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福建新闻 >> 正文

闽商京城筑“家园

2012-01-21 08:46:00来源:中国网

在十大商帮中,有一个特立独行的商帮,始终让人感到神秘,这个商帮以蓝色为“标志色”,这个商帮以海商为称号,这个商帮相对沉寂又被誉为实实在在的实干者,这个商帮最爱唱“爱拼才会赢”。为了揭秘这个商帮,记者走进了位于北京北三环的福建大厦。

福建商人牵起手

闽商,被外人看来是闷声发大财的那类商人。尽管福建多山,由于山水相隔不同地区语言也不通,但没想到,尽管有这些看似组织障碍的因素存在,北京福建企业商会却成为全国异地商会中的探路者与先行者。

杨森标,这位见证北京福建企业商会不断发展的闽商对于商会的发展之路深有感触。商会的前身北京市福建在京企业协会,创立于2001年9月,在福建省政府驻京办牵头支持下成立。商会的成立将原本就在京城无处不在的福建商人由村邻圈、老乡圈升级到了商会组织。那时的商会在八闽饭店租了一间办公室,而会长则由驻京办的副主任兼任,成员主要由驻京办的经济联络处负责联络。这是商会的初创阶段,回顾起来,杨森标认为,初期驻京办行政机关的组织发动相当重要,为商会的组织框架及运作打下了基础。

此时的京城,福建商人已经闯出不少市场,地产、建材、茶叶、服装、医院、工艺、鞋革等领域都闪动着闽商的身影。仅在北京地产圈,就有“东财西世、南海北冠”(财——杨孙西香江国际的财富中心;世——黄如论的世纪金源;海——许荣茂的海外集团;冠——韩国龙的冠城集团)之说,这“四大家族”仅仅只是京城闽商的一角。

这一年,石狮人杨孙西的杨氏集团参与的北京科技园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主了重庆的上市公司——“万里电池”。这一年,连江人黄如论的世纪城喊着“我们造城”的口号、以23亿元的销售额创下了北京市楼盘销售的新纪录。这一年,福清人林厚勇挺进北京,在通州区拿下了2089亩土地,开始了世纪星城项目的运作。这一年,会长陈春玖经营的商业地产迅速崛起,涉及建材、汽车、家俱、花卉、电器等,是北京规模较大的商业地产开发商之一。

无处不在的福建商人在京城这片卧虎藏龙的地方逐渐撑起了一块属于自己的经济领地,从“莆田村”的木材到马连道的茶叶,从京城四处遍布的房地产到服装、建材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北京的闽商已经注册了5000多家企业,在京经商的闽商及从业人员30万人。

经济上的发展之后,在京闽商有了组织起来寻求互助、沟通,谋求社会认可与精神交流的愿望,于是商会组织出现了。

[!--empirenews.page--]

融资开拓新模式

福建东临大海,“闽商”的“海商”基因可以追溯到唐宋,甚至更早。海洋文化一直与闽商相伴,郑和下西洋的驰骋开拓与冒险精神,赋予了闽商深厚的商业底蕴,于是离开故乡开拓商道成为一代代闽商的自然选择。

在北京,开放的商业理念和宽阔的行商视野不仅给闽商带来了机遇与发展,也给福建人的商会组织带来了变革的新风。商会从创立到向第二阶段,即由企业家出任会长,将自主权交给企业会员,这一步正是由实干和敢为精神打造的。

经济实力强大的福建商帮在首都北京需要快速发展,而此时原来以官方为背景的商会组织就有些影响发展的步伐。这种情况下,商会进行了改革,企业家进入商会实际领导层从而迅速完成了商会的蜕变。

这次蜕变后,商会组织更多的体现出了以会员诉求为中心的运作机制,漂泊在京的闽商借着商会组织而迅速联合起来。2006年8月,由北京福建企业商会会员联合发起成立北京闽商投资担保公司,之后改组创立了闽兴恒昌(北京)投资担保公司,积极探索解决中小会员企业融资贷款难的问题,公司注册资金1.5亿元,为会员企业解决融资贷款难问题探索了一条新路,成为全国异地商会中最早进行会员间大型投融资活动的商会之一。这种异地商会运作模式的大胆探索,一时间成为许多商会同行取经的重点。

北京福建企业商会在运作模式上的开拓还不止这些。为了更好地服务会员,他们发现不少企业需要招聘员工,但因为数量少招聘成本却不低。于是商会就把会员的招聘需求统一收集上来,通过商会对外打造一个招聘窗口和平台,这样既节省了企业的资金,又能快速为会员提供更多选择余地。

[!--empirenews.page--]

打造“大商会”品牌

2007年9月24日,北京福建企业商会在世纪金源大酒店举行了一次盛大的中秋联谊会,会上蒋大为、臧天朔、李金斗等明星都来捧场,引来许多观众的赞叹。有人认为,一叶知秋,通过这场晚会就能看出闽商真有实力。

对此,负责监督财务的副会长兼监事长杨森标最有发言权。他告诉记者,北京福建企业商会的“钱多”一方面是会员多,另一方面是会员的事业干得大。所以,一场中秋晚会,大家分担了看起来不菲的开支,许多明星节目都是由会员邀请来的。

会员众多是福建商会引以为荣的,从最初的40多家发展到目前的近2000多家会员企业,同时拥有福州、厦门、漳州、龙岩、三明、莆田、宁德等7个地市分会和纺织服饰、鞋业、茶业3个行业分会。人气旺盛使福建商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商会实现了由过去走出去请会员到现在企业主动找来入会的转变。

“关键是打好了服务牌。”杨森标如此总结人气急升的原因。近年来,北京福建企业商会为会员企业提供人才招聘、职称评定、法律咨询、讲座培训、项目推介、融资牵线服务。在这里,从银行开户到出具证明、介绍信,从解决子女入学到短信生日祝福,从项目成果交易会到高尔夫友谊赛、拓展训练、大兴西瓜节采摘等合作联谊活动丰富多彩,闽商的精明、实干与温馨乡情一同融入了商会的血液。

尽管闽商都有着“爱拼敢闯”的共性,但八闽大地高山阻隔,如何将不同方言不同个性的闽商抱成团成为商会的又一工作难点。常走动,多交流是第一步,而深层次的精神团结上,商会选中了慈善活动,这个结合社会责任和回报桑梓的双赢之举成了打造商会合力的首选。

2006年6月,台风给福建造成重大灾情,商会在向全体会员发出“倡议书”的同时支持成立了慈善基金管理委员会,最终收到捐款130多万元。2007年,商会又积极推动向在京各高校贫困大学生、CCTV春暖2007青艾工程和福建光彩事业等慈善项目捐款。

如今的北京福建企业商会,正在像他们的前辈一样,坚守着闽商的重商、实用、爱拼、能闯的风格,将发展的远景定在了用三年时间建设“大商会”、品牌商会的目标。

飞天翔海、低调实干中,记者隐隐感到北京福建企业商会的战略中暗藏着打造中国商界异地商会标杆的宏图。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