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福清要闻 >> 正文

让优秀历史文化焕发新时代魅力——我市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综述

2021-07-23 10:43:19来源:福清市融媒体中心

福清新闻网7月23日讯(记者 滕端钦)弹抖宗劲、龙吟虎啸的宗鹤拳,古朴庄严、磅礴大气的佾舞,丝线灵动演古今的提线木偶……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我市历来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建立“非遗+”模式,打造非遗传承保护新格局,使祖先留下的文化瑰宝“活”下来、“传”下去,焕发出新时代魅力。

“非遗+活动”,搭建文化多元平台

6月11日,在古色古香的豆区园里,一场精彩纷呈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正在举行。这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展示了佾舞、宗鹤拳、南少林武术、词明线戏、闽剧、古琴等非遗项目,让群众零距离参与并感受“非遗”魅力,提升“非遗”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

每年6月,我市会在校园、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地,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等展示活动;以“闹元宵 看民俗”民俗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和传统节日为载体,深入挖掘“非遗”内涵,将“非遗”活化,让市民更好认识“非遗”;依托“文化惠民乐万家”文艺活动,开展非遗图片展走进乡村活动;举办闽剧下乡公益展演;组织闽剧折子戏比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非遗”走向大众、走进群众生活,充分展示“非遗”内涵和风采。

此外,我市还利用设在市文化馆300平方米的非遗展示馆、6个福州市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4个乡村“非遗”传习所,并增设新厝镇江兜村“福清市乡村非遗馆”,以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非遗项目,树牢“非遗”传承发展根基。

“非遗+课堂”,孕育非遗传承人才

“要沉肩垂肘、含胸拔背,步法要稳固……”在滨江小学宗鹤拳“非遗”传习所,宗鹤拳协会常务会长方长玉向学员们讲解宗鹤拳动作要领。

近年来,我市积极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开办了滨江小学、玉屏小学宗鹤拳兴趣班,城关小学、实验小学、龙华职专佾舞兴趣班,新厝硋灶小学伡鼓舞、海族舞兴趣班、江镜玉桂小学南少林武术兴趣班和城关小学提线木偶兴趣班等;组建佾舞队,成立闽剧兴趣班,设立古诗词吟唱兴趣小组,编排推广宗鹤拳操等,实施“大手拉小手”工程,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生力军,并积极与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目前,全市已有10所学校被授予福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传承示范点。

此外,我市还充分利用市文化馆等文化阵地和人文优势,开设礼乐、佾舞、国学、宗鹤拳等非遗项目公益培训班,并邀请艺术名家开展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等,为“非遗”传承孕育人才。

“非遗+文旅”,探索发展新路径

单鞭罗汉拳、硬气功、太极拳……数十位“武林高手”在“武林大会”上以武会友,大展身手。“武林大会”后,方言盘诗、十番音乐、词明线戏等“非遗”项目轮番上演……这是第二届东关寨乡村文化旅游节的活动内容,也是我市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挖掘文化遗产资源,活化利用历史建筑载体,探索“非遗”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目前,我市结合“非遗”旅游线路,在一都镇东关寨、南岭镇食菜厝和新厝镇江兜村,开发了传统表演、民俗体验、手工艺互动、非遗衍生品等特色项目,实现“非遗”元素与村落、景点、民宿有机融合,加速形成全域“文化+”“旅游+”的“非遗”保护新格局。

此外,我市还通过“非遗+创作”,从剧目、舞台、艺术培训、产业培育等方面强化对闽剧扶持和推动;“非遗+直播”,创新推出非遗项目直播,集中展示我市“非遗”保护成果;“非遗+交流”,开展石竹山梦文化、宗鹤拳、黄檗煎茶道、佾舞等非遗项目对外交流活动;“非遗+发掘”,加大资金投入,做好“非遗”发掘、保护工作。

2006年以来,我市共确认15个类别、500多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确认一批“非遗”传承人,其中福清市级67个、福州市级6个、省级4个;福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9项,其中,入列福州市级的有12项,入列省级的有4项,入列国家级的有1项。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