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登高开新局——纵深推进改革开放迸发发展活力动力

2011-11-22 20:30:12来源:东南网  作者:段金柱

东南网-福建日报10月30日讯(记者 段金柱)深秋,正是收获的季节。

9月初,在第15届投洽会上,我省共签约项目335项,拟利用外资126.5美元,同比增长14.7%;9月底,福建省民营企业产业项目对接会共对接项目1334项,投资总额1.28万亿元,其中,签约项目308项,总投资6456亿元。我省对外、对内开放再结硕果。

继厦门港、湄洲湾港整合之后,福州、宁德港口整合启动,新福州港得到交通运输部确认;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开始迈步,卫生、交通等领域一体化工作展开;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将惠及全省百姓。我省改革步伐坚定有力,创新之举让人耳目一新。

省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得风气之先的福建,以锐意改革破解前进道路上的难题,以扩大开放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和魅力。站在更高起点上,福建正持续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深入实施大开放战略,以更全面的开放、更有力的改革、更具活力的创新,奋力登高,开启跨越发展新格局。

更全面的开放

今年“9·8”,美国埃克森美孚、中石化、沙特阿美海外公司和福建炼化公司签约,共同在湄洲湾泉港石化城投资8.54亿美元建设石化项目。我省向年3000万吨炼油生产能力目标又迈进了一步。而不到两年前,随着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福建“石化强省”梦想才刚刚起航。

一个龙头项目,带动产业快速集聚,成就世界级“石化航母”。2010年,泉港石化产值达616亿元,同比增长89%,在全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石化产业中,稳居龙头地位。

投洽会举办地厦门,通过投洽会等平台,收获颇丰,不仅吸引了国(境)外资本直接投资,更由此形成了优势产业。戴尔、ABB、飞利浦、林德叉车等世界500强竞相登陆,带动形成先进制造业;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特易购等巨头纷纷抢滩,推动形成现代服务业;宸鸿科技、友达光电等接连入驻,光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崛起。

引进国(境)外资金、技术,培育大企业、龙头企业,进而延伸产业链,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切,生动地诠释了我省实施大开放战略,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注入的生机活力。

更高起点又出发,我省决策者对开放内涵的认知不断升华。省委书记孙春兰多次强调,大发展离不开大开放,只有大开放才能推动大发展,福建的优势就在开放。福建既要对港澳台开放,也要对全世界开放;既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开放。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今年3月底,孙春兰率福建代表团访问港澳,短短几天,便签约投资合同229项,总投资223.4亿美元。今年上半年,福建新批外商投资项目530项,大项目大幅增长,新批1亿美元以上项目已超去年全年。截至目前,已有103家境外著名跨国公司在闽投资165个项目。

对内开放,也愈发精彩,从央企到民企,从省外资本到闽商闽资,纷纷聚焦海西,布局福建。

央企大举挺进福建。去年12月,我省在北京举办央企项目合作洽谈会,与上百家央企达成123项、总投资8464亿元的合作项目。今年初以来,省政府与中石化、中海油、神华集团等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5到10年时间,他们在闽投资将达数百亿元乃至上千亿元。截至今年8月底,我省与央企对接合作项目共178个,总投资约10600亿元,已开工项目57个,总投资429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约537亿元。其中,今年新洽谈对接项目66个,开工5个。

非凡民企,也为魅力福建增彩。今年7月,我省在上海举办民营企业产业项目投资恳谈会,随后,9月底在福州举办民营企业产业项目洽谈会暨签约仪式,包括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张近东、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恒安集团公司总裁许连捷等在内的900多位知名民营企业家参加,共对接项目1334项,投资总额1.28万亿元。此次洽谈会共签约项目308项,总投资6456亿元。

“走出去”的闽商闽资,纷纷回归。截至目前,已有149个异地商会回闽投资兴业,3200多个闽商回归投资2100多个项目,投资额超过1500亿元。

内外兼顾,开放振兴。更全面的开放,为福建拓开更宽广的发展空间。[!--empirenews.page--]

更有力的改革

历经多年改革开放,福建发展成就辉煌,但仍存在不少羁绊和困难。如何破解?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对既有利益、格局的调整,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毅力,一路攻坚克难。

在福建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发展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上,早就行动,已见成效。

