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福清要闻 >> 正文

陈金来:戴金边眼镜的革命斗士

2021-06-25 09:18:12  作者:刘琳

他是华侨,是老板,更是斗士;他跟着印尼共产党起义,要赶走荷兰殖民者;他跟着中国共产党革命,要建立崭新的中国;他当过游击队长、中共福清县委书记.


福清市阳下街道漈头村的陈氏祠堂很有点历史,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自古福清人推崇耕读传家,不少祠堂亦作塾馆之用,而漈头陈家人讲究大手笔,当年就索性在祠堂旁建了座漈阳书院,成为祠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建祠堂盖书院的陈家人,没有想到400多年后,这里再次大手笔地迎来了一群不怕死的人,他们在创立了一支抗日队伍,于是书桌成了游击队谋划击敌的会议桌,祭祖厅成了将日本人赶出国门的誓师厅。没有国哪有家,外寇蹂躏之下何来耕读传家?!这支游击队的领头人还真像个教书先生,眉清目秀,一脸沉静,举手投足洒下的尽是书卷气,他在留下不多的照片中都是西装革履,带着金边眼镜。

别小看这位书生模样的人,他是早期中共福清领导人中唯一的老板,他参与领导了“南西亭暴动”,还参与筹划了“北西亭暴动”、“塔坪寺暴动”,参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福清游击大队、参与开辟了罗汉里游击根据地,侵略者打到家门,他自然挺身而出组队打击。他是真正的斗士,他叫陈金来,福清东阁人。烽火中血气的漈头人拥抱了这位血气的老板,于是有了福清当时有战斗力的一支抗日游击队。

陈金来:戴金边眼镜的革命斗士福清市阳下街道漈头村陈氏祠堂与漈阳书院

华侨老板,在印尼参加反殖起义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陈金来生于福清海口镇东阁村一个贫苦农家。刚满10岁就跟随村里的泥水匠外出做小工,赚钱贴补家用。

1918年,陈金来在一位好心华侨的帮助下,下南洋谋生,辗转来到印度尼西亚泗水一家侨办皮鞋厂当学徒。出师后,在当地做鞋匠,因手艺好,生意颇佳。有了积蓄就设了个皮鞋摊,后来又发展到开了家皮鞋作坊,再后来在闹市区开了家皮鞋店,前店后坊。陈金来血气方刚,为人侠肝义胆,在当地青年人中颇有影响力。

陈金来在印尼生意顺风顺水之时,也正值印尼工农运动蓬勃开展之际,陈金来生意之余,亦和一批青年华侨投身当地的工农运动。不久,就加入了印尼共产党,并成为印尼共产党地方基层组织负责人。

1925年11月25日,印尼共产党中央在日惹布兰班南召开会议,决定举行武装起义,在万隆建立起义委员会总部,并成立多级起义委员会。1926年11月12日,印尼共产党领导的反对荷兰殖民者的第一次武装起义爆发。陈金来率领一批华侨青年参加了印度尼西亚人民反对荷兰殖民统治起义,他们不但冲锋在前,还慷慨捐款资助起义。1927年3月起义被镇压,随后荷兰殖民政府到处缉捕参加起义者,陈金来因此被抓,之后被荷兰殖民政府驱逐出境。

陈金来:戴金边眼镜的革命斗士

陈金来

回乡革命 中共福清特支委员

1928年初,陈金来回到阔别十年的福清故乡。次年娶了进步女学生何梅金。何梅金(1913—1979),福清江镜前宅村人,曾就读于福清毓贞女子中学,在校时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婚后,随夫在南宵村开设皮鞋店,生意越做越好,陈金来的身边聚合的肝胆朋友越来越多。

1932年7月,中共福清特支成立,福清革命重心从城镇转移到农村。陈金来把皮鞋店开到下南洋古港边的海口街上,取名“整雅”。不久,由中共福清特支书记何文成介绍,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即,中共海口党支部成立,陈金来任书记。很快,陈金来又被增补为中共福清特支委员,他的整雅皮鞋店由此成了党组织的重要联络点。

