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头条推荐 >> 正文

【回眸30年】路畅了 家近了

——市民出行变迁印证福清交通发展

2020-12-01 10:51:05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谢雄

每个周末,陈霞生老人都要驾驶他的爱车从福清城区住宅返回海口老家。

“过去回老家一趟不容易,虽说海口距城关只有20多公里,但泥结路狭小难行,骑自行车一路颠簸,到家要近1个小时。如今宽阔的沥青路,开车只要20分钟就能回家。”谈起改革开放特别是福清撤县建市以来交通工具和路况的变化,今年76岁的陈霞生深有感触。

1971年,陈霞生在福清县邮电局当一名投递员。当时,他每天都要行走20公里,穿梭于福清县城的七街三十六巷进行邮政业务投递。

1974年,随着自行车的兴起,改为自行车投递。1975年,邮电部在全国实行摩托化投递,福清县邮电局为5位投递员配备了幸福牌摩托车,作为邮件投递交通工具。

进入上纪世80年代,摩托车进入市民生活,越来越多的福清市民购买摩托车作为骑行工具。陈霞生和他的儿子各买了一辆摩托车。他所在的单位邮电局,80%的职工都购买了摩托车。

到了上纪世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加速发展和福清撤县建市,福清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新变化,日子越过越好。作为高端交通工具的小轿车也逐步进入普通百姓家庭。80年代初,陈霞生的弟弟在福清第一个购买了皇冠牌小轿车。1989年,陈霞生买了一辆丰田牌小车。1990年,他的儿子买了一辆奥迪牌小车。前几年,他的女儿、女媳又买了一辆小车。而“分家”后的福清市邮政局,70%的员工有了小轿车。

上世纪90年代,我市开通第一条公交线路,随后,公共交通事业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公交线路覆盖每一个街区,全市共投放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500辆,占运营公交总量的98%,新能源纯电动出租车180辆,占运营出租车总量的72%,福清“绿色交通、低碳出行”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市汽车保有量突破20万辆,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自己的小轿车。

改革开放前,福清交通落后,路况条件差,晴天一身尘土、雨天一身泥泞,这种现象随着改革开放和撤县建市的进程发生了巨变。1990年,福清公路通车总里程680公里,未通高速公路,国省道仅有324国道。1993年,真大公路动建,1996年真大线、元华路通车,福清路网建设从此迈开新步伐。1999年福泉高速公路福清段通车,2010年渔平高速公路建成,2020年长福高速公路通车。30年来,福清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220公里,是1990年的3.26倍。

目前,福清形成了以沈海高速公路、渔平高速公路、长福高速公路、福平高速公路、江阴疏港支线为骨架的“两纵两横”高速公路网,实现市域各镇街15分钟上高速,1小时通达福州大都市区的快速出行目标,“一小时交通圈”覆盖福清所有乡镇。

此外,福清铁路也实现“从无到有”。2010年建成福厦铁路,2014年开通江阴铁路支线,在建的福厦客专计划到2020年通车。风驰电掣的动车,成为福清市民长途出行的首选。

作为过去百姓家庭三大件之一的自行车,曾是福清过去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小轿车、动车,交通工具承载了一代代福清人的记忆,也见证了福清改革开放尤其是撤县建市30年来的发展变迁。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