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走南闯北福清哥 >> 正文

记旅居新加坡侨贤王命忠先生捐资助学之善举

2012-04-17 13:34:59来源:福清侨乡报  作者:记者 陈仁杰

浓浓乡情浸润故土家园

——记旅居新加坡侨贤王命忠先生捐资助学之善举

2012041701050423.jpg

王命忠夫妇回乡参加乐龄文化中心落成庆典

  他从小受苦,家徒四壁,在极其贫寒的环境中,18岁才上小学一年级。在创业初期,他每天的劳动报酬折合人民币才0.31元。事业有成之后,他不忘回馈家乡,不忘生他养他的那片故土,舍得大把大把地把自己用劳作换来的血汗钱,涓涓不断地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他捐献给家乡教育事业的善款达1100多万元,如今,捐款仍在继续……

  他就是旅居新加坡侨贤、港头籍乡亲王命忠先生。

  (一)

  王命忠先生现任世界福清社团联谊会顾问、新加坡福清会馆名誉会长、新加坡培青学校董事、福州市政协特邀委员、福清市侨联顾问、港头侨联名誉主席、港头慈善分会荣誉会长,1936年7月出生于港头镇东光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父亲早年漂洋过海到新加坡谋生,在海外举步维艰,无力养家糊口,全家5口人靠母亲种点薄田来维持生计,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在王命忠的记忆中,似乎没吃过一顿饱饭。为了生计,童年时期的王命忠上山放牛、割草,捡树叶枯草为薪,进入少年时代,便下地学着种田、耕犁扛耙,下海拾贝、出海捕鱼。1941年福州沦陷后,日寇切断了福州通往新加坡的航海线,也切断了父亲从新加坡或多或少寄回的微薄的物资,王家陷入了极度的绝境。王命忠说,那时,逢年过节,村里的人家都有那么一点肉过年,可他家一年到头、年年没尝过肉的味道,不仅如此,一家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只能吃上两顿饭,甚至于有时无米下锅。

  在最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只得把留着春播下种用的豆种、花生种炒了,每人一顿一小把、和水充饥。别人家里的同龄儿童,每逢过年都有新衣服穿,而他,如果能在破得不能再破、补得不能再补的衣裤上,打上新补丁,他都会高兴得很久很久。有一年冬天,只穿着单衣的王命忠出海,伯母看他在凛冽的寒风中冻得全身瑟瑟发抖,心疼地脱下自己身上的红棉袄,让他穿上御寒。他还记得,母亲用自己穿的裙子,裁剪了为了他做裤子。多少年后的今天,王命忠依然记得这些事,依然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感念着那段血浓于水的亲情。

  在艰难的岁月里,从童年到少年,王命忠从不羡慕人家有吃有喝有穿的。他说,最令他羡慕的是同龄的孩子有书读,有课学。那时,他常常在放牛的山上、忙活的田间、捡柴的路上痴痴地傻想,要是有一天自己也能上学,那该多好啊!但即便是如此简单的梦想,对王命忠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幻想,连吃饭都成问题,哪有钱与时间读书呢?有时,在梦中,王命忠梦见了自己也背着书包、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学生时代的生活,在梦境里幼小的他笑得特别的开心与灿烂,醒来却感到格外的落寞。他也曾天真地问过母亲:“我何时能上学?”母亲常常无语以答,只报之以长长的叹气声。面对现实,王命忠明白,眼下最要紧的是填饱肚子,如果一日能有两餐或三餐,每餐都能多出一两块的地瓜片那就好了!在这漫长的十几年时间里,他深刻地体会到稼穑艰辛和生活辛酸!这对他后来乐善好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954年,王命忠终于实现了自己多年来的夙愿,他以18岁的年龄进入港头小学读书。为了这,他迟到了整整12年。王命忠回忆说,那时的教室设施极其简陋与破旧,四条腿的板凳子都只剩下三条腿,课桌是用木板钉的,手放在桌面上,不是让粗糙的木板划破袖子,就是划伤手掌。在这期间,他不知比常人付出多少倍的努力,终于升初中,上高中,毕业后进入教师队伍,分配南山小学任教,一年后,调入港头中心小学执教。[!--empirenews.page--]

  (二)

  1962年,王命忠告别妻子与4个儿女,只身到新加坡谋生。在新加坡,父亲把他安排在酒店里打工,从早晨一直干到夜间,什么样的脏活、累活都干,每个月薪水坡币20元(当时的汇率是100元坡币换47元的人民币),也就是每个月的工资只相当于人民币还不到10元,每天工资只折合人民币0.31元。一年后,月资增至坡币70元。

  也就是从1963年开始,王命忠不仅要负担自己的生活费用,还要到外面租房子住,而且要把大部分的钱寄回养家糊口。为了不让在国内的妻儿断炊,他苛刻自己,每天都勒紧腰带,半饥半饿地度日。他说,那时下午常常有小摊贩到店门口摆摊,一碗面三毛钱,饥肠辘辘的他真想买碗面充饥,但想到这三毛钱在国内买菜,也许够妻子、儿女一天的菜金。想到这,他常常把掏出来准备买面条的钱,又塞进口袋里。有时下班累极了,他真想坐三轮车回去,但一想到5公里的路程要2毛钱,他又舍不得了,干脆拖着沉重的步履走着回去。有时生病了,他不敢到医院门诊,只是到街边小中药铺抓几付中药,即便这样他还是心有不甘,觉得自己不该生病,花了一笔无辜的钱。他后悔极了!他原本以为到国外可以赚更多的钱,让全家人摆脱贫穷,没想到现实与愿望居然有着如此的天渊之别,不仅没有解决全家人的温饱问题,而且自己还坠入了饥寒交迫的深渊。在国内尽管生活清贫,但还有家庭的温暖,亲情的欢乐,工作的乐趣;而现在国外,孤灯独影,孑然一身。陷入绝境的他,无论怎么挣扎,都无法冲出重围。回忆起到新加坡最初10年的那段日子,王命忠说,国外生活让他切身体会了“国外非天堂,谋生不容易”的艰辛,那时他真的每天都在想着回国。