陈金来:戴金边眼镜的革命斗士

陈金来与夫人何梅金

县委领导 策动武装暴动

1934年1月,中共福清县委正式成立,何文成担任县委书记,陈炳奎、陈金来、余长钺、何胥陶、池亦妹仔等5人任县委委员。

1934年4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被破坏,白色恐怖波及闽中各县。中共福清县委在失去上级领导的情况下,陈金来与县委一班人坚持在农村发动和组织农民,筹备暴动。作为县委委员,陈金来参与领导了南西亭暴动。他在暴动前,奉命去小麦屿策动高诚学部参加暴动。暴动时,他与县委其他领导一起,冲在前面。在“南西亭暴动”之后,陈金来等县委领导又主持策动在北西亭举行暴动,因敌人有所察觉,北西亭暴动没有如期举行。

“南西亭暴动“后,福清县委书记何文成被捕,革命陷入低潮。幸好陈金来没有暴露,他又回到海口镇,坚持领导海口地区的革命工作。

筹措给养 参与创建罗汉里游击根据地

1934年8月,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在今天福清市镜洋镇角楼自然村成立。在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机关遭敌破坏之后,原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委员脱险来到福清,担任中共福清中心县委书记,陈金来任中心县委委员。同年11月,工农红军福清游击大队在西区建立。曾与陈金来同在中共海口支部的程序(陈振芳),晚年在自己撰写的《烈火春秋》一文中回忆到:“游击队刚成立了时,只有20多人,陈炳奎、陈金来、林清城等都参加了。”当时,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和刚刚成立的福清游击大队与上级仍未接上关系,没有经济来源,陈金来的整雅皮鞋店加班做皮鞋和其他皮货,卖了钱给县委和游击大队做费用。自从投身革命后,陈金来家的店就已经不再属于他和陈家,而属于福清党组织和游击队。

1935年3月,中共连江县委领导魏耿等和西南团团长杨采衡等带着20多名骨干,从西洋岛突围来到福清海口镇,找到了陈金来的整雅皮鞋店,与陈金来取得联系。程序在《烈火春秋》中对此也有介绍:“魏耿、杨采衡、陈云飞、吴德标等20多名西南团骨干撤离西洋岛,辗转来到福清海口,凭黄孝敏留下的地址,找到整雅皮鞋店,经陈金来与福清中心县委接上了关系。”连江来的战友在福清都得到妥善安排,没有一人暴露,全部撤往西区,加入了福清游击大队,联手开辟了罗汉里游击根据地。

1935年5月,中共福清中心县委与莆田中心县委合并成立中共闽中特委时,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取消,中共福清县委建制重新恢复,特委委员陈炳奎兼任中共福清县委书记,陈金来任中共福清县委副书记。也是在这一年,由刘突军、陈炳奎介绍,陈金来的夫人何梅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出生入死为党工作。

福清游击大队扩充人马后,改编为闽中工农游击第一支队。但是装备极差,粮草难筹,生活困难。闽中特委要福清县委尽力为游击队筹集经费、粮食、枪支、弹药,帮助特委机关和游击队渡过难关。受命后,陈金来在塘头岭兜村俞海妹弟家里召开专门会议,传达特委指示,决定组织武装工作队,向地主要枪要粮要经费,支持罗汉里游击根据地。

陈金来很快挑选了一批意志坚定、对党忠诚、有点武功的同志,组织了一支精干的武工队,专门为罗汉里游击根据地筹措钱款、粮食、枪弹。他提出口号“向地主要枪要粮”,会上制定了行动计划。

8月29日晚上,陈金来带着20多名武工队队员,冒雨悄悄进入阳下溪头村,快速包围了村里大地主马土地山的院子,由会轻功的武工队队员杨亦媚与俞海妹弟,徒手攀壁越墙,打开大门,让其他游击队进入。武工队进屋搜缴了5支步枪、千余发子弟,还逼地主交出了2斤黄金、3000块大洋。第二天,陈金来派俞海妹弟把缴获的金银、武器全部送到罗汉里,交给了游击队。

