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文学 >> 正文

值得称道的系列好书——品读《玉融文库系列丛书》第三辑有感

2019-08-20 10:09:00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严天生、施恭恩

  有幸成为俞达珠、王华民、魏名庆等老师共同编著《玉融文库系列丛书》. 第三辑,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最早的读者之一。当我拿着沉甸甸的书稿,让我顿时感到它的厚重及丰富的文化内涵。浅夏时节,用五天时间,翻阅开来,细细品读,慢慢咀嚼,顿觉一袭暖流浸遍全身,一股清新高雅的溢满真情的佳作,语言朴实,功力深厚。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读完了这五册的厚重之书,温馨的暖流油然而生……《玉融文库系列丛书》第三辑全书总共100多万字,丛书包括内容分为:李馥(清)著的《居业堂诗稿》,郑侠(宋)著、郑兆福注释的《西塘集》,魏秀仁(清)著的《花月痕》,王文杰著、俞达珠点校的《叶向高传稿》,曹学俭(明)等谱写的《闽剧曲牌音乐》全五册。

  《居业堂诗稿》全书共收入一千四百余首诗,内容十分丰富,除了感怀、应酬之类的诗作外,还有写景、状物、咏史、悼亡之类的篇什;《西塘集》收录了郑侠的“图疏”和其相关奏本、文章以及其他可以佐证他人品的诗文;《花月痕》是清代继《红楼梦》之后的又一部长篇言情小说,共有52回;《叶向高传稿》主要收录了福清籍已故的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王文杰教授的原稿和笔记材料共九章,俞达珠先生为此书进行了点校;《闽剧曲牌音乐》这本集子的主要来源是1953年7月由福建省文化局音乐工作室编写的(未刊本)《闽剧音乐》(研究本),共收录了几百首原汁原味的闽剧音乐,多角度、多层面,择其精华,记其特征,遵其原貌,比较完整地概述了福清古今历史的轮廓。特别是某些重要篇章,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有独到见解,史料翔实、考证精当,或详史之略,或补史之阙;又有一些独具特色史料价值较高,不失为玉融文库系列丛书. 第三辑存史资政、雅俗共赏的文史佳作。比较详细地载录了玉融文库系列丛书的内容。一页一页地翻阅时,我不仅为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情节所感动,更为俞达珠、王华民、魏名庆等老师为我们展开这一幕幕恢宏的历史画卷所感动。我不由得想,俞达珠、王华民、魏名庆等老师已经是退了休的人,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不分昼夜地拼命写作呢?

  俞达珠、王华民、魏名庆等老师的那种不服老的心态精神对福清文史资料编纂的那片执着和热爱。我们也深知,搞政协文史资料不是做学问,是介于政治和学术之间,很多人不屑去做,但他们做的很要有一腔热情!对文史工作的作用、意义、目的。通过对史料进行精心的整理、编辑、研究和出版,向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真实、生动、有感染力、高质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知识教育的好材料。记得《红楼梦》中有句话叫:“事事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文学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就像每个人心灵田园和花锄,只要努力开垦,辛勤地耕耘就会有回报。三位老师出版的多部文史、散文集或编著丛书就是最好的见证。

  特别一提的是,正如该书在序中说:2013年初,中共福清市委宣传部领导做出两项决策,一是组织“玉融文化研究会” ,创办《玉融文化》专刊,以挖掘、探索、研究、传承和发扬玉融文化;二是筹建玉融文库,组织力量搜录编辑古代融人的各类著作和外地人著作中记载有关福清的文史资料的书目,然后“按图索骥”,把搜寻得来有代表性的较有价值的典籍,分期点校整理,或收存于文库,或刊印成书,提供给玉融文化研究会全体成员和玉融文化爱好者阅读、研究。

  据悉,俞达珠、王华民、魏名庆等老师在最近开始着手编辑《玉融文库系列丛书》出书的任务,虽然时间之紧,任务重,不言而喻,必须恪守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繁杂的资料进行鉴别、筛选和考证。要以科学的精神去伪存真,剔除不实之说,探求历史真相。要忠于历史的事实,客观地记述历史人物,做到不溢美、不贬损,有功讲功,有过讲过。但俞达珠、王华民、魏名庆等老师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昼夜兼程,提前完成了这项工作。

