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走南闯北福清哥 >> 正文

印尼归侨吴文华:在历史的海洋中

2010-09-22 13:27:44来源:福建侨报
2004年,在印尼万隆清华校友会座谈后,吴文华(右一)与校友会领导合影

  我是学历史的,也是教历史的,我也正经历着历史……

  1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的家乡福清市渔溪镇闹了土匪,我大伯先去了印尼万隆,我父母亲也跟着过去。

  他们在那儿当小商贩,我就跟着母亲,在街上卖花生、香烟。印尼人很喜欢足球,有时举办比赛,我们就到球场外卖给看球的观众。虽然经济状况并不好,但就像很多华人一样,为了我们将来不再走他们的老路,父母很早地就把我送进学校,我开始半工半读的生活。

  1945年以前,我在清华学校读小学。当时是日据时期,学校的语言课主要教日语,借此进行日本奴化教育。因为从小思想上排斥日本,所以也就轻视学日语。后来,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时,老师给我们介绍《西行漫记》,从那里我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知道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此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向往中国、渴望进步的种子。

  1946年,日本侵略者走了,各华校都停顿下来。许多从国内来的进步青年创办了南化学校。我成了那儿的第一批学生。很幸运,我的语文老师是爱国作家,叫梁国英。他很崇拜鲁迅。上世纪30年代,我才刚出生,他就办过刊物《汇流》。我们的教材都是他自己挑选的,再亲自刻蜡板手抄油印。还记得,他选了各种流派的作家,如胡风、冰心、郭沫若、茅盾等。他认为做人是第一大事,如教我们鲁迅的《聪明人》,教导大家要老实做人。因为我家庭经济状况不好,梁老师就让我到他开的美凤书店派送报纸,是邹韬奋的《生活报》,从中对我的思想也产生了许多影响。

  除了学校教育,我们也受到很多当地地下革命进步组织的影响,当时毛泽东、周恩来、百团大战等故事都已经很出名了。

  [!--empirenews.page--]

    2005年,吴文华携妻女一同参加香港侨界纪念万隆“亚非会议”召开50周年论坛

  2

  1953年,我高中毕业,留在华侨中学任教。

  当时中国的国际形象很好,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都激励着海外华人的心,想回国投入建设,我也很想回国继续深造。但当时大使馆一直做我们的工作,说华校需要老师。我就留下来教语文和历史。

  1955年,亚非会议召开,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经历。

  当时我和我的爱人甘美凤有幸参加了周总理接见华侨各界代表的招待会。

  4月11日,中国代表团乘坐的印航“克什米尔公主号”专机,在取道香港前往万隆出席亚非会议途中发生爆炸。这一事件的发生,国内外震动很大。特别是周恩来总理的安全问题被高度关注。印尼总统苏加诺特别重视安全保卫工作,采取严密的戒严守卫措施,确保领导人的安全和会议的顺利进行。

  同时华侨社会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保卫周总理,保卫代表团祖国亲人的安全”的呼声在印尼四起,早在3月间华侨社会就已决定成立华侨支援委员会,并在雅加达和万隆各设分会。由于华校学生非常爱国,拥戴周总理,在中华总会的组织策划下,广大华校师生也加入了保卫周总理的队伍,成为保卫的主力军。

  当周总理乘坐的飞机抵达万隆时,我在机场的迎接队伍里看到了周总理。那一面我印象很深,当时马路两旁站满了成千上万等待总理的群众,大家都期待着能一睹伟人的容颜,我也满心期待着。当总理的车子驶过跟前时,我看到周总理的脸色很苍白,后来看了《生活报》、《新报》才知道,原来总理得了盲肠炎,在北京动过手术,在还没有完全康复的时候,又到了云南,再到万隆的,他是带病前往的。总理的精神真的是让人感动。

  在从机场到总理驻地的沿路,保卫工作也早就布置安排好了。我和美凤当时是华校的老师,上头也指派任务,由我们负责组织带领学生,分布在沿路各地。学生们保卫总理的热情极高,一方面期待着见到仰慕已久的周总理,一方面做好保卫工作,注意四处可疑人物。当时学生的人数很多,华侨中学、清华学校、南化学校、广华学校等都派出了学生队伍,还有选派那些身强力壮的学武术的学生,参加警卫队。参加的学生们个个热情高涨,都很骄傲,后来《我为周总理站岗》等等文章都相继登出了。

