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科普专栏 >> 正文

高考来临,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2022-06-07 10:18:33来源:科普中国

高考来临,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考前对于考生

01

接受现状,接纳自己的情绪

无论是疫情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还是功课复习好坏与否,考生都需要接受目前的现状,坦然面对,如果有焦虑、郁闷、失望、沮丧等各种情绪出现,允许它们出现,因为情绪会提醒并告诉我们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只有接纳了自己的各种情绪后,才能开始对情绪有正确的认知。

02

觉察情绪背后的认知并进行调整

认知理论告诉我们,负面的情绪常源于不合理的认知,比如“考不上重点大学,我就没希望了”就是一种对考试结果的绝对化思维,这时如果能适当调整为“就算考不上重点大学,我也能选个好专业”,就能减轻不少焦躁的情绪。

03

为自己创造释放压力的条件

紧张烦躁时找一些让自己放松的事情做,可以是听音乐、可以是阅读、运动……每个人减压的方式不同,但总有适合自己的,重要的是有所行动。

04

寻求周围人的支持

可以和亲人、好友,老师“倾诉”最近的状态,你需要一个“聆听者”陪伴,为自己加油鼓劲。

05

学会简单实用的放松方法

腹式呼吸放松法:将一只手放在腹部,让身体完全处于放松状态。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呼吸缓慢,吸气时间持续3、4秒,感觉腹部慢慢鼓起来,然后,屏住呼吸2秒,再用嘴巴缓慢呼气,感受腹内的气体随着呼吸道缓慢排出体外,呼气的过程约3-4秒。

渐进式肌肉放松法:找一个安静的场所,先使肌肉紧张,保持5-7秒,注意肌肉紧张时所产生的感觉。紧接着很快地使紧张的肌肉彻底放松,并细心体察放松时肌肉有什么感觉。每部分肌肉一张一弛做两遍。

06

给自己设置高考目标

最理想目标是什么(超水平发挥),最现实目标是什么(正常发挥),最底限目标是什么(出现任何意外状况),这可以避免因目标单一而产生过大压力。

对于家长做好后勤保障,给予足够的支持及陪伴,不要向孩子施压,自己不要因过度担忧而增添紧张气氛,也不要对孩子的一言一行过度关注而强化紧张气氛,生活上尽量顺其自然,松驰有度。

高考来临,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考试中

1.紧张是必然的,适度紧张有利于发挥,不要担心,接纳它的存在。

2.开考前利用一小会儿时间,专注地看下自己的笔或者其它东西,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这个物品上,并对物品进行适当描述,心情逐渐就能平复。

3.如果紧张的感觉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出现了躯体不适,先停下笔,身体自然坐正,轻闭双眼,用前文中两种放松方法进行调整。

4.相信心理暗示的作用,开考的时候对自己说:“我没问题,这些都会做,我可以”,遇到不会的也要告诉自己:“没事,一会儿再来”。

5.考过一科目后不要一直回忆或反复地翻找答案,它会限制你的记忆和思维,影响其它科目的正常发挥。

6.如果考前睡不好,不要紧,不去担忧没睡好会影响发挥,年轻人一两个晚上没睡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考试后

高考来临,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考试结束后,许多考生容易出现以下一些心理问题:

01

焦虑心理

有些平时学习成绩还不错的考生,往往期待值较高,考后患得患失,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由于不确定性而变得焦虑,如果家人们期待的眼光也都放在分数上时,这种感觉更明显。

02

抑郁心理

考生自我感觉考得不好时情绪低落,自怨自责,强迫性地回忆考场中不佳的发挥,有时甚至突然变得暴躁,在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

03

放纵心理

考试结束便觉得苦日子熬到头了,得好好犒劳一下自己,一睡好几天,或者几天几夜地玩游戏,甚至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还会误入歧途。

04

迷茫心理

骤然的放松后随之而来的出现一种无所适从的真空状态,感觉无所事事,茫然不知所措、百无聊赖,找不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作为考生经历了高考前的思想焦虑和心理疲劳,又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考试后出现这些心理问题很正常,因此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安排好合理的休息和放松时间,可以将听音乐、运动、玩游戏、看书、会友等活动结合在一起。

对成绩不确定能否达到预期而焦虑时,告诉自己“我的焦虑对高考成绩并不会有什么影响”,可以采用呼吸放松、正念冥想来舒缓情绪,也可以主动参加兴趣活动或和同伴师长交流来转移注意。

成绩没有达到预期时,合理宣泄出自己的情绪,同时慢慢尝试接受既定的事实,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人生,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无论选择升学、复读或者进入社会,坚定自己在未来能重新获得成功。

作为家长应该充分理解孩子的情绪,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不再为成绩是否理想而埋怨孩子,给孩子一段自我消化的时间;在合适的时机和孩子交流、探讨,尊重其选择,引导孩子规划未来的人生;有经济能力的,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转移一下注意力,陪伴他们度过一个充实的假期。

最后

希望考生们都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从容应对高考

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本文转自:赣南日报

来源:人民融媒体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