俞海妹弟送来陈金来带着武工队紧急筹来的枪支弹药和钱款,罗汉里游击队员们个个欢欣鼓舞。闽中特委委员刘突军和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参谋长杨采衡,又给陈金来下达了新的任务:根据地缺医少药,游击队员受伤难治,希望陈金来设法争取进步医生参加革命。陈金来受命后,立即想到在海口复甦医院工作的医生陈亨源。陈亨源是长乐人,基督徒,医术好,有正义感,在海口一带很有威望。在陈金来夫妇的动员下,陈亨源参加了革命,不仅排除各种困难,筹措了许多药品,还多次翻山越岭到罗汉里游击根据地,为游击队官兵看病疗伤。1936年,经陈金来夫妇介绍,陈亨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给闽中工农红军第一游击支队筹款,陈金来扩大了自己的皮鞋店,白天经营企业,将所有营业收入全部上交党组织。晚上,带着武工队打土豪,给罗汉里游击根据地筹措粮食。

1935年冬,国民党福清当局密令缉捕陈金来,我党组织闻讯后让他马上撤离。陈金来沉着地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才离开海口镇,他让妻子留在皮鞋店坚持工作,说罗汉里的同志要把事业做大,需要更多的钱,叮嘱妻子把皮鞋店经营好。同志们都明白,他的鞋店是为红军开的。

离开海口镇后,陈金来遭国民党政府通缉,军警到处搜捕,他只好转移到罗汉里游击根据地。

陈金来:戴金边眼镜的革命斗士

福清市一都镇罗汉里山坑底游击队营房

突破重围 转移宁德打游击

1936年2月底,国民党重兵“围剿”罗汉里游击根据地,4月23日,闽中工农红军第一游击支队支队长魏耿叛变,他投敌后带着国民党军警到罗汉里和福清西区、北区各基点村搜缴武器,抓捕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给游击队造成极大威胁。闽中特委下令,刘突军、吴德标向莆(田)永(泰)边界地区转移。5月上旬,刘突军率主力冲出重围,转移到莆田广业山区。

参与开辟和建设罗汉里游击根据地的陈云飞,时任中共永泰工委书记,也战斗在罗汉里根据地。在与敌人周旋两月后,带领10多个连(江)罗(源)籍游击队战士,撤到闽东宁德山区。离开罗汉里前,他派员通知陈金来:“如果在福清无法坚持,可到宁德虎贝岩柄村找我们。”

魏耿叛变后,带着人在福清到处搜捕共产党和游击队员,白色恐怖笼罩全县。陈金来和他所带领的武工队不但无法活动,而且连隐蔽都很困难。十多天后,他带领陈正顺、郭士春、念长金、杨亦眉、俞昌福、俞海妹弟等十多个游击队员,转移到宁德虎坝山区,与陈云飞所带的部队会师,继续击敌。

1936 年冬天,陈金来看到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决定回福清参加抗日活动。1936年7月,陈金来先是率队转移到闽东的霞浦县,再从三都澳港乘船经目屿岛回到福清,分散在江阴、上迳、琯口等地活动。

着眼抗战 建设党的组织系统

1937年2月,中共闽中特委书记王于洁和委员黄孝敏、余长铖、潘涛,以及委员兼中共福清县委书记陈炳奎因叛徒出卖被捕。陈金来临危受命,接任中共福清县委书记,继续领导福清抗日救亡斗争。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大旗之下,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抗日。陈金来率福清武工队10多个骨干到泉州参加改编,与战斗在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一起,编入国民党八十师特务大队,协助做政治思想工作。在特务大队编入新四军北上抗日后,陈金来奉命回福清继续担任县委书记,领导全县的抗日救亡工作。

任上,陈金来坚决贯彻中共中央指示,大力在贫苦农民和爱国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壮大党的力量。1938年夏,他首先将选拔出来的20多名抗日救国积极分子,送到长乐参加闽中工委举办的军事政治训练班,并依据党员标准悉心培养,渐次发展入党。之后,他又和县委一班人,深入到海口、龙田、江镜、高山等地发展新党员,建立党支部。到年底,全县成立了江镜、郑盛、上廊、树下、北陈、上林、青屿、鼎底下、漈头、斗垣、太武等11个党支部,并在这基础上成立了东、南、西、北四个区委,党员总数达到85人,落实了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使有工作的地方应有党组织”的指示。在陈金来的主持下,相对完整的中共福清县组织系统初步建立,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领导三县 率游击队屡击日军

