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福清人】爱尔兰侨贤林少文:一颗诚挚赤子心满腔热忱家国情
■据东南网(记者:兰楚文 见习记者:郑华婧)“我是一个比较容易扎根的人,但我不曾忘记生养我的土地,中国永远是我的祖国,祖国同胞都是我的亲人。”在爱尔兰福建商会会长林少文的心里始终荡漾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和蔼、乐观,是记者对林少文的第一印象。1962年出生,如今事业有成的他还是一位深孚众望的侨贤、爱乡楷模。背井离乡,独自到陌生国度打拼,让林少文体会最深的是,谁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只要能帮助别人的都应该帮一把。也正是这份赤子之心,让他在拥有财富后仍旧乐善好施,感恩祖国家乡,为中国的强盛感到自豪,不遗余力为家乡建设作贡献。
爱尔兰福建商会会长林少文接受东南网记者采访。
闯劲到爱尔兰打拼事业
林少文的伯父林亦土是福清高山籍老一辈知名华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林亦土就漂洋过海到了日本京都打拼,从事餐饮业,成为了一名卓有建树的华商。有赖于伯父对家族几十年的照拂,林少文“从没饿过,也没吃过苦”,从小就在一个优渥生活环境里成长。小学时,他每月就能拿到100元人民币的生活费。读中学时,他和同学一起到生产队学农,生产队里的人看他衣着鲜丽,问他来做什么,得知他是和同学一起来学农后,连连感叹他穿得太好了,林少文颇显无奈地说:“我家里只有这样的衣服,我从出生开始就没在家里看见过带补丁的衣服。”
明明衣食无忧,可以靠享受父辈荫庇度过余生,但大概是福清人骨子里的闯劲加上受到伯父的影响,林少文还是毅然决定外出打拼,选择了到香港学厨。据他回忆,在14岁赴港前,他没尝过饿肚子的滋味,不曾做过任何家事,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甚至不知道怎么把自来水烧成能喝的开水。古语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从决定离家的那一刻开始,长达十多年的学厨之旅,让他在打拼闯荡中得到了锤炼,磨砺了他坚毅耐劳的意志,培养了他勤勉肯干的品质。此后也曾辗转到日本、新加坡工作生活过,但最终,林少文接受了朋友的邀请,于1986年前往朋友在爱尔兰的餐馆当主厨。
爱尔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经济发达,早早就赢得了“欧洲小虎”的美誉。据林少文介绍,在爱尔兰的华侨华人约有5万,福建籍侨胞约2到3万。
作为最早一批前往爱尔兰发展的福建人,在朋友饭店的打工经历,让林少文不仅积累了经营餐厅的经验,还收获了自己一生的爱情。5年之后,积累了一定财富和经营经验的林少文就带着太太开始“单干”,自己开店。
“打工很简单,自己做老板就不一样,责任大,压力也大。”林少文说,打工时期自己都在后厨工作,少与人接触,因此到了爱尔兰5年,他的英文一点也没进步,于是,招工就成了他开店遇到的首件难事。当时在爱尔兰打拼的中国人很少,假如店里请10个人上班,有8个是外国员工,他与店员的沟通都成了问题。去进货的时候,他也只能凭借着过往使用过的商品商标和商品名来判断买什么,一旦商品换了包装或商品名,他就认不出来了,林少文称“那时候我最怕在4点前后接到电话,因为很可能是店里的员工打来请假的,我自己英文不好,员工要是请假了,5点钟店就没法开门了。”林少文的太太是香港人,英文不错,遇到需要用英语沟通的事,林少文时常会把太太当成救兵,但开业不久,太太就怀孕了,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再依赖太太了,便逼着自己学习英文,“今天经过这里看到几个字,我马上问我夫人是什么意思,然后记下来,就这样一天记一两个,一点一点学起来。”林少文笑言,虽然仗着“年轻记忆力好”把英文学起来了,但因为是“半路出家”,他的英文一直说得不标准,他孩子五六岁时候,在车上听到他与店里的外国员工讲英语,还问他“爸爸你讲的英语他们听得懂吗?”。
创业把当初那个从未尝过生活苦辣的林少文变成了一个生活“多面手”,创业初期,他常常身兼多职,厨师、外送、收银、进货一手包办。但当记者问他是否感到艰难时候,他乐呵呵地说:“只是有点辛苦,谈不上艰苦,刚开始做生意谁都不容易,但有压力也更有动力。”
