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聚焦福清 >> 正文

用33年坚守书写医者仁心——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王锦萍

2019-09-09 09:02:09来源:福清新闻网

福清新闻网-福清侨乡报9月9日讯(记者:滕端钦)9月6日晚,全国道德模范王锦萍载誉返融,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她。

  谈起在北京的两天经历,王锦萍依然激动不已。她说,自己只是尽了一名党员、一名医生应尽的责任,但党和国家给了她这么高的荣誉,这也激励和鞭策着自己今后不论是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要把本职工作做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轻描淡写的语气背后,隐藏的是王锦萍坚守岗位的职业精神和温暖的医者仁心。

  村民健康的“守护神”

  “在我小的时候,岛上的生活比现在艰苦得多。那个时候没有码头,船又很小,岛上诊所里不是每天都有医生,如果有病人,一般都要出岛去医治。船是村民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一旦天气恶劣,渡轮就得停运。在这种情况下,岛民一旦发生急病,就特别危险。特别是碰到晚上突发病情就更不方便了。”王锦萍说,这种情况她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也深深触动了她,“我就想着在学成毕业了以后,我要回岛上,替村民治病。”

  1986年,中专毕业后的王锦萍,本可以找到一份让人羡慕的城镇工作,然而,她却毅然选择了回到岛上卫生所工作。那年她才23岁,从此成为岛上唯一的村医,而且一干就是33年。

  33年来,每个月两次,一两公里长的路程,王锦萍肩挑药品的场景成了码头一道特殊的风景线。33年来,王锦萍靠着一个药箱和一双脚,进村入户出诊,风雨无阻,走遍了海岛的每个角落,守护着岛上405户家庭的健康。在她的脑海里,有岛上每一个人的“健康档案”,“当乡村医生要有好记性,病人往往不记得自己的过敏史,只有我们记住了,才不会出错。”王锦萍说。

  每天晚上睡觉,王锦萍都要把手机放在枕头边,就怕听不到电话声,药箱要放在就近能拿到的地方,这样节省出诊时间。她说,作为岛上唯一的医护人员,只要有人需要,不分昼夜,不论早晚,必须随叫随到,保证乡亲们在需要的时候能及时赶到。

  在坚守小岛的33年间,王锦萍不仅要给村民们看病抓药,还要负责村里的接生工作。19年前的一个夜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刚入睡的王锦萍叫了起来,原来是村里有人难产,王锦萍二话没说,背上药箱就出了门。“当时,婴儿的脚都已经出来了,母子随时有生命危险,情况十分紧急……”回忆起那个夜晚,王锦萍眼圈还有些泛红。在她的紧急救治下,孩子顺利生了下来,然而,出生婴儿的啼哭声却没有出现,整个房间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正当所有人都要放弃的时候,王锦萍却不断地拍着婴儿,不断地给婴儿做“人工呼吸”,经过近1个小时的“抢救”,奇迹出现了,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声,划破了所有人心中的阴霾。

  如今,王锦萍已记不清自己接生过多少名婴儿,挽回多少个乡亲的命。她说,作为一名医生、一个接生员、一个母亲,她深知一个生命的价值,面对生命,她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希望。

  岛民安居的“定心丸”

  33年来,王锦萍的卫生所都是早上5时多开门,到晚上10时关门,即便关门后,她也做好随时随刻出诊的准备。在村民眼中,王锦萍就是他们安居的“定心丸”,只有她在岛上的时候,才会安心。“王医生可以说是我们最亲的一个人了,不管大病小病,村民总要咨询一下她,而她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解释和说明。我在卫生所看病10多年了,还是王医生最了解我的病情。”村民王雪梅还给记者讲述了她的一次“历险记”。

  那天,王锦萍出岛参加培训,王雪梅旧病复发。老人只好委托家人到松下码头药店买药。不料,服药后,情况越来越糟,老人失去了知觉。幸好王锦萍及时赶回,她重新给老人换药,连续8天为她输液,老人最终化险为夷。“要不是王医生,我这把老骨头都不知道去哪里了。有她在,我们这群一把年纪的人都能健康长寿。”王雪梅说。

  “她走遍了岛上的405户家庭,为每家每户都看过病。这份情,大家是忘不了的,我们都把她当作自家的亲人。”村干部林茂春道出了岛民的心声。

  对于王锦萍的付出,岛民都很感激,把她当作最亲、最值得信赖的人。王锦萍平时也最放心不下村民,万不得已才出一次远门。如果她外出当天就能回来,她的诊所就不上锁,如果时间较久的话,她会提前跟村民们说一下,让他们备好常用药。“就像这次上北京,我也是提前告诉他们,让他们检查一下家里的药备好了没有。”王锦萍说,这是几十年来自己养成的习惯,不然她不放心出门。

  多年来,王锦萍精心照料着老人们的健康,上门服务从来不收出诊费。岛上的老人们像依赖自己孩子一样依赖着她,外出打工的青壮年们也放心远行,因为岛上有让他们放心的“二姐”在。王锦萍在家里排行老二,许多村民都叫她“二姐”。外出的村民要是打电话回家找不到老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二姐”,于是就电话联系王锦萍,请她帮忙找一下老人。如果老人生病了,他们赶不回来,就给“二姐”打电话,让“二姐”上门给老人看病,听着“二姐”讲老人情况,他们就放心了。

  33年来,王锦萍扎根海岛村医岗位,秉持“医者仁心”职业操守,守护着岛民的健康,同时也像孝顺的女儿一样照看着岛上留守的老人们,不但为他们消除病痛,还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家人眼中的“狠心人”

如今,家人都离开了海岛,王锦萍却只身一人,依然坚守在10多平方米的吉钓村卫生所。

  王锦萍说,在从医33年中,她最愧对的就是家人,在生活中,她不能相夫教子,无法孝敬父母。儿子小时候到城关读书,想让王锦萍到城关照顾,她却狠狠心,为儿子办了寄宿手续;前几年,儿子和丈夫外出经商,想让王锦萍同去团聚,她还是狠狠心,留在了岛上。因为她想到了岛上卫生所还没有接班人,万一村民有个头疼脑热,没有医生,小病就可能拖成大病。王锦萍说,也多亏有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她才能心无旁骛地坚守岗位。

  从青春到白头,王锦萍用33年的时间,守护了吉钓岛村卫生所,也守护了这方村民的安康。33年时光丝毫没有冲淡王锦萍的工作热情,“一切为了岛民健康”的信念在历经岁月的洗礼后依然熠熠生辉。2014年,王锦萍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全国最美乡村医生特别关注奖”、被福建省总工会授予“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入选中国好人榜“身边好人”、2016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8年被中国医师协会乡村医生分会评为首届“百姓满意的乡村医生”。今年,她又获得“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成为首个获得该荣誉的福清人。

  然而,这些在她看来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如果重来一次,我还是会选择留在岛上,当一名诊所医生。”王锦萍坚定地说。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