1938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成立福清中心县委,陈金来被任命为中共福清中心县委书记,统一领导福清、长乐、平潭三县的抗日救亡工作。

陈金来:戴金边眼镜的革命斗士

1939年夏,陈金来以诗言志

1939年7月,陈金来出席中共福建省委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省委候补委员,不久转为委员。随即,参加了中共福建省委在崇安坑口绿村洋举办的第一期马列主义读书班,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在抗战时期的政策,并参加了以党性锻炼为主的整风整训运动。结业后,被留在福建省委负责武装工作。不久,再次回到福清。

为建立海上抗日武装,1940 年陈金来带着部分武装队伍活动于福清、长乐、平潭沿海一带。当时这一带沿海有股海匪,有一定势力,统领这支队伍者叫陈良超。为壮大抗日队伍,陈金来主动登门策反,晓以民族大义,终于说动这股海匪加入抗日队伍,陈金来也将自己率领的三十多位游击队员带到陈良超部,一起对这股海匪进行政治、军事训练,建立纪律、规章,着手建设海上抗日游击区。

在福建沿海地区相继沦陷后,中共福建省委向各级地方党组织发出《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的第一次指示》,要求各级党组织应大刀阔斧,大力发展抗日队伍,开展抗日游击战争。陈金来坚决执行上级指示,在漈头陈氏祠堂组建了一支游击队,队部设于此,队员就住在祠堂和漈阳书院内。

陈金来:戴金边眼镜的革命斗士

陈氏祠堂及漈阳书院为陈金来领导的游击队队部和营房

那是1941年4月底,此时福清已沦陷,陈金来以东林半岛陈良超部拉回的人员为骨干,以北区漈头、玉岭等村为基地,成立了一支抗日游击队。刚开始时只有30多人,后来俞洪庆、陈振先又在海口一带发动了一批年轻人加入,达到50多人。成立后,陈金来抓紧时间对这支队伍进行训练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派出人员四处侦察,打击小股日军。游击队刚成立不久,陈金来就率队出击。

当年5月中旬,侦察员来报,有小股日军从福清县城出来扫荡。陈金来马上率队在玉岭附近设伏,打死日军1名,打伤日军多名,余敌逃回县城。

陈金来以此为据点,四处袭击小股日军。漈头村群众为游击队提供粮食等,解除了抗日战士们的后顾之忧,不久又有8名青年自愿加入游击队。

日军认为,玉岭地区集结着中国抗日军队,于是驻扎在双旌山、玉屏山的日军拉出大炮,炮轰玉岭地区,准备先炮轰,再集结兵力大规模扫荡北西亭一带。为保护漈头村百姓,也为灵活击敌,陈金来率游击队离开漈头,转移到东阁、闻读一带。

这时,坚持抗日的平潭县流亡县长罗仲若,转移到福清龙高半岛,在龙田地区成立了福(清)平(潭)沿海抗日游击指挥部,陈金来率游击队加入了罗仲若指挥的部队,编为福(清)平(潭)沿海抗日游击第八中队,陈金来任中队长。

取得合法地位后,陈金来率第八中队不断袭敌。他们在桂溪岭设伏。那天,10多个日军从钟山顶据点下来,到岑兜、南厝等村扫荡。当这股日军进入游击队伏击圈后,陈金来一声“打”,大家一起开火,日军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逃回了钟山顶,龟缩进了据点,从此不敢随意下山。

陈金来率领的第八中队,频频击敌,深受群众拥戴。但国民党顽固派却坚持反共立场,在侦得此为中共福清县委领导的部队时,不断制造磨擦。陈金来决定,将部队撤回漈头村,在北西亭一带坚持抗日。第八中队又住进了漈头陈氏祠堂,这座明代古祠又一次为子弟兵遮风挡雨。

