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福清要闻 >> 正文

跨山越海筑大道 千里丝路迎共荣

福清立足港口工业城市特色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2023-12-26 11:43:16来源:福清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毛晨熙 陈宏 林翔 何华清 陈贤清 林文捷 薛有雄

11月22日,2023“‘一带一路’国际商协会大会”在福州市数字中国会展中心开幕。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印尼投资经贸座谈会为中印尼“两国双园”搭建起合作交流平台,也再次向全球推介了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所在地——福清。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福清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之一,延续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十年来,福清以雄浑的开放之姿、勇毅的创新精神,立足港口工业城市特色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世界各地产品通过福清的陆海通道进入中国,而诸多福清制造、技术和服务,更是借助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向世界铺展,演绎着“挹万番之机运,援五洲之惠源”的繁华盛景。

联通 “中欧班列”谱写丝路新传奇

巨龙纵横,铁马奔腾,驼铃古道再现昔日繁荣。

7月14日23点,随着清脆的汽笛声响,一列满载着55个集装箱、货值约2600万元的名优特色产品的中欧班列缓缓从福清江阴港站发出。该班列将经由满洲里前往俄罗斯电煤站。这标志着从福清江阴港区始发的“闽都号”中欧班列开行已满一周年。

把时间回拨到一年前,2022年7月,“闽都号”中欧班列开通,打通了福州沿海及周边地区直达俄罗斯、中亚五国及德国汉堡等欧洲陆路的快捷通道。同年9月,“闽都号”中老班列开行,畅通与南亚、东南亚陆路贸易通道。

据了解,“闽都号”中欧班列开行一年来,已有22班次、2066标箱的货物搭乘班列出口,总额4.16亿元人民币。通过“闽都号”中欧班列出口的货物,由开行初期的婴孩用品、生活用品、茶叶等相对单一的生活物资,逐步扩展至家用电器、机械产品、汽车配件、液晶显示器、汽车等多种类型。目前,“闽都号”中欧班列除了福建本地货源外,还辐射吸引了浙江、广东等周边省份的货物,为东南沿海的出口企业开辟出一条直通欧洲的陆路国际货物运输通道。

“‘闽都号’中欧班列打通了福清江阴港的陆上跨境运输通道,相比于传统海运模式,运输时间更短,且受自然环境影响小,更为稳定高效,对福清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海滨山水城市具有重大意义。”榕城海关驻福清办事处物流监控科科长陈远表示。

旧时驼铃声声悠扬,如今汽笛响彻云霄。今年9月,“闽都号”中欧班列中亚线路顺利开通,又为福州及其周边地区新增一条通往中亚国家的货运国际通道。“闽都号”班列接连开行,实现“海丝”“陆丝”无缝衔接,极大拓展福建外贸合作空间。

助力 “大国重器”开辟绿色新丝路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贸繁荣之路,也是绿色发展之路。

2022年12月8日上午,江阴湾畔,汽笛轰鸣,8片当时全球量产最长大功率风电叶片“搭乘”马恩岛籍“传威奥凯”轮缓缓驶离福清江阴港区,启程远赴欧洲。这是全国百米级以上叶片首次外贸批量出口,标志着江阴港区成功跻身百米以上级风电叶片发运港口行列,也是清洁能源合作助力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的一次生动实践。

时隔近一年,今年11月10日,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8兆瓦直驱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东方电气风电(福建)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顺利下线,机组满发时,每转一圈即可发出38度电,在年平均每秒10米的风速下,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7200万度电能,可满足4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生活用电。至此,海上风电“世界之最”纪录再次刷新。

“18兆瓦直驱海上风电机组是目前已下线的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直驱海上风电机组,是针对海上I类风速区域开发的全新一代海上风电机组,是中国东方电气集团与中国华能集团海上风电创新联合体紧密合作、创新开发的又一大国重器。”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风电研究院副院长曾志告诉记者,该机组的叶片、发电机、变流器、变压器等关键部件均完全实现了国产化,对推动整个风电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和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海洋强市”福清立足山、水、海岸线和港口优势,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将其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多家风电龙头企业集聚于此。作为全国首个全产业链海上风电产业园、全国首个碳中和工业园区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项目,已形成结构件、电机、叶片、整机等完整的产业链,具备年产300万千瓦以上的风机及主要零部件生产、配送、售后服务等能力,带动中国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实质性飞跃,也让福建海上风电装备产业走在世界前列,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共享绿色福祉,让绿色切实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创新 “两国双园”打造海丝新旗舰

中国和印尼,一衣带水,比邻而居。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创新项目,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不仅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合作构建了新平台,也为深化东南亚区域合作打造出了可复制推广的新模式。

11月16日,来自印尼雅加达的107吨老椰子顺利运抵福州港江阴港区,经过福州海关所属榕城海关驻福清办事处现场检疫后,迅速运往位于中印尼“两国双园”内的福建淼天汇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加工。这是今年初中国—印尼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获批以来,首次从印尼直接进口椰子,将助力园区食品产业加快发展。

出产椰子的椰树喜欢阳光充足、高温多雨的地方,处于赤道附近的印尼成了它们的理想生长地,印尼也因此成为椰子产量全球第一的国家。福建淼天汇食品有限公司积极布局椰汁、椰肉、椰浆等多种产品的加工销售,预计项目一期将进口印尼老椰子约40万吨。

“海关靠前服务、精准帮扶,成立工作专班,对我们进口印尼老椰子给予全程跟踪指导,过程非常顺利。”福建淼天汇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峥嵘表示,未来,企业将把江阴港作为进口印尼椰子的主通道。

为助力该批进口老椰子快速通关,福清边检站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前做好船舶和船员的预检工作,实现到港“零等待”作业、离港“零延时”放行。

丝路绵延连山海,与时偕行聚人心。千百年来,福清人辟港通津,以海为田、以舟为马,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造就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盛。千百年后,丝路精神薪火相传,福清再度乘风破浪,以中印尼“两国双园”、丝路东南航运枢纽港为载体,探索具有福清特色的“一带一路”新模式。

千年商都,于今为盛。从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之一,到“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开放活力的福清必将在陆海丝路发展历史中写下重重一笔。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