  总理在印尼期间的住所是由印尼的华侨领袖提供的别墅,住所里的食物及总理房里天天更换的鲜花都是由印尼万隆华侨妇女会负责采购。当时的印尼华侨领袖洪载德还带领一批热心的华侨轮流在总理住处附近值班,密切注视周围的动静。

  亚非会议结束后,周总理安排在25日清晨接见当地的华侨代表。考虑到安全问题,总理接见华侨的地点被安排在广肇会馆创办的广华学校里,总理真正接见代表和讲话的地点是在广华学校的礼堂。那时我是作为一名进步可靠的青年,被选为周总理到广华中学视察时的服务人员。在这之前,我曾到礼堂看过,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井井有条,所有工作都要确保万无一失。在礼堂的外头是一个三岔路口,像丁字街一样,中间有棵大榕树,我们在那里布置了一帮学生,学生们既可以听到周总理在礼堂里面的讲话,同时又形成了一道道人墙,起到很好的保卫作用,使敌对分子难于下手。

  我爱人美凤非常幸运,她作为万隆华侨妇女总会的年轻代表,当时22岁,与周恩来总理握手。她与总理握手之后,马上到外面的像馆里照了照片作为留念。当时周围的同学朋友们羡慕不已,大伙事前都有交待,若是其中的某位同学与总理握手了,回去后一定都不能洗手,要将手与其他同学共享,让周围的同学也间接握握伟大的周总理的手。到总理离开以后,总理所使用过的茶杯,坐过的沙发等,侨领们都争抢着要买。那段经历真是我们一生的光荣啊!

  当时一名负责保卫总理的印尼宪兵,也曾感慨地说道:“周总理不仅是你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也是我们全亚洲的领袖”。

  [!--empirenews.page--]

    2006年,吴文华(左三)与爱人甘美凤(左五)、女儿吴京红(左六)与印尼万隆著名的郑秀瑛(左一)歌舞团合影。

  3

  由于亲见周总理的到来,以及亚非会议在国际上产生的巨大影响,使我们这一代出生成长在印尼的这一代华侨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我们都热切期盼着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和我爱人回国都是一波三折的,印尼中华总会包括华校的领导都要求我们留在印尼,最后还是在我母亲的一再要求下,我的回国愿望才得以实现。

  回国那年是1957年6月,我一个人先回到中国,美凤是6月底回来的。我父亲和一家人则是1960年回来的。回国后我到厦门大学入读历史系,记得父亲他们回国时我在读3年级,当时我正在南普陀山上种树绿化,忽然有个学生对我说“你的家人回来了。”我很惊讶!我全家人本来要分到海南岛兴隆华侨农场,但因为我最小的妹妹哭了,闹着“我要找我大哥”。这样一哭,就把我全家人安排到厦门来了。

  我在大学期间,其实读书的时间并不多,因为1957年的政治运动,1958年又遇上台风和炮轰金门,我们接着就下乡了。当时,历史系、中文系、经济系师生等都去了农村,先到厦门同安,再到龙岩,1959年到了漳州,再到集美,这时才开始读一点书。我毕业后就留在系里从事教学和东南亚史、华侨华人史的研究,直到退休。

  [!--empirenews.page--]

2005年,吴文华全家(左、右各为其女儿)。

  4

  由于我长期专门从事华侨历史、东南亚历史的研究,至今还和印尼万隆华人社团有着密切的联系,万隆各华校校友会就是我们联系的一个纽带,这也为我后来成立厦门市万隆校友会奠定了基础。

  早在1985年,在改革开放浪潮里处于领先地位的重要城市广州就诞生了万隆校友会。此后,就有人和我联系,要我组建福建省的校友会,他们认为我在印尼读书期间就有组织才能,而且现今是厦门大学的历史系老师,非常适合担任此项工作。当时我还没有退休,工作很忙,再加上家里有很多事,根本抽不出时间筹建福建省万隆校友会。等我退休后,厦门市侨联又将此任务交于我,我才答应了。于是在1993年10月,我们将在印尼读过华校的人集中在一起,建立了厦门市万隆校友会。

  我担任校友会的会长一职。我们这个校友会平时主要对有困难的校友进行慰问,如生病住院的会送去一束鲜花和少量现金;定期在每年10月中旬或11月初召开一次年会,互相交流,谈谈现今印尼的政局、华人在印尼的状况;有时也会定期组织出游活动,大家交流心得;若有印尼的华侨校友来到厦门,我们校友会热情接待,进行交流。

  吴文华,男,印尼归侨,现年77岁,退休前任厦门大学历史系。(吴文华/口述 许丹/撰文)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