据《福建革命战争史稿》介绍,陈金来组织并领导的福清抗日游击队,在斗争中不断壮大,后“闽侯游击队也并入了福清游击队,共300多人,五个大队。”

陈金来:戴金边眼镜的革命斗士

阳下漈头陈氏祠堂正厅正中高悬褒扬陈金来等三烈士的“浩气长存”大匾

陈金来之孙陈上旭曾收集了大量与祖父有关的史料,在他提供的1987年7月号《福建党史通讯》上曾有一文《“福州战役”与闽海抗战》,其中有载:“我福清游击队在闽侯荆溪围攻日寇一支马队,当地村民拿着鸟铳、锄头助战,击丝日寇十多人,缴获战马一匹。”

不久,敌人来犯,包围了漈头陈氏祠堂,意在一举歼灭。在漈头村群众以死掩护之下,陈金来率部趁着夜色撤进山里,辗转撤到长乐,与陈亨源的游击队会师。之后,加入了由中共地下党员刘润世领导的长乐抗日游击总队。陈金来率领的队伍改称“福清队”,他仍任队长。

战斗在福清的还有另外两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一是福(清)长(乐)抗日游击大队,由陈亨源领导;一是福(清)平(潭)沿海抗日游击第三大队,由何胥陶领导。两支队伍,勇敢击敌,屡有战绩,也深受百姓爱戴。

琅尾大捷 获金质奖章

陈金来率队不断击敌。1941年8月,日军在接连两次“扫荡”失败后,十分惧怕抗日游击队活动范围继续扩展,便在长乐至福清的山道要隘——玉田蕉岭北麓挖掘壕沟,架设铁丝网,设置封锁线,妄图以此切断当地这两支抗日游击队的交通联系。

1941年8月4日,封锁线工事筑好,日军马(尾)营(前)地区守备司令中岛中佐,率日军官兵100多名,分乘两艘汽艇从营前往蕉岭视察。

长乐抗日游击总队从内线获悉日军动向的情报后,命令各支抗日队伍8月4日集中到大溪山,各队负责人集中制订作战方案。4日下午,陈金来、陈亨源等组织召开分队长以上骨干紧急会议,制定作战部署,并当即从 300 多名游击队员中精选 48 名,编为“敢死队”,配备1挺机枪、40 多支步枪和一批手榴弹,埋伏在日艇往返必经之路——琅尾港南岸小冬浦桔树林里。

日军中岛中佐视察工事后,在伪区长陈望溪家一边等待涨潮,一边接受款待,至傍晚,酒足饭饱之后扶醉登船。天色渐黑,汽艇驶进抗日游击队的伏击圈,霎时,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向日艇倾泻,艇身下沉,搁浅倾斜,时正值河水初涨,水浅泥深,艇内日军纷纷跳水,陷入泥中,成了活靶子,无一逃命。随后的另一艘汽艇慌忙在长乐首占镇佑林村靠岸盲目还击,游击队员早已撤离阵地,安全转移到长乐玉田镇西埔去了,战斗不到半个小时便告胜利结束。

琅尾港伏击战,击毁日军汽艇一艘,毙敌42人,日酋中岛中佐和村野分队长均被击毙,游击队无一伤亡。这是福建沿海抗日游击队战绩最大的一次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人民群众受到极大鼓舞。

琅尾港参战的抗日游击队队员受到中共华中局和福建省委的表彰,国民政府亦颁予金、银质奖章,海外爱国侨胞纷纷寄来慰问信表示祝贺。陈金来获国民政府金质奖章。琅尾港大捷之后,伪“和平救国军”第三、五、七独立支队也派人与游击队联系,表示反正。由此,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不断扩大,控制了福清、长乐县越来越多地区。

1941年9月14日,陈金来不幸殉难,1962 年追认为革命烈士。

陈金来走了,他没有给子孙留下片瓦,也没有留下一厘的薄田,甚至没有给妻子留下一件金首饰,生前他把所有的钱都花到了党的事业上。对早将生命许给革命的人来说,舍财不会有片刻迟疑。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