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文学 >> 正文

《西雅图酋长谈话》读后感

2010-06-04 18:10:15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迷 途

  读罢《西雅图酋长谈话》,不禁惊奇,也不禁感慨。惊奇于一个没落民族的酋长竟然有如史诗般的心灵,以如此细腻的文笔、优美的语言把一段沉重的历史娓娓道于读者。感慨于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民族面对被现代科技武装的异族征服时竟然只剩下如此束手无策的悲伤,如此无可奈何的苦难。

  通览全文,最让人魂牵梦萦的是字里行间透出的那种无奈的悲伤,简直每一个字都闪烁着印第安亡灵的忧伤的眼神。从开篇处“无数个世纪以来,浩渺苍天曾为我的族人挥洒下同情之泪”,到“我们的族人曾密密麻麻布满了整片土地,……但那个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部族曾经的辉煌只留给我们忧伤的回忆”,再到“我们的上帝,那伟大的神灵,好象也已经遗弃了我们,”直至“我们已经去日无多了。印第安人的夜晚只有一片漆黑,地平线上不会再有希望的星星闪烁。忧伤的风在远处呜咽,残酷的命运尾随在红种人的身后,不论身在何方,都听得见无情的毁灭者靠近的脚步。他只能麻木地等待末日的到来,如同受伤的母鹿无奈地听着猎人靠近的声声脚步。”

  若不是篇首告诉我,这是一位西雅图酋长在美国政策高压下的一封痛苦的答复信,我一定以为这是某位大文豪的泣血之作。印第安人终于被美国政府驱进荒芜的“保留地”里,印第安的文明也被历史遗弃在原野荒冢,遗弃在眼前无人问津、不久即将消亡的小巷深处,但这篇文章的光辉“却有如天空亘古的恒星,永不变更”。我似乎看到“仁慈”的掠夺者的嘴脸,看到壮丽的悲情,又似乎回到影院,重温那部举世闻名的西部传奇《与狼共舞》。

  本文还让人深深体会到:文化是多样的,世界是变化的。酋长列举了印第安与华盛顿方面种种不同。印第安认为“祖先的骨灰是神圣的,他的安息之地也是圣地。”而华盛顿方面“却似乎可以毫无哀痛感地远离祖先墓地。”印第安的“宗教传自他们的祖先——伟大的神奇于夜晚的神圣时刻,以梦的方式赐于我们族中长者,经过酋长们的洞察,铭刻在我们族人的心底。”而华盛顿方面则“以铁指书写在石板之上。”印第安认为亡者虽失去肉体,但还有灵魂,一直生活在自己身边。而华盛顿方面笃信基督教,认为人死亡后或上天堂或下地狱。据此,酋长认为他们之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种族,起源不同,命运也各异。”他们之间“几乎毫无共同点”。

  翻开历史,人类大规模的自相残杀,或源于资源争夺,或起于文化冲突,古今中外均如此。印第安与华盛顿方面对立的根源可谓两者兼备,这便是印第安濒于灭亡的原因。科技的进步、世界的合流与文化的交融渐渐让世人认识到,人种可以不同,文化可以不同,信仰可以不同,而资源可以共享,发展可以同步,爱心则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应该感激美国白人与黑人的和解,应该感激中国的多民族共同发展政策,应该感激世界上为和平做出努力的各种力量。

  但是,无论曾经的过去多么辉煌,无论和平的力量如何强大,世界依然弱肉强食。让我们聆听酋长撕声裂肺的心声吧!“几经月圆月亏,几次寒来暑往,这个由伟大的神灵所护佑、曾经遍布广袤的大地、在自己堪比乐园的家园幸福生活的民族,将不会再有一名幸存的子孙,为一个曾经比你们更强大,更生机勃勃,如今却只剩下墓碑的部族哀哀哭泣。”

  人类始终带着动物的嗜血性。从最初崇拜伏虎擒龙的个人英雄,到飞机大炮的轰鸣,再到美丽的蘑菇云,无不带着血淋淋的残酷。虽然在文明不断的呼喊声中,人们日益表现出温文尔雅的一面,但面对利益、面对信仰时,往往喜欢我行我素,强迫他人唯我是从。在争夺中,倒下的总是弱小者。许多伟大的文明在这种惨无人道的杀戮中消逝了,让许多许多年后的人们为古墓中寻得的一些坛坛罐罐而唏嘘不已。

  其实,所谓强与弱,并非单纯是角斗场上肌力之争,也非完全是枪炮飞机的对决;在历史长河中,这更应是文化的竞争,特别体现了文化包容性之悬殊。一个守旧的、纯粹排外的文化一定要吃苦头的。

  纵观世界历史,欧洲的强大存在很大的偶然性。一场文艺复兴,一场技术革命让欧洲人为所欲为,欧洲的巨舰却与四大文明古国的驼铃声渐行渐远。同时,我们也无法对美利坚的未来做出评判,三百年毕竟太短了。那真正强大的是谁呢?

  犹太民族是个典型的例子,他从未有过强大的国家,在希特勒德国,甚至约600万犹太人被屠杀,犹太人在欧洲的文化历史沉淀中几乎被彻底摧毁。但犹太人百折不饶,终于在1948年,自罗马摧毁耶路撒冷近2000年后成功复国。

  我们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多次遭遇灭顶之灾,但每次结果总让人大跌眼镜:忽必烈及其后裔曾征服整个中国,但最终却被彻底推翻;满清大举南下,全民剃发易服,267年后,只剩下旗袍和萨琪玛。欧洲列强用大炮轰开我国门,东亚病夫成了我们屈辱的代名词。但百年后,香港回归了,澳门回归了,东亚病夫成为世界雄狮了。

  日本曾给亚洲造成空前的灾难,但我们不得不佩服其坚持开放、广纳良策、决不言败的性格。

  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一段吧!“一个部落没落,另一个部落兴起,一个民族灭亡,另一个民族崛起,如同潮起潮落;自然的法则如此,哀叹痛惜又有何益呢?你们没落的一天固然遥远,但终究还是会有那么一天的;就算白人能和上帝有如密友至交般亲密无间,也同样劫数难逃。我们终究是会成为同命相怜的兄弟的,我们就拭目以待吧。”这是智慧的结晶呢?还是喃喃自言的神秘咒语?他说的是一个民族,还是一种文化呢?

  想起一首着名的南唐未代皇帝李煜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让我们为中国之崛起而祈祷吧,弱小的滋味确实不好受。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