齐下,改厕顺利展开。村里卫生面貌有很大改观。接着,村两委又发动侨胞捐资铺设自来水管道,实行村集中供水,使各家各户饮上洁净自来水。

  改厕、改水成功,使该村新农村建设有了坚实基础。村两委抓住契机,描绘了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海外侨胞于是纷纷捐资在家乡铺设水泥村道,架设路灯,兴建学校、敬老院、文化中心,建造篮球场、门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等体育设施。在外办企业、务工的村民也不甘落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接着,王老师引领我们参观了由侨胞捐资建设的“侨园”小学,虽遇暑期,但那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教师宿舍楼,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仍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据介绍,全村适龄青少年入学率达100%。该村早就建立教育基金和教育奖励制度,目前在全国各地攻读的大学生有200多人,占村总人口的13%,如此高的比例,堪称罕见。该村教育基金现在达80万元,将用于培养更多人才;还计划投资400多万元,新建一座文化娱乐中心,进一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村民世代崇尚耕读传家,村里不少人学成后争当教师。村中如今在职和退休教师150多位,占全村人口的10%,可谓“教师之乡”。近年来,一些教师退休后返乡居住,加入家乡新农村建设队伍,既丰富了家乡传统文化,又带来文明新风。

  在王老师窗明几净的居室中,可看到他创作的满壁书作,再听他对本村文明发展的谋略计策,确信是底蕴深厚的文化力量在推动着前王村的新农村建设。

  难怪,村委会议室里挂满荣誉:“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卫生村”、“福州市文明乡村”、“福清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先进环境单位”、“五星级党支部”……

  琳琅满目中,我们还听到该村往昔境况:风沙、干旱使民不聊生,贫瘠土地出产的地瓜只让农民半饥半饱,无以为生的人们只好背乡离井到南洋谋生……

  确实,改革开放激发了前王村海外乡亲报效家乡的热情,他们才携手创造了美好今天。

  告别前王村,正是落日时分,晚霞焕出金黄,路灯也熠熠闪光,前王村一片灿亮……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