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名家笔下的福清 >> 正文

修复天宝陂的福清“廉吏群”

2023-12-14 10:45:17来源:福清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凌 魏德杰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既是共产党人初心与本色的鲜明宣示,也是中华民族古代廉吏优秀品质的集中体现。但在我们过去的日常宣传中,以介绍古代廉吏公正断案、为民申冤居多,而对他们关心民生、发展农业则较少介绍。这既是因为古代典籍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不够详尽和突出,也与今人研究和挖掘不够有关,不能不说是一个短板。这两年我们在考察研究福清重点水利工程——天宝陂的过程中,发现了宋、明两代出现的修水利、重农业、促民生的“廉吏群”,甚有特色。现予公布,以就正于方家。

天宝陂入选“遗产名录”,“廉吏群”作用引起重视

天宝陂是福清建县后修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据梁克家“三山志”记载,武则天·周·圣历2年(公元699年),“析长乐南八乡置”“万安县”(即今福清)。至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万安县改名为福唐县。后到五代闽龙启元年(公元933年),福唐县才改名为福清县。最早记载“天宝陂”的还是南宋梁克家撰写的《三山志》:“新丰里:元符陂,唐天宝中置,故名天宝。”可知南宋时人们一般称“天宝陂”为“元符陂”。

2020年12月8日,福清天宝陂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专家指出:“它是福建历史上最早建成的集引水灌溉、排洪排涝和蓄淡拒咸于一体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大型蓄淡拒咸水利工程”(引自人民日报2021.2.27五版刊记者文)。以上评价是很高的。但我们认为,更值得重视的,是立论特有的海洋文化视角。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陕西郑国渠、四川都江堰和广西灵渠,都在内陆的台地或山区,与海洋没有直接关联。而这里对“天宝陂”的评价,则突出其“蓄淡拒咸”的功能。因为福清就在东海之滨,其母亲河——龙江由西向东贯穿福清北部,径流不足40公里。三四千年前在福清西北部山区的龙江上游,就出现过东张白豸寺的贝坵遗址,说明当时海水能直趋龙江上游。以后随着海水后退和水土冲积,至唐天宝年间,在福清的宏路、音西和城关一大片较为平坦的地区,出现了海淡水混交的滩涂湿地,从当时开发农业的角度看,正是兴修水利、围海造田的良好契机,于是“天宝陂”应运而生。福建在唐代尚属“蛮荒之地”,文化不很发达,连一些当时简陋的地方志也没有保存下来;直至南宋的梁克家才编纂了福建第一部地方志《三山志》。可是连《三山志》,都没有记载唐天宝年间福清县(时称福唐县)的知县名字。一千多年过去了,现在要想了解盛唐修建天宝陂的详细情况确实极为困难。但《三山志》中翔实记载,到南宋初年,福清县超越建县更早的闽县、侯官县、连江县和“母县”长乐县,成为当时福州地区的“第一望县”,便可知以天宝陂为中心的福清水利工程建设,对一个“以农为本”的地区是何等重要了。而直接起组织发动作用的知县,其“以民为本”的精神便为百姓称赞而名传千古了!

当然,一个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和持续发挥作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历史经验证明,处在海边的天宝陂,由于海潮海啸及上游洪水的双重冲击,一般二三十年就要被冲毁一次;如不及时修复,当地旱涝灾害重起则无可避免。修复天宝陂,某种意义上比修建更重要。故宋、明两代出现的修水利、重农业、促民生的福清“廉吏群”,便格外引人注目。

以民为本堪称廉吏共性,兴修水利贡献各有特色

据我们研究发现,在宋明两代修复天宝陂的历史进程中出现过六个半廉吏:郎简,崔则正(半个),庄柔正,陆忠,陈逅、欧阳劲和王命卿。除陆忠为县丞外,其余均任知县。

其一为北宋祥符时的福清知县郎简。

祥符为宋真宗年号“大中祥符”(公元1008年—公元1016年)。《三山志》明确记载,“皇朝(按,宋朝)祥符中,知县郎简重修”天宝陂。天宝陂在历史上也曾称为“祥符陂”,以纪念郎简的政绩。《福清县志》艺文志收录明员外郎郑善夫(闽侯人)撰写的《福清县复祥符陂记》,有关于修复祥符陂的详细记载:

