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文学 >> 正文

莫言来过

2014-07-08 15:21:21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商家云

  去年十二月底,莫言带着他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的一班干将来到福清,搞了个写作基地的揭碑仪式,进行了文学沙龙活动,陪伴而来的有国内多路文坛名家,嬉笑吐纳皆为文道。一时,融城大地日飞云霞,夜耀文曲。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进入了街谈巷议;而福清文学,也不可避免地得以捎带,相信这不仅仅只在话题的末梢。

  许是与此有关,本期《福清文学》的稿件骤多,且各类体裁俱全,不乏精彩。初读小说稿《锐变时代》,为其短而人物多、故事繁、情感交错复杂所吸引。询问文联负责编务的小严,方知作者乃本地80后的年轻人。为之高兴的是,他对小说结构驾驭和人物性格塑造能力的良好呈现,而他叙述的笔触,已基本上褪去了年轻的青涩。可以说,他在福清小说创作渐入弱项的争议时期,带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散文与诗歌依然尚好。青年作家林肖的《带一本书去水乡》是本期散文的领头之作。他散文创作中特有的情思的柔美与细腻、绵长与深邃,同样在这里得以良好的舒卷。想必会得到许多读者的喜爱。《想念父亲的枣》与《你的微笑》是陈盛的作品,质朴而淳厚,真挚而感人,不想快速卒读;这在我们同样是不曾认识的一大批作者及其稿件中,显得难能可贵。年轻的面孔与陌生的名字,应该也必须让我们产生联想与寄望的冲动,否则你很可能永远被“文章是自己的好”所忽悠,忽悠的背后,当然是狭隘、自私与贪欲。

  诗歌稿件的丰足,让人看出作者的群体也都成了“规模以上”了。特别令人鼓舞的,是其状态的深处,其一,艺术细胞在更大层面上发育,只要不是以忽悠的心态对待诗歌,文学的酵母必然趋向于肥大或是生猛。原因是,所有的艺术技巧,无不发端于诗歌;其二,这种“规模以上”肯定激情四射,青年人与诗歌有着特殊的缘分与情结,他们在诗的领域钻研并把握技巧之后,很可能会兼顾其它艺术门类的培植与拓展,这对于文学创作的整体,极具承接与推进的作用。

  莫言在福清的座谈会上说,福清的人文气息十分浓厚,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与地域特色的好作品。想必正是为了这,近期,有关部门多次征求并研究如何充分发挥那个写作基地作用的事宜。无论从哪方面讲,福清的作者,感奋与勤勉应是必然,而编者,亦应严谨递加,灼见广求。其原因,就包含着莫言来过。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