  1965年,王命忠向友人借了路费悄悄地回国,又悄然无声地出国。在家乡一个月,他一直呆在家里,很想出去走走看看阔别3年的校园,却不敢出门,甚至很多乡亲全然不知他的回来。王命忠说,这是他第一次“自费”回国。为了这一次的回国,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勒紧了腰带,几乎达到了无法再往里“勒”的地步了。那时的人们都认为,华侨回国洋洋洒洒都十分的风光,多多少少都会让乡亲沾点光的。可有谁知道他此次可是身无分文、空手而回,又有谁会想到,一路上他几乎是饿着肚子回来,连一根4分钱的油条也买不起。他觉得自己辜负了家人的重托与期望,羞愧难当!

  回到新加坡后,王命忠立志要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他给自己下定了“欲得生富贵,须下死功夫”的毅力与决心,也许应验了“天道酬勤”的至理名言,也许因为穷则思变,也许因为天无绝人之路,也许是阴差阳错、歪打正着,也许是否极泰来,也许是上苍对特别勤劳的人特别的开眼,就在王命忠为自己的生计苦于奔波之际,幸运之神也悄悄地来到了他的身旁。当时,他租了一套的房子,里面空荡荡的很宽敞。他突生奇想,自己不就一个人吗?住这么宽敞的房屋不就等于浪费。于是,他把房屋隔成8小间,除了自己住一间外,全都转租给了别人,转手之间赚了一小笔的钱。接着,王命忠拿着赚到的钱,再去租房,再转租……他在积累了一大笔钱的同时,也积累了从商的经验。此时的新加坡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酝酿期,城市大规模的建设与发展尚未起步,“小荷才露尖尖角”,蕴藏着许多商机。经过一番认真考察和周密的论证,王命忠瞄准了商机,把目光锁定在房地产业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份诚信,一份回报,他,获得了成功!为了这一份迟到的收获,他不知道自己流了多少辛勤劳动的汗水与泪水。[!--empirenews.page--]

  (三)

  事业有成之后,王命忠反而感觉自己心里空荡荡的。他想到多年前自己是空手到国外的,那时仅仅为了能吃饱饭,不至于挨饿就满足了。现在,自己已经有吃的了,为什么反而觉得生活不充实、缺少点什么的呢?他又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曾经得到过两位令他今生今世难以忘怀的“好人”的鼎力相助,一位是他的后妈,一位是素昧平生的、在新加坡骑三轮车的福清人。而正是这两个人的鼎力相助,他才有了今天以及今天拥有的一切。现在,他想回报他们,可后妈早已过世,而那个对他无私奉献、分文不取长达10年之久的三轮车夫,却渺无音讯,下落不明。为了报答这个恩人,王命忠曾经找遍了整个新加坡和马来半岛,始终没找着。王命忠想,自己心里空荡荡的,也许是出于“报恩无门”的缘故,也许是受中国“喝人一口之水,当吐之以涌泉相报”的儒学思想的影响。他想,有恩必报和回馈社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他决定要把这种美德与自己的爱惠泽桑梓,回馈家乡。但他不知道该从哪下手呢?

  1992年,王命忠带着沉甸甸的爱回乡考察。在阔别多年的家乡,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令他心情激动、夜不能寐。在家乡,他特意去自己曾经执教过的学校走走看看,当他看到学校里的许多设施依然破旧时,他整夜睡不好觉。他的眼前每每浮现出38年前的教室情景,他回想起自己在少儿时代渴望读书,回想起自己在梦中上学的情景,回想起国外现代化教育与家乡简陋的教育设施之间的差距,想起儒家的“穷着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教诲,他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定就从捐资助学、振兴教育入手,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夫人余保妹,得到了夫人和全家人的支持,他高兴极了!

  随后,王命忠开始了平生第一次捐资助学善举,他把随身携带的13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献给了东光小学建教学楼,那天,他感到特别的开心与兴奋。从此,他的捐资助学善举便一发不可收拾。1995年9月再次回乡,他捐赠25万元人民币给锦江中学兴建教职工宿舍楼。随后,又捐资66万元人民币为港头中心小学建造了中心幼儿园……自2006年至2008年,在3年的时间里,王命忠捐助锦江中学兴建图书馆、教学楼、教师公寓楼、科技楼,添置图书馆设备、电子阅览室设备等善款达400多万元。2011年,他又捐资300万元建造了东光村“乐龄文化活动中心”。据不完全统计,从1992年至今,在20年的时间里,王命忠捐献给家乡的公益事业款达1100多万元之巨,目前,捐赠还在继续中……

  为表彰王命忠先生热爱故土、心系桑梓、修桥铺路、兴办教育、捐资助学、扶贫助困、乐善好施等善举,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三级政府曾多次授予他捐资公益事业奖。2008年11月,为表彰王命忠先生对“侨爱工程”的特别贡献,国务院侨办为王命忠先生立碑铭记。据了解,这在我市是惟一的最高荣誉奖。

  对于自己为家乡公益事业做出的种种善举,王命忠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雪无痕、大爱无疆,我要向苍天再借五百年,让家乡人民世代受益!”善哉!王命忠先生与他的善举、善心!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