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一五”:百花齐放美名扬 文化强市画卷开

2011-11-21 20:11:17来源:福州新闻网

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大赛上,市歌舞剧院创作表演的舞蹈《冰心·繁星》一举夺得我国舞蹈艺术的最高奖项“荷花奖”铜奖。而这个给不少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舞蹈,折射出的正是福州市“十一五”以来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以弘扬和传承闽都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强市”发展战略,着力发挥闽都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省会中心城市的优势、面对台湾的区位优势,保护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打响有福之州、宜居城市的文化品牌,福州市文化事业如花一般,从萌芽到吐蕊,精彩绽放。

文化福州既有“高原”也有“高峰”

艺术创作生产有其自身规律,急不得;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慢不得。这要求把尊重文艺创作规律与增强紧迫感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文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基于这一认识,福州市文艺创作注重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一批文化品牌提升了闽都文化影响力,展示出文化福州既有“高原”也有“高峰”的繁荣景象。

——5年来,福州市文学艺术精品创作硕果累累。闽剧《红豆缘》、闽剧《王茂生进酒》、福州评话《网上情缘》和福州伬艺《水榭欢歌》等一大批作品荣获了“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群星大奖”等国家级文艺大奖,电视纪录片《天趣人意—福州脱胎漆艺》荣获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好作品奖,文学艺术精品创作渐入佳境。[!--empirenews.page--]

——5年来,福州市先后成功举办了建军80周年“军歌嘹亮”大型歌会、“圣火燃海西”奥运火炬传递起跑仪式和庆典仪式文艺演出、“祖国万岁海西腾飞”——福建省暨福州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第五届全国特奥会闭幕式文艺晚会等数十场大型活动,参与承办了中央文明办和中央电视台首场“四进社区”激情广场特别节目(福州篇)演出、中国音协“金钟之声”艺术团慰问演出等文艺演出活动,文艺演出精彩纷呈,令人瞩目。

历史文化名城“厚积薄发”

2010年1月7日,对25名年轻的脱胎漆器、软木画学徒来说,是值得庆贺的日子。这一天,在福州漆艺术苑,福州市首批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名艺人)带徒授艺进行结业考核,结果25名学徒全部一次性通过考核,领到了盼望已久的结业证书。

实行大师带徒津贴制度是福州市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以弘扬和传承闽都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强市”发展战略,着力发挥闽都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5年来,福州市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普查,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和传承人申报工作,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市)区四级名录和传承人体系。全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3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2人,高、中级人才数量位居全省前茅。

[!--empirenews.page--]

——5年来,福州市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建设,为挖掘、传承、保护和展示福州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福州市现有读一民间珍藏馆、天天筷子文化博物馆、台江区民俗馆、中国寿山石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民俗博物馆14个,漆艺基地、评话伬唱传习所、福州方言培训基地、十番音乐培训传习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16个。

文化惠民:“不花钱”也能享受文化“大餐”

说起“不花钱的文化享受”,市民老张印象最深的就是博物馆、纪念馆的免费开放。老张喜欢淘古玩,经常去市博物馆“看看真宝贝”练眼力。但以前博物馆不仅要收门票,而且“也没什么新展览”,来来去去都是那几个基本陈列。2008年以来,市博物馆、林则徐纪念馆、闽王祠、文庙、严复故居、高士其故居等20多个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取消门票后,这些博物馆、纪念馆的展览条件、服务质量不降反升,许多过去“压箱底”的宝贝都拿出来和公众见面,公众还能参加馆方组织的各种互动活动。

“十一五”期间,福州市每年都举办新年文艺晚会、闽都民俗文化节、农民工音乐会、“美在西湖”文化活动和中秋民族音乐会等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扶持和提升“激情广场大家唱”、“走进美的小区”文艺演出和“新福州人歌手大赛”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架起了一座座党和人民心连心的桥梁。

[!--empirenews.page--]

文化的繁荣,不仅体现在活动的丰富多彩,还体现在各种文化体制的建设创新。在近5年的发展中,福州市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迈出了新步伐。投入文物保护资金近35亿元,启动了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完成了市艺术学校新校区、连江县五大中心和福清市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文化设施建设,开展了31家街道综合文化站和12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工程建设。全市现有群艺馆(文化馆)14家、公共图书馆14家、综合文化站173家和农家书屋1336个,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更加健全。

文化惠民是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福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许多惠民举措都走在了全省前列。这5年,市、县两级群艺馆(文化馆)和文艺院团每年组织1000场以上的歌舞、闽剧和曲艺等各种文化下乡演出活动,在全市设立图书流通点203个;完成了581个20户以上已通电行政村和自然村通广播电视任务、349个村的“模改数”任务、900个行政村有线电视网络改造任务。

(福州日报记者 吕路阳)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