  由此我想起了著名诗人艾青,想起了艾青那首《我爱这土地》里的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是否,他们三位作为从事五十多年文史和文学创作的老作家,作为曾经经历过福清文坛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作为福清文史和文学其中生机勃勃的一员,他们对脚下的这片土地有着他们人无法企及的热爱,他们对福清文史和文学有一种永远割舍不去的情怀。正因如此,他们要把自己曾经亲历、亲见、亲闻的玉融文库往事--挖掘记录下来,他们要用自己饱含深情的笔,去展现玉融文库的丰富多彩;他们要用自己全身心的期望,去展现玉融文库文史资料良好薪火相传。他们要为玉融文库文史资料鼓与呼,他们要为玉融文库文史资料的编纂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俞达珠、王华民、魏名庆等老师的进行广泛搜罗整理,认真撰写。目前,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即将与读者见面了。他们执着追求、成绩斐然,让我等晚辈感到十分钦佩,我想趁着难得的机会多向文史前辈们学习。

  我国历代都有以史为鉴的传统。党和政府更为重视文史资料的征集和编撰。俞达珠、王华民、魏名庆等老师在位时,热心这项工作,退休后仍笔耕不辍,不断做出新的贡献。这本《玉融文库系列丛书》仍以文史作品为主,兼收少量史志方面的论述。俞达珠、王华民、魏名庆等老师为人诚实敦厚、执着敬业。

  《玉融文库系列丛书》的编纂者俞达珠、王华民、魏名庆等老师,系福清人,他们都是从不同岗位上退休的前辈,长期以来从事文字工作,对诗、词、散文,无不通晓,而以文史的成就为最高。 俞达珠、王华民、魏名庆等老师怀着对文史资料热心的执着和坚持,多次采访,倾听老人的叙述,查找相关资料,四处询问,各方求证,广征搏采,历经艰辛。在古稀之年,竟不辞劳苦而日夜伏案,终成此书,他们知识面广,文学功底深,是一系列鸿篇大作,让人刮目相看,《玉融文库系列丛书》全书谋篇合理,文字流畅,史料翔实,引人入胜,是力作,佳作。这种严肃认真的精神很值得称赞、学习。历史本身是科学,不论写人叙事,他们都出于史实,力求使记入志书、史书的资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既是《玉融文库》书中成功的编纂体例,选准切入点,开展与文史相关的视察、考察、调研活动,结合本地实际,注重以记述近代、现代的历史和现状为主,体现时代特点,把握时代精华,发挥地方特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三创新形式、创新手段,也是新时代、新形势对文史编纂的需求。

  留存原滋原味的回忆,再现具体鲜活的历史,独家一手史料,亲历亲见亲闻,集纳内存资料之精华,聚合俞达珠、王华民、魏名庆等老师力量倾心打造,《玉融文库系列丛书》选编是五册内容丰富、研究价值很高的文史资料集成,选入的文稿以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福清立邑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过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名胜古迹众多,向来为中外人士所瞩目,福清市宣传部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组织力量,进行当地文史资料的征集、整理、研究工作,特别是抢救一些濒临失传的珍稀史料。在深入考察挖掘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精选出了这些史料。俞达珠、王华民、魏名庆等老师留下的亲历亲见亲闻的文字,均已是绝再难求或已成绝笔的宝贵历史遗产。

  总的来看,《玉融文库系列丛书》是深情回顾往事文史、令人荡气的好书。它既是对已逝的长者最好的追悼,也是对现有玉融文库的最诚挚的祝福。书中的资料弥足珍贵,钩沉补遗,颇有值得回味的现实意义。感谢俞达珠、王华民、魏名庆等老师为我们奉献了这五册厚重的书语言朴素、题材丰富,内容广泛,文笔流畅,感染力强,雅俗共赏,是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文献性和唯一性为一体的玉融文库系列丛书。与其他单纯复述史料为主的书籍相比,此书更具有参考价值和保存价值,能起到传承文化、探究历史、启迪现实的作用。实属我市一件盛事。我为他们编撰的新书出版祝贺,也为向读者推荐高兴。(严天生、施恭恩)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