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聚焦福清 >> 正文

走进福清下里,感受现代农业魅力(图文)

2014-07-07 09:44:50来源:东南网

运用微生物发酵床技术解决养猪污染问题,延伸产业链;依托高科技智能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凸显规模效应——

走进下里,感受现代农业魅力

在福清下里园区,工作人员通过智能数控进行育苗。(资料照片,毛晨熙摄)

东南网7月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 通讯员 郑榕青 陈苗/文)

恒定的温度湿度中,上千平方米的大栏里,基本无臭无污染,两三百头猪在欢快走动;上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里,黄、红、紫各色西红柿挂满枝头,散叶、罗莎等不同品种的生菜郁郁葱葱……

走进位于福清市渔溪镇的下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幅以高科技支撑的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图景,让人不由得感叹:原来猪也可以这么养,蔬菜也可以这样种!

福清市是我省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3年5月又入选21个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也是我省目前唯一入选的县市。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5800亩规模的下里园区演绎着现代农业的传奇。

养殖技术造就循环农业

下里园区分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几个区域。走进园区的养猪场,记者看到,这里没有一般养猪场的一个个小围栏,但见上千平方米的猪场,数百只猪在垫料上或吃或睡或欢快奔跑,没有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景象。下里园区负责人彭世民说,这是微生物发酵床生猪大栏养殖技术的功劳。

彭世民说,这个项目总投资450万元,是园区与省农科院的合作项目。2013年上半年开始试验,去年底出栏第一批1500头生猪,目前在养的是第二批。这种养猪技术首先解决了令人头疼的养猪污染问题,实现了环保养猪、零排放清洁生产,还能变废为宝。

省农科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蓝江林说,小猪进栏之前,先在大栏铺上厚80-100厘米用秸秆、木材下脚料做的垫料,并加入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生猪产生的粪尿全部排放在垫料上,工人每两三天用推土机翻动一次,垫料中的猪粪降解菌,能高效地降解猪粪,抑制病原微生物,这正是无臭、无蝇、无排放的奥妙所在。三四个月后,这些与猪粪尿充分混合的垫料,成为生物基质的上佳原料。目前,园区正在建设自动化生物基质生产线,预计可年产2000吨生物颗粒有机肥,用于设施花卉、设施蔬菜、林业育苗等,经济效益可观。

同时,自动化、机械化系统的投用,也让大栏养猪的规模效应凸显。据了解,项目配套建设的自动化饲喂系统,通过电脑控制、管道传输,实现了定时定量喂食饲料,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一般来说,传统养殖年出栏1万头猪需要工人20-30人,而微生物发酵大栏养猪,全过程只需要1-2人。”彭世民说。

实时环境监控系统,则让猪“快乐”成长。记者观察到,通过传感器,墙上的大屏幕显现着猪舍的实时温度、湿度等数据,甚至还有二氧化碳排放量、光照强度等数据。“你看,现在猪舍内平均温度27.3℃,平均湿度76.3%,符合要求。如果温度过高,可以马上启动水帘系统自动降温;湿度过大或过小,也能通过送风等手段调节。”彭世民说。

福清市委书记陈春光说,微生物发酵床大栏养猪这个项目已初现成效,下一步,将继续推进生物基质生产线、有机肥等项目建设,利用有机肥种植设施绿色蔬菜,延伸产业链,产生更高的效益。

智能温室助力设施农业

离开养猪场,走到相邻的蔬菜温室大棚,记者感受到另一种“大”——面积上万平方米,全部管理工人只有六七个人;虽是盛夏时节,这里却凉爽宜人。这正是智能温室的神奇之处。

1万平方米的温室里,黄、红、紫各色西红柿,饱满丰厚;散叶、奶油、罗莎等不同品种的生菜,翠绿欲滴。另一个面积1.5万平方米的温室里,正在建设的是智能化蔬菜种苗繁育系统,预计年底建成,种苗繁育计划年产量3000万株。

这里的大棚单体面积15亩,是全省目前单体面积最大的智能温室大棚,而且也是我国第四代温室大棚。得益于钢架智能化大棚,这里像生产工业品一样,基本实现全年全天候种植蔬果,生产过程全程机械化、智能化,解决了传统大棚夏季过热、无法生产等问题。

“与传统设施大棚不同,这里的智能温室虽然面积有上万平方米,但管理人员只需要6-8个。”彭世民说,温室系统均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冬天自动加温,夏天自动降温,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全天候周年生产,不仅省力、省工、省时,而且可吸引新生代农民进入农业生产领域。

同时,智能温室采用无土栽培,水肥通过循环滴灌系统实时控制直接供给,水质经过处理达到纯净水标准,因此对土壤没有特殊要求,不与粮食争地,生产出的是绿色无污染、无农残的作物。

科技支撑,智能温室大棚的规模效应惊人。单体15亩的大棚,一年可以产出蔬菜375吨,是传统大棚的10倍。而且,投入产出效益高。据介绍,搭建钢架智能温室大棚一亩约需25万元,两年半至三年即可回收成本。“前期是高投入,但有持续的高产出。”彭世民说。

据了解,下里园区目前正在推进的项目还包括:与星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全省第一个按照欧盟标准建设的以自动化养猪为核心的循环农业项目,与光阳蛋业合作建设的60万只现代化蛋鸡养殖项目,与福建美地农业科技公司合作建设的生物有机肥项目等。

“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下里园区将形成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养殖业为主体的现代化循环农业园区。”福清市农业局负责人介绍说,园区养殖业产生的排泄物,进行微生物发酵处理或通过固液分离,固形物用于生物基质和有机肥生产、种植蔬菜以及栽培食用菌,沼气用于发电,沼液用作蔬菜种植肥料。这样,基本上可以做到所有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无污染、零排放。

点评

下里模式如何复制

最新调查显示,我省人均耕地仅0.55亩。面对人多地少的现状,如何从土地里刨金?推进土地流转,发展设施农业、循环农业,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的量和质,走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之路,是一个又好又快的选择。

得益于更有力的科技支撑,设施农业一举超越个体农业的小而散,让机械化、智能化、标准化成为可能,且将传统的天气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虽然设施农业一次性投入较大,但规模效应凸显。拉长时间看,已将成本摊薄,单位成本不会过高,而且收益倍增,同时还可持续。这种科技、规模优势,使设施农业既节约了人力和生产成本,又保障了农产品安全,并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不仅在蔬菜种植等方面,在养猪等养殖业中,设施的作用同样凸显。而且,通过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不仅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而且延长了产业链,达到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

下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之所以能渐渐迈向现代化,得益于大规模的连片土地供应、科技投入,也得益于整体的规划设计、较大的资金等。要想复制这一模式,必须有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的合力,包括资金支持、土地整合、技术指导等。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