对于同时期最多拥有5家餐厅的林少文来说,生意的成功除了他所言的“幸运”之外,还因为他的果决与勤勉,更源于他的深思熟虑和谨慎细致,“我如果要在一个地方开店,我会先调研附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再做决定。”生财之道有很多,但若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勤奋而善于思考,刚强而富有毅力,含辛茹苦地无悔奋斗,林少文就这样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2018年1月,林少文代表爱尔兰都柏林“华助中心”到北京参加2018年度“华助中心”工作交流会。图为时任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右五)与部分与会代表合影。(受访者供图)
助人为海外乡亲解决问题
“初来乍到辛苦是难免的,正是因为经历过,才更疼惜后来者”,尝过孤身拼搏的酸楚,才更懂得背井离乡的不易,才会在后来者需要帮助时递出自己的手。很有正能量的林少文非常愿意给需要力量、需要支持的人搭把手,在机场如果碰见中国人,尤其是看到留学生像是在独自等待着什么人,林少文都会上前问候几句,若刚好碰到没人接机或是他们遇到其他吃住等问题,他就会把人先带回餐厅宿舍住几天,再帮忙他们联系家人,“虽然这样的情况不多,但遇上了就会搭把手,毕竟出门在外最大的定心丸莫过‘家人’的关怀。”
自己的店发展起来后,林少文还嘱咐员工,如果有看到中国人前来求职,要先记下他们的名字和电话号码,即便自己的店不需要用工,也可以将他们推荐到其他朋友的店里工作,“招不招他们不重要,会来找工作的人身上都没多少钱,问一下他吃什么,先给他一份餐,这很重要。”出于“关怀后来者”的想法,林少文的店里接济过许多来自家乡的新移民,由于语言不通,很多人在爱尔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他的餐厅上班,最多的时候,近八成的员工都是乡亲。虽然其中大部分是新手,根本不适合做餐厅工作,但林少文不怕麻烦,也不以为意,“你可以慢慢教,但不管怎样一定要帮,这是对家乡的一种情分。”从那时开始,林少文渐渐在乡亲中拥有了声望。
早在事业发展初期,林少文就动过建立同乡会的念头,希望团结同在异国的乡亲,彼此相互照应,但考虑到建会需要大量人力财力,同期到爱尔兰的同乡也大多处于拼搏阶段,分身乏力,只好暂时搁置了这个想法。2007年,事业小成的他牵头建立了爱尔兰福清同乡会(以下简称“同乡会”),且一连当了十年的会长。在他看来,同乡会最大的功能和作用就是团结乡亲,帮助乡亲解决问题,而在爱福清乡亲最特别的精神也正是团结和互帮互助,不管哪个乡亲遇到了事情,他们都会一起想办法解决。
因无数善举和个人事业的成功,林少文在爱尔兰福清乡亲间的影响力不断变大,2017年,卸任会长职务,转为同乡会名誉会长的他又被推举为爱尔兰福建商会(以下简称“商会”)新任会长,再一次投入到了新的社团工作中。近几年,林少文更是将已经步上了正轨的事业交给了其他人打理,自己则全身心投入社团活动,为社团服务。
2016年时候,商会由国务院侨办授牌成立了爱尔兰首家“华助中心”,于是为当地侨胞提供关爱救助,解决实际困难再一次成为了会长林少文的使命。身为商会会长和爱尔兰都柏林华助中心顾问的他几乎是24小时不关机,随时准备帮助乡亲解决问题。此外,他还代表商会多次参与爱尔兰主流慈善晚宴,数次在中国、爱尔兰发生重大灾难和海外乡亲遇到困难时候筹款募捐,并且在爱尔兰建立了义工团体、法律援助团,定期举办法律讲座,协助解决侨胞的法律问题。林少文说:“有能力帮人就会想去做,我也很乐意做。”在他看来,“不管是不是中国人,不管认不认识我们,不管大事小事,能帮就去帮,也应该去帮。”林少文也将自己乐于助人的理念传达给了每一个会员,他觉得帮助别人虽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就是与人为善,“人需要帮忙的时候,哪怕你只为他做一点点事情,他也会记在心里,可能就会因此感染他,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他也伸出援手。”
如今,爱尔兰福建商会拥有会员两三百人,是全爱尔兰最活跃的华商社团之一,得到了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等机构的认同,林少文为此颇为骄傲。在欧洲国家,商会要拥有自己的会所非常不容易,而2019年,商会最大的目标就是要拥有一所属于自己的永久会所,凭借“以会养会”来促进商会良性发展。林少文说,乡亲是出于信任才让自己担任会长,自己一定为乡亲多做些什么,他相信新的会所将成为在爱尔兰乡亲互相照应、联络感情的最佳场所,成为众多在爱尔兰乡亲共同的“家”。
