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夷生:永远的“科特派”

2011-11-22 20:27:41来源:东南网  作者:徐树才

党代表风采 ——喜迎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

詹夷生:永远的“科特派”

编者按:他们,是时代先锋;他们,是社会脊梁;他们,是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坚定力量……本报今起推出《党代表风采——喜迎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专栏,展示省第九次党代会基层代表们活跃在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一线的靓丽风采,讲述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奉献、一心为民的动人故事。敬请关注。

东南网-福建日报10月27日报道 记者 徐树才

“詹‘特派’,锥栗树得了病虫害,我想带病株到您办公室,请帮着看看得的是啥病,该打什么药……”

“别急,别急,明天我在办公室等你。”

……

19日下午,南平市林业局调研员、科技特派员詹夷生一上班,就接到延平区大横镇大笏村官道华的求助电话。

去年3月,詹夷生从副局长的位置调整为调研员。他说,局长不当了,但有一个终身称谓——“科特派”,有一个矢志不渝的宗旨——为农民服务。

1999年初,南平市创造性地推出科技特派员驻村服务机制。通过双向选择,詹夷生成为首批科技特派员。“那时候,走进农家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吃不好、睡不好,而是如何得到农民的认可、信任。”詹夷生回忆说。

他要求自己服务农民朋友要坚持三点。请得起——农民需要的不仅仅是科技,更加迫切需要的是廉价的服务;听得懂——少说为什么,多讲怎么做,少编大教材,多印小单张,少些高精尖,多点土俗浅;靠得住——快速反应,有效应对诉求,告知原因、给出办法、到达现场,多向农民学习。

从担任科技特派员的第二年开始,詹夷生实行跨县(市、区)、跨乡(镇)、跨村(场)服务,深入闽北50多个乡(镇)上百个村,把科学栽培锥栗的技术送到山间树旁,无私地传授给广大农民。短短几年间,全市锥栗面积发展到60余万亩,总产量由他下派前的不足5000吨提高到2010年的5万余吨,建瓯市、政和县、建阳市相继成为“中国锥栗之乡”。

詹夷生下乡总随身带着“三件宝”──海拔仪、修剪刀锯、无线手提式扩音机;走进农家总说三句话——“今天不走啦”,“你吃什么我也吃什么”,“我决不白吃你的饭”。他还将每一张锥栗技术简表当成自己的名片,发给每一个听课的农民。

这几年,詹夷生始终保持与农民的亲密联系。“每次下乡,走在乡间小路上,被农民朋友前呼后拥,感受他们的需要和纯朴乡情,这是莫大的精神享受。”詹夷生说。

今年4月,省广电集团请他现场直播宣讲锥栗丰产栽培技术,他将讲课视频资料制作成DVD光盘,复制数百张,无偿送给农民。

这些年,詹夷生先后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荣誉。他总是乐于以“科特派”的身份示人。他说:“我要在为人民服务中展示才华,为人民做更多的事。”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