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文学 >> 正文

驾车的感觉

2010-06-05 23:48:28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佚名

  并不会觉得自己是在驾驭一匹钢铁,比起牛马驴,你很可能觉得是在驾驭着人的团伙,因为牛马驴的志向与行为之间过于平行,过于缺少距离,过于司空见惯,而车的逻辑中,有着别异的亮点:体内有偌大的空间,可以有诸多的承载——人与人所携带的物体;外表有强大的抗拒力度,抗拒霜风雪雨,甚至抗拒人;前方有着一个接一个的终点,与其说是终点,不如说是目标。人类一个伟大的创造,正在由一个人驾驭!

  同样是一种心理放大的感觉:一切都朝你而来,你又在将一切抛弃。其实,如果是在一条熟悉的路段,朝你而来而又抛弃的一切,只是一种表象的重复,这种重复的本质是,发生的一切并没有发生,只有你面对索然无味的一切呼啸而去。如果是在陌生的路上,你会因为陌生而缺乏应有的底气,尽管拼出放大的瞳仁,也无以将新奇与亮丽的一切摄住,只有到达终点的时候,你才会带着一路时急时缓的懵懂感到抓住了什么。

  驾车的人并非没有顾忌,比如碰撞、刮蹭,路上的坑洼和石头,这些反面的花絮,总是反面着对驾车的主题进行阐释,让你在眉宇间开出沟渠,从而阻隔大脑的小差。驾车的人一旦出点事故,就很容易成为猴子,被驾驶摩托、骑着单车以及步行的人围观,因为驾车的人很难保证自己驾车的时候没有把他们当成孙子。这个时候,驾车的人即使是哲学家,也会忘记发问,自己为什么会被围观,为什么可以绝对驯服牛马驴的人却会被一匹钢铁驯服,而且从哲学上讲,还真不清楚究竟是什么驯服了什么。

  有时我也会驾车,其快感并非来自对那些条规背诵的熟练,或者是将之与哲学命题的挂钩和联想,而是来自对于四轮、两轮、单车与徒步自由切换的现代属性,就像可以将“孙子”与自己与爹妈进行换位思考一样。这种切换颇具经验渊源,典型的例子有二: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常长途徒步,曾两次因脚疾大发中途拦车,司机都只是瞟了一眼绝尘而去。其实那都是公家的破货车,很明显,这两个司机的特殊心理及其展露的状态过分粗糙,过于缺少等级,就像当年村上供销店里的某些职员,宁愿让玻璃罐里的糖果静静地融化,也不肯分几个给贫穷的孩子。其次是在欧洲的亲历,每一回在郊外要过公路的时侯,司机总是老远就已减速,并以手势提示让我先过。这在我的脑海里,又几乎是过于细腻与谦卑的文明。我们对于此类事情的体会与理解的过程,总有点像老马拉车、老牛拉犁、老驴拉磨。

  原本,驾车就是驾车,就像船长把着舵盘,老东北驾着雪橇。在遵循于承载、速度、安全良性结合的主旨之外,将自以为是的优越感超限度地衍化,必然要进入雨朦朦雾朦朦的状态之中,结果的伤害就很难摆脱与之构成的正比,就像在关键的时刻把油门当作刹车。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