2015年,林少文带团回到家乡参加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受访者供图)
传承搞好海外“留根工程”
谈及家庭,林少文很是自豪,他的一双儿女不仅学业有成,更重要的是他们虽身在海外,却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从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他的妻子更是在爱尔兰创办了综艺学堂,教授孩子们跳中国民族舞蹈,让他们从更多方面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国魅力。他这份“中华认同感”也通过商会传递给众多在爱乡亲。
2016年6月,在商会支持下,都伯林华助中心中文学校正式开办,这是一所致力于扶持中文教学,希望为华裔新生代提供系统性的正统中文教育的学校。“孩子要让他学习中华文化,知道自己的‘根’在哪。”林少文说,为了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学校聘请的教师都是国内师范大学毕业的学生,或是中国在爱的留学硕士、博士,为让学生从更为丰富的角度去学习认识中华文化,商会于2017年、2018年举办了两届《点点滴滴,爱在童行》,共筹集款项近2万欧元,拓展开设了如国画、中国民族舞蹈班等具有中华特色的兴趣学科。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教师之外,学校其他的教工人员都是义工。
2017年底,爱尔兰政府发布了其未来10年的外语教学战略。根据这一战略,从2020年起,爱尔兰的高中生可以选修汉语,并可以在2022年的爱尔兰“高考”——高中毕业证书考试中选考汉语。“现在学校地方不够大,不够用,有点遗憾。”林少文说,由于学校场地有限,无法招收更多学生,但爱尔兰对中文已是越发认同,学校也招收了一些非华裔学生,虽然目前人数还不多,仅占总数的5%左右,不过对于未来发展规模他充满信心,“商会搬了大的会所之后,学校学生增长到300人一点问题也没有。”
“我们的后代知道中国在哪里,可如果他们从来没有回到中国看一看,他们是不会对中国有特别的情感,或者深刻认识的。”林少文认为,对于海外华裔青少年的爱国教育,除了“知”还要“行”,“知行合一”才能让海外华裔青少年对祖国家乡有更深刻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小就该带这些海外华裔青少年回家乡,十二三岁的时候就给他一个概念,‘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是什么样的’。”秉持这个想法,商会曾多次组织在爱华裔青少年回国参加“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林少文更是2次亲自作为领队参加,2015年他带团回到了福建,2018年又带团去了江苏,他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让海外华裔青少年真正踏上家乡的土地,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真实的中国,切身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爱尔兰福建商会•都柏林“华助中心”2019年会暨新春慈善晚宴现场。(受访者供图)
回家始终不变的赤子之心
在海外漂泊的数十年里,林少文始终心系故乡,秉持着一颗爱国爱家的赤子之心,时刻准备着为家乡建设送上自己的一份力量。捐钱修路、安装路灯、修缮祠堂……虽然他总会为家乡建设做些事,但当记者想要具体询问时,他却直摇头,连声道“这些都是小事,本就该做,算不上什么。”还说,“只要国家有需要,乡亲有需要,我就会带头捐、带头做。”
富而为仁,富而有心。曾经一路的辛酸苦累,在成功后却不埋怨,唯留感念疾苦之心,作为海外侨胞,林少文身体力行地弘扬中华文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扮演着沟通中爱之间交流的友好使者,用无私奉献和不求回报地付出赢得了世人的尊重,树立起了福清籍海外侨胞的良好形象。
林少文是“福清哥”敢于向命运挑战,充满拼搏精神的一个典型代表,而他的背后还有千千万万个顶着风雨前行的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