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头条推荐 >> 正文

今天!福州是主场!

2020-04-24 09:13:54来源:福州日报微信

  今天!福州是主场!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0周年纪念日。

今天!福州是主场!

  作为今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的举办地,福州坚持把弘扬航天精神、发展航天产业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加快融入国家航天事业,积极落地 “航天+”产业项目,在探索星辰大海的征途上聚力前进。

  校园筑梦

  “钱学森班”立大志

  今天,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杰出科学家钱学森再次刷屏。在福州西湖公园之畔的福州三中,有个以钱学森名字命名的班级,是全省首个“钱学森班”。

  福州三中“钱学森班”现有学生52名,是通过中考后的自主招生选拔出来的。别看他们个个稚气未脱,但胸怀大志。在去年开学第一课上,他们便喊出了宣言:“以航天人为榜样,胸怀祖国,背负航天,勤奋学习,全力以赴,感受钱学森先生榜样力量,做更优秀的自己!共筑爱国梦、航天梦、强国梦!”

今天!福州是主场!

  钱学森班学生参加多轴侦察机赛。(福州三中供图)

  福州三中德育处陈原主任表示,钱学森曾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之问,“钱学森班”就是实践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理念,解答“钱学森之问”。

  为此,福州三中给“钱学森班”配备了强大师资力量,与高校、科研院所形成共同培养机制。“钱学森班”学生施嘉特说:“学校邀请了大学教授、科研院所专家与研究员到校承担专门课程与探索课程的教学,高校院所还向我们开放相应的实验室。我们没有不全力以赴的理由。”

  福州三中“钱学森班”的同学学以致用,不少同学是福州三中追风无人机社的活跃分子,他们通过无人机航拍校园,让师生“换个视角”看校园,引来无数点赞。外出比赛也不含糊,他们在福建省全民健身运动会航空模型竞赛和“福莱杯”多轴侦察机赛等多个比赛中也取得了好名次。

  民企发力

  为卫星保驾护航

  在创新创业浪潮中,福州的企业积极开拓航天科技领域,运用技术优势融入我国航天事业,福建中量智汇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福信富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在其中。

  “现在天空中‘飞行’着不少卫星,它们状态怎么样?是否偏离轨道?数据通信是否正常?这些就是卫星地面测控站的日常工作。”昨日,福建中量智汇科技有限公司航天板块技术总监程涛说,地面站就是要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无电线发出指令进行调整。

今天!福州是主场!

  中量智汇的卫星地面测控站。(中量智汇供图)

  位于马尾的福州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建有一个卫星测控站,这是中量智汇建成的福建省首个民企投资的商业卫星地面测控站。记者看到,创新发展中心4号楼的顶部建有一个直径约6米的大球,这里面就是卫星测控站,最远可接收离地球3.6万公里的卫星信号。

  这个测控站去年5月投入使用。2019年6月5日12时6分,长征十一号海射型固体运载火箭,完成“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作为东南沿海的前哨监测点,中量智汇测控站是执行卫星运行监测任务的关键节点。至今,该站已经监测的在轨卫星有20多颗。

  随着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卫星大致分为导航、通信、遥感等三类。在导航领域,榕企福建省福信富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致力于北斗、物联网、车联网等相关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作为北斗开放实验室七家主建单位中唯一的民营企业,福信富通承建了北斗开放实验室泉州分实验室,基于此推出了高性能多频高精度定位模块,进军北斗产业上游,用于消费类车载导航、无人机等领域。

  成果转化

  助力高质量发展

  北斗数据采集终端、窄宽带卫星通信融合终端、天通物联网数据采集传输终端……近年来,越来越多卫星应用、高端装备及航天科普等领域的技术正在与福州本地的高新技术企业碰撞出“火花”,而这离不开中国航天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中心福建中心的牵线搭桥。

  中国航天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中心福建中心负责人阮宪敏介绍,以窄宽带卫星通信融合终端为例,利用终端的天通卫星模块,在手机APP端便可实现拨打卫星电话的功能;通过终端的北斗定位模块,在手机APP端可进行实时位置上报。

  “这一终端可广泛应用于应急抢险、智慧海洋、环保监测等领域,目前我们正在和福州的几家企业对接中,加快促进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引导区域经济向高精尖产业流动。”阮宪敏说。

  “通过技术的产权化和产权的资本化等工作,实现创新性研究直接面向产业化,使得创新成果的商业价值得到更迅速和更具规模的体现。”阮宪敏介绍,自2018年落户福州以来,该中心为科技企业提供咨询研究、知识产权、创新创业辅导等一站式服务,并在“知创福建”平台通过线上云服务与线下转化基地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推动航天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进程,为福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今天!福州是主场!

  “知创福建 ”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转化航天应用技术。张人峰 摄

  相关链接 中国航天日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序幕。为纪念“东方红一号”这一中国航天事业里程碑,2016年,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今天!福州是主场!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中国航天日”的意义在于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中国航天日”已先后在北京、西安、哈尔滨、长沙举办主场活动,成为公众和世界了解中国航天的一个窗口。

  为数字福建贡献航天智慧——访榕籍航天专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原总指挥黄春平

  提及中国的航天事业,“神舟”是绕不过的话题。作为神舟五号火箭系统总指挥,已经82岁的榕籍航天专家黄春平,眼里依然有星辰大海:“有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用不了十几年,我们就能实现航天强国的梦想!”

今天!福州是主场!

  福州籍航天专家黄春平。池远 摄

  “从1956年至今,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走过了国防航天、应用航天、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四个阶段,树起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开展月球探测活动三座里程碑。”黄春平表示,我国已经是世界航天大国,正大踏步向着航天强国挺进。

  从筚路蓝缕到铸就辉煌,一代代中国航天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中华民族实现了千年飞天梦,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航天发展道路。作为见证人、参与者,黄春平不无骄傲:“我国航天独立自主,不仅建立了完整可靠的科研生产体系,还培养了一批年富力强的科技人才。”

  眼下,如何以航天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黄春平正在攻关的新课题。将航天精神刻进骨子里的他说:“我虽然已经82岁了,但是还想为家乡做点事。”

  建设数字福建,要利用航天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引领企业科研发展。黄春平认为,福州可以搭建航天咨询中心,聚集闽籍航天人才,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交流,介绍航天成果和需求,为本地企业参与国家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卫星互联网等重大专项牵线搭桥。

  建设数字福建,要提高卫星应用和市场化水平,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卫星通信、导航、遥感技术到底有什么能耐?这是不少人的知识盲区。为此,黄春平于去年创立中星航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如今又在筹备成立北斗应用中心,还希望无偿为相关部门、企业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对航天技术的认可和应用。“以卫星遥感技术为核心,融合卫星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从而真正实现数字福建的愿景。”

  立足当下,黄春平也寄希望于未来。他一边打造福建省中小学航天科普教育基地,一边组织符合条件的学校申报“全国航天特色学校”,通过弘扬航天精神和文化,为青少年埋下“航天梦”的种子。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黄春平写下了寄语:珍惜光阴勤奋学习,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奋力拼搏,放飞梦想勇攀高峰!

  星河浩瀚,我们一直在路上!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