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本埠消息 >> 正文

江阴镇霞堂寺记游:八百年风雨沧桑犹历尽

2017-05-25 11:51:54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林秋明

  福清侨乡报-福清新闻网5月25日讯(记者:林秋明) 早就耳闻江阴镇霞堂寺是一座有故事的寺庙。周末的一个上午,记者邀请几个朋友,奔向霞堂寺。

  霞堂寺位于江阴镇最高山峰——双髻山,海拔429米。因状如妇女双髻,故名。双髻山半山腰处有一座始建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寺庙——霞堂寺,因其与抗元英雄文天祥有关而闻名;又因解放战争中地下党在此活动,而成为重要的革命历史遗址。

  一

  以前,霞堂寺原址建有伽蓝殿,殿前有一座石塔,石塔上设立引航灯,指引进出莆峰湾的船只,该殿因此被人们称为“塔寺”。石塔倒塌后,有人把佛像和塔座移祀于附近的董太尉(董槐)晚年隐居之庄园——霞堂,人们又改称“霞堂寺”。《玉屿志》载曰:“(塔寺)在临江上田……”《江阴宗教史》称:“上田系南宋董太尉故居,上田塔和塔寺系董太尉修建。”

  霞堂寺位于古山底水库西山坳。寺前不远处有一处“仙足石”,相传为江苏句容人、三国时期著名“仙公”葛玄,驻足古山底时所遗。“仙足石”使霞堂寺越发神奇、幽邃。

  说起霞堂寺的历史,不得不说到抗元英雄文天祥。据传,南宋后期,元兵入侵,南宋王朝摇摇欲坠,首都临安(今杭州)陷落。赵昺逃到福州称帝,即端宗,国号景炎。端宗继续领导各地力量进行抗元斗争。江阴岛群众的抗元力量有增无减,引起端宗的关注。景炎元年(1276年),文天祥奉召到福州,任右丞相、枢密使和都督诸路军马三职,立督府于南剑州(福建南平),派出杜浒、吕武到各地募兵筹饷以继续抗元。是年六七月间,文天祥前往渔溪镇筹集兵粮时,听说董太尉告老居家,遂乘舟转道白屿岛(江阴岛)前往拜访。他会见董太尉后,即在“霞堂”召开会议,共襄抗元义举,先后募得江阴、渔溪、江镜各地壮丁百余人,壮大了抗元队伍。元军获悉后,迅速前往白屿岛烧杀抢掠,许多民居、寺院、宗祠被焚。“霞堂”作为抗元据点,更是在劫难逃。南宋灭亡后,文天祥兵败殉职。可是他在“霞堂”组织抗元的壮举,却为后来的霞堂寺留下可歌可泣、最为光辉的篇章。劫后余生的江阴岛民返岛后,不忍诸神暴露荒野,将寺庙的遗珍就近安顿。清乾隆二十年(1755),各墩佥议移祀于月爿山之“霞堂”故址,顺理成章将其改名为霞堂寺。道光年间,霞堂寺重修(或重建)。

  1949年,破败的霞堂寺成为中共地下党的活动基点。江阴人民在中共福清南区区委领导下,积极开展革命斗争,不少战斗部署都是在霞堂寺里研究决定的。因此,霞堂寺作为福清红色革命基地而载入《福清革命史》。

  二

  霞堂寺周边群山拱翠,林木茂盛,与相距百米之遥的祖师岩九鲤寺相呼应。旖旎的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吸引不少文人墨客、善男信女前往赋诗、作文,抽签、膜拜。清康熙年间,福清县令刘与可夜宿霞堂寺,触景生情,写下了《夜宿前林村舍》的诗句,曰:“石径崎岖碧草深,数声啼鸟出平林。风生矮屋秋先到,云护疏离夜倍阴。未隐岂知巢鹊意,非禅何有住山心。幽闻饶得田园辟,还望君王不税金。”

  霞堂寺是一座以道教为主,佛道共存的丛林胜景。可惜诸多古物古迹毁于兵燹,现仅存嘉定九年(1216年)的石炉塔座一尊、古井一口、巨龟石一块、道光年间的石碑2块。

  历经800年风雨沧桑的霞堂寺,屡圮屡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信众重建寺庙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募得善款300多万元,于1999年11月动工建设。如今的霞堂寺占地面积22000多平方米,已建成并排三门两歇山顶仿古建筑群5500平方米。中为五帝堂,左为观音堂、福德堂、礼堂、元宝炉等,右为伽蓝堂、综合楼、三清堂、太岁府等。每逢初一、十五日,朝拜者络绎不绝;若逢端午、重阳、赛谢日或神灵纪念日,更是人山人海,比肩接踵。此时,香火云烟,绕梁飘峦,一番盛世景象,彰显历史名寺的无穷魅力。2011年、2015年,霞堂寺先后入选《八闽宫观通览》、《中国名寺》等书。

  一个上午的采风意犹未尽。该寺负责人告诉我们,为了重振寺庙的雄风,他们正在全力征集散落民间的古物、古籍、尤其是文天祥抗元的珍贵史料。同时,还规划在寺域内修建文天祥纪念堂、藏珍阁、大观亭、水榭等,并积极保护山、石、崖、洞、水等自然景观,打造一处集文化历史、生态园林、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宗教风景区。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