临海的福建,岸线、港口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沿海6市,一市一港或一市多港,囿于行政区划,相互竞争,无法抱团壮大。与同样临海的广东、浙江等相比,福建曾长期存在没有一个亿吨大港的尴尬。

怎么办?必须打破行政区划,进行整合,破除小利益格局,形成全省大利益格局。

2006年,省委、省政府力排众议,在全国第一个实施省内跨行政区域港口整合,沿海6市众多港口整合为福州、厦门、湄洲湾三大港口群,分别以集装箱、散货、对台货运为各自主题,实施“六统一”,进行有序开发。

同处厦门湾,但原本属于厦门、漳州两市的厦门港、漳州港,整合后共享一个品牌,共用一湾资源,共享优惠政策。2009年,厦门港成为全省第一个亿吨港,并跻身全国八大集装箱干线港行列。

湄洲湾港实现湾内整合后,福炼一体化30万吨级原油码头、泰山石化10万吨级码头等10个泊位相继建成,新增吞吐能力4000万吨以上,超过整合前全湾吞吐能力总和。

整合见效力。2010年,我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3.26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868万标箱,同比增长21.3%。今年1至7月,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1亿吨,比2010年提前1个月突破2亿吨。

如今,港口整合正在继续深化,福州、宁德港口整合启动,新福州港宏图正在展开。

如果说港口整合是让海洋资源优势效用最大化,那么,发轫于福建的林权改革,则是对我省另一资源富矿——山林的再挖掘、再开发。

“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农村土地又一次深刻变革”激发了林农的积极性,山林“活”了,林农的钱袋也鼓了。目前,我省已实现林权登记发证、林权档案查询、林权统计和林权流转信息全省联网,截至9月底,全省林权登记发证率81.38%,林权证发放到户率58.85%。

先行先试,这一中央赋予海西建设的特殊政策,成为福建深化改革的新动力。更有力的改革攻坚,在各个领域稳步推进。[!--empirenews.page--]

更具活力的创新

如果说,改革更多是对既有体制机制羁绊的突破,那么,创新则是改革的延伸,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改革需要决心和毅力,创新需要锐气和开拓进取精神。

近年来,在诸多领域,我省在全国率先“吃螃蟹”,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涉及政治、经济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激发活力,推动发展,保障民生。

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三群”联动,推动福建跨越发展,已成为八闽上下共识。这当中,必须提升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能力,与港口、产业协调共振,拉动发展。

素有闽南金三角之称的厦门、漳州、泉州三市,同城化已经启动。今年8月,省政府批准《加快推进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工作方案》;9月8日,《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合作框架协议》在厦门签订,一个全新的厦漳泉大都市区城市联盟,逐渐浮出水面;此后,三市之间召开多次联席会议,初步确定了首批18个同城化项目,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连接成网、打造一小时交通圈,公共交通一卡通行,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电话实现同一区号等。

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时间表是:2012年,厦漳泉同城化取得实质性成效;2015年,初步实现同城化的目标。厦漳泉大都市区的前景让人期待。

有识之士分析指出,厦门是经济特区,泉州是我省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漳州港口、对台优势凸显。厦漳泉抱团发展,打造八闽最大城市群,对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三群”联动、促进城乡区域一体化和优化海西城市布局,具有重要意义。这个城市群的强势崛起,对我省经济辐射、带动力之强不言而喻。海西南翼重要增长极振翅高飞,必将引领福建又好又快发展。

“绿”是福建的标志之一,森林覆盖率63.1%,长期位居全国首位。山青,水秀,生态好,是福建的骄傲。要发展,要GDP,绿色怎么办?生态怎么办?我省决策者的立场很坚定:“发展绝不能以破坏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

这需要机制的保障,环保监管“一岗双责”、主要江河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等,皆是打造生态福建的创新之举。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已引起全国业界关注,效应不断彰显。目前,我省初步形成了上下游共同保护与利用的流域协作发展机制,生态补偿资金成为上游地区环境保护投资的重要来源,在项目建设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调动了上游地区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也为下游地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同样,更具活力的创新,在教育、卫生等民生领域也是不断涌现,如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医院就诊“一卡通”等。这样的创新活力,也是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的源泉所在。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