“宋祥符中,令郎简相土可田者得五十顷而余,相水可潴者得三十里而余。于是乎疏请截江而堤,废民居百,浚达而渠之(按,工程难度大),引源于石湖之岭,导而界江,潴奔杀悍,东抵于旗,西临于玉融,南循于五马,北极于玉屏之隩,所跨遵义、永福、永东西、文兴凡五区(按,工程规模大),转瘠卸卤(按,当时已看到海洋的影响),田化而上,以始自祥符,故曰祥符陂,盖噩乎其浸也”。

《福清县志》名宦列传介绍了郎简及其为人为官的一些细节:“郎简字叔廉,临安人。祥符间令是邑。岂弟爱人,尝捐俸市药以饮病者(按,平时即有爱民之心)。其惠利之政,若障石塘陂以溉田,若障海卤以筑湖,邑人德之,号郎官湖(按,郎官湖系百姓口碑)。初简之为令也,不求荐达(按,要办大事不求做大官)。真宗识之,谓宰相吕夷简曰‘:郎简历官寡过,无一人荐之者,是必恬于进取。’擢除兵佐郎,累官至工部侍郎,有诗,见《文鉴》。今天宝陂有简祠,岁时祀焉。”(按,天宝陂有简祠系重要古迹,宋真宗识廉吏值得称赞)

从中看出,郎简确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他爱民如子,多办实事,不重私利,不求升官,一心一意为百姓。其大规模修复天宝陂之举,敢于担当,并取得了成效。应该说,郎简是修复天宝陂的大功臣,是福清历史上一个大廉吏。福清人为他建祠纪念是完全对的。

其二是北宋熙宁时的福清知县崔则正。

熙宁为宋神宗年号。崔则正于熙宁5年(公元1072年)任福清知县。《三山志》有个较为客观的记载,“熙宁五年,崔知县宋臣,岁科田户,鸣鼓兴筑,不至者罚之,邑司著籍,乃碑刻。圳长七百余丈,溉田种千余石。后刘广等陈乞罢之,以是多旱损”。看来,知县崔则正(字宋臣)不计个人得失,满腔热忱为百姓,为民生工程奋力拼搏,雷厉风行,取得一定成效;但他方法过于简单,在为民办事中又有扰民之举,也付出了惨痛的人生代价,所以只能称为半个廉吏,值得后人引以为鉴。

其三是北宋元符时的福清知县庄柔正。

元符为宋哲宗年号。庄柔正于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为福清知县。三山志记载:“元符二年,钟提举因巡历,乃委知县庄柔正修之,移旧地之上陂,旁有大榕,日听讼其下以董役,汁铁以锢其基,广十丈,溉田如昔时。”福清县志在名宦列传中还记载:“庄柔正,莆田人。举元丰进士。元符间以奉议宰是邑,尝谋改筑天宝陂,故听讼陂旁大树下(按,亲临现场),兼以董役,令投牒者人负一石埋之,曲者以石为罚(按,方法得当)。不数月陂成,名之曰元符陂。陂石皆镕铁以锢之,至今为百世利。”

综上所述,庄柔正修复天宝陂,用现在的话说,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勇挑重担,不知疲倦,大有点把身家性命都置之度外的态势;再者讲究方法,尤其是重视科技(镕铁以锢陂石,得到现代专家赞赏),成效喜人。在参与组织修复天宝陂的历任地方官中,他是相当出众的。称他为廉吏,应是实至名归。

