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文学 >> 正文

书法和脸皮

2010-06-06 13:33:39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严家梅

  每每有人问我:怎样才能练好书法?往往我只能置之一笑却无以为对。因为,我原来并不懂得怎样练书法,根本就不指望自己有朝一日突然成为什么书法家之类。平日爱写几个字,不过出于自小喜欢涂抹,长大后改不了索性作为工余课后的一种消遣,野狐禅而已。

  怎样练好书法,听多了,不免也引起一些思考,有点感悟。思来想去,除了大大小小名家们的“秘笈”指点的那些经验之外,我想“脸皮厚”也许是不可或缺的“秘诀”之一了。

  脸皮厚和书法有关系?有。盖因书法这东西,早先并不是以一种被神化的技艺而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那时书写工具多为毛笔,读书人只能用毛笔写字,不论做学问,还是应科举,抑或应付日常杂务,也不分字写得如何,都离不开要写一手让人看懂看得舒服的毛笔字,所以就不存在脸皮问题——谁也不能例外。当年虽也有书法家,但无论与当时写毛笔字的群体,或是与当今的书法家大军比较,比例都显得少而又少。当时多数人练写毛笔字,不是为了成为“书法家”,能享受殊荣之类,而是出自生活的必然需求。历史发展到了今天,写毛笔字已不是人人必备的技能,许多学富五车的大师甚至一生连毛笔都没摸过,这是社会变迁使然。此时写毛笔字则容易因稀为贵而被供入“艺术”神龛,成了“艺术品”,其中写得“好”者,就可能被人奉为“书法家”,拥有神圣的地位。

  正是由于毛笔字向高阁化、艺术化的变异,给众多未踏入此门的人们带来了神秘感。也让许多人被却之门外,不敢贸然入室。此时脸皮之厚薄就显得十分重要了。盖因脸皮薄者担心写不成样被人笑话,只能自己关起门来练写,抑或干脆不敢举笔。于是乎,他的字要么长进不快,要么根本不被人所认识,所赏识,便成不了“书法家”。脸皮厚者则敢于无所顾忌临池不辍,而且从不忌讳把自己的字向众人展示,此时除了有大众的评点外,也易得高人指点,自然就大有长进,长此以往可能从爱好者升级至书法家之类了。这一点我手头就有实例。我一个黄姓朋友,学的是临床医师专业,在一所学校供职,于书法原是一窍不通。在文化大革命大搞红海洋时节,学校头头让会写字的人出手上墙写字。那时会写一手好字的人少之又少,别人都不敢问津,我那朋友却不怕人家笑话,毅然决然厚着脸皮登上竹梯捋起衣袖写将起来。不想一阵下来,倒成了他那所学校的第一书手——一个地方“书法家”了。可见,脸皮厚薄是多么不同啊。试想,朋友如若脸皮太薄、怕这怕那,他能写出好字吗?

  我点数过身边一些同好,与我年纪相当者,不少都是在那时搞红海洋抄大字报练就写字功夫的。据了解连书法泰斗已故启功先生也讲过自己的书法是抄大字报抄出的。可见不谬。盖因脸皮厚是一种心理素质,是一种不怕人笑话的心态。

  当然,我所讲的脸皮厚指的是在练字时的这种心态,不怕别人取笑,坚持勤奋练写,敢于展示自己“作品”,勇于汲取大众的“评判”,善于得到“高人”指点;而不包括用不正当手段厚着脸皮利用写字去掠取其他什么的了。那种脸皮厚却应该为我们所唾弃的。可悲的是这种厚脸皮在艺术功利化的今天却触目皆是:君不见有人为了挤入什么展获得什么奖,不惜降低人格四处找门路拜香案叩头以至送钱送礼;君不见有人为了给自己贴上一个“书法家”的金字头衔,厚着脸皮到处吹嘘自己是某名家弟子,书法是怎样地好,如何有根有底,乃至于一字万金;君不见也有人拉上几个人你吹我我捧你,于是乎凡在那圈子的人都成为“知名书法家”;君不见还有的人才学会写几个字,便俨然以一副专家的脸面到处讲学、贩卖那点连他自己也没有做到的所谓的“心得”以蒙骗初学者;君不见有人想方设法挤进什么级协会甚至不论这个协会是否几个人凑份子凑出来的,之后则以此为虎皮吓唬普通民众和初学书法者;君不见更有甚者有人仗着自己的地位,把握学术团体,把本应成为学术研究的殿堂变成推销自己货色为己谋利的小王国……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样的厚脸皮,我以为是不可取的。

  写到这里,似乎话也讲完了,但我以为还有一句话必须重申:我的“书法”纯属野狐禅,我以上感悟同样是野狐禅。姑听一家之言,诸君切莫当真,更无须对号入座,切切。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