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西桥街道延安社区:老社区里党旗“红”

2011-11-22 17:00:02来源:东南网  作者:杨特团 许宇

基层如何把党建工作做实做优?这是许多基层党组织长期探索的一个话题。近年来,漳州市芗城区西桥街道延安社区根据自身定位,大胆创新服务举措,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基层服务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集聚党员力量,合力服务群众——

老社区里党旗“红”

东南网-福建日报8月17日讯(杨特团 许宇)

在芗城区的一个老社区西桥街道延安社区里,一种应关爱老人而生,却延伸至服务社区全体群众的党建新机制正日臻成熟。创新的做法,在受到群众交口称赞的同时,也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成为基层党建“新样本”。

延安社区82岁的独居老人陈文霖每周有两次“幸福时光”:社区“夕阳红”党员服务中心的2名党员志愿者来到她家,帮她整理房间、打扫卫生,陪她聊天。

上门服务陈文霖老人的是社区党员志愿者蔡燕明、李丽秋夫妇,他们夫妇自身生活条件一般,但自从加入服务队后,还是每周腾出时间,细心照顾陈文霖的生活起居。谈到自己坚持服务老人的缘由时,蔡燕明只是平淡地说:“我是党员,做这些小事,是应该的。”

“老街多、老房多、老人多”是西桥街道的现状。社区不少老人的健康状况一度堪忧,许多老人因病需住院治疗,可子女均在外地工作无暇分身,病情越拖越重;一些“空巢”老人虽有退休金养老,但生活多有不便,经常“煮一顿,吃三餐”。

这一系列问题,社区的党员看在眼里,“揪”在心里。[!--empirenews.page--]

2010年,西桥街道党工委发动成立社区“夕阳红”党员服务中心,由延安社区和驻区单位的在职党员以及漳州师院学生党(团)员组成了志愿者服务队。

街道按照志愿者的特长和工作性质,把他们分为扶弱帮困组、住房解困组、医疗保健组、家政生活组、精神娱乐组等,有针对性地为老人提供家政、医疗等免费上门服务,同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临时问题。对于“空巢”老人,党员服务中心还发动党员志愿者结对帮扶。

自成立以来,“夕阳红”党员服务中心已集中为社区老人上门服务近1000人次。目前,加入服务队的党员志愿者已达126名,参与服务的单位有20多个。党员志愿者也成了社区群众最感贴心的人。84岁高龄的关乌香老人竖起大拇指说:“他们跟我儿女一样亲。”

党员服务中心还根据群众需求,把社区卫生环境治理、治安综合服务、文化建设等纳入服务范围,把服务对象从老年困难群众延伸到残疾、特困、失业人士和全体社区居民。截至目前,服务中心已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800多人次,为社区群众服务1000多人次。

漳州市委党校相关人士表示,基层党建工作易“虚”难“实”,容易搞成“口号党建”、“文字党建”。延安社区“夕阳红”党员服务中心把着力点指向基层一线、定位于服务群众,使联系服务群众具体化、日常化、制度化,是做“实”基层党建的一次探索,体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利于促使基层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也有利于融洽党群、干群关系,为社会和谐稳定注入“润滑剂”。

西桥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林伟华说,今后将根据试点情况,逐步在全街道7个社区进行推广,做到成熟一个建成一个,既打造老年人的“温馨家园”,也创新社区党建工作平台,增强党建活力,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