其四是明正统七年县丞陆忠。

史料载:“洪武二十三年,陂决,文兴潮杀稼(按,突出海潮的破坏作用)。越正统七年(按,公元1442年,农历壬戌年),邑丞陆忠复之。”陆忠身为县丞,在主官缺位的特殊情况下,敢于担当,主持修复天宝陂,精神十分可嘉,令人为之动容。其五是明正德时的县令陈逅。史料载:“正德十三年(按公元1518年,戊寅),陂决,南台大娘垠潮复杀稼(按,又突出海潮的破坏作用),民至是大敝。明年(按正德十四年,农历己卯年,公元1519年),海虞陈侯逅来,又二年(按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下令于邑中曰‘:余,尔牧也,忍视尔敝敝?今与尔复而陂。’(按,经过三年准备,才下定决心)邑簿杨俊受稽画曰:‘而往监之。凡田顷出十夫,十顷出百夫,约亩受力,骈力宣勒,(按,力量组织)沉以巨冲,实以沙黄(按,技术措施)。’由是荷插执畚,市人云至,量日齐工,乃湮乃防,田畯报程,饵夫走饷,甫三月而告成绩(按,动工场面,煞是壮观)。由是变腴敷膏,候气执成,江有恒流,岁遂大有。继自今即有灾啸,罔攸患。(按,实际成效突出)由是黧老黄孺呼忭欢跃,举曰:‘陂之悠悠,乐且有秋。微侯之载,齐民其无瘳。’(按,实录百姓赞语很珍贵)由是某某来致众情,请永宪于石。”“嘉靖元年(按公元1522年壬午,系正德十六年后一年)春正月,福清县复筑祥符陂。夏四月陂成,始兴水利也。”

郑善夫介绍:“侯起甲科,令海邑,毅断神察大宜厥官(按,略写其断案公正的特点),此其政之一也。余知侯,故乐叙其绩云。”福清县志还记载,“陈逅,为县令,由进士升御史,名宦有传。”传中写道:陈逅“字良会,常熟人。由进士,嘉靖初知惠安县,改福清县。清严律己,才干过人(按,廉吏的基本素质)。罪欺隐而增户口,毁淫祠而淑人心,贤声大著,宦业居多。升监察御史。”

其六是明万历时的福清知县欧阳劲。

史料载:“万历己丑年(公元1589年),则耆民周大勋奉邑令欧阳侯之命,甃西陈石圳二百余丈,农民赖之,抵今将三十载。”福清县志记:知县欧阳劲,“字梅洲,由进士”。点出欧阳劲重视发挥耆民周大勋的作用,十分可贵!

其七是明万历时的福清知县王命卿。

王命卿系癸丑(公元1613年)进士,字匪蓼,番禺人,此时出任福清知县。叶向高在《重修天宝陂记》中记载:“值今岁(按癸丑)淫雨,复有颓坏,适王侯(按王命卿)来莅邑,咨诹民瘼,知兹陂为邑大利病,(按,发现问题)询于众孰可任厥事,佥曰:‘故坝长(按,历史上就有坝长之说)大勋子文遴笃诚勤干,习于水利,令之董役,必能底绩。’侯忻然进而命之。(按,发现人才)文遴条上方略咸当侯意,遂使鸠工(按,听取意见)。下令有湮圳、决防、梗法、便私、不输钱服役者,悉治以罪,人皆懔然。(按,执行决策)侯又修俸为资,役者竞劝。(按,以身作则)其最要害,如西陈、沟头、滨江海堘,尤所加意,水利悉复,岁不能灾。(按,抓住关键)五洋二十五墩数万人咸被其泽,颂侯明德,无以为报。”

王命卿在深入百姓详细调查研究后,吸收前任的好经验好做法,任命周大勋之子周文遴为坝长,采纳他符合实际的建议,且以身作则,“修俸为资,役者竞劝”,调动百姓积极性,并抓住“要害”“尤所加意“,终于取得了成功。

上述所举福建福清宋明两代修复天宝陂中出现的六个半廉吏,仅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浪花。但他们以民为本,注重民意,调查研究,敢于担当,重视科技,勇于创新,都是极其可贵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具体体现,值得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加以创造性改造,创新性发展,为建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积极的贡献。(注:本文诸多发现受著作权法保护,引用者请注明出处。)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