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本埠消息 >> 正文

戴祥滋故居和戴氏宗祠列入我市文物保护点

2009-12-30 08:21:17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滕端钦

  日前,市文体局将音西街道云中洋村的两处革命旧址:戴祥滋的故居及戴氏宗祠列入文物保护点。

  戴祥滋的故居为四合院式民居,建于民国初期,系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五间,大门前有大埕,埕外沿有石构直棂栏杆,大埕左前隅建有二坡门楼一座,右部建砖构三开间洋楼一座。正厝右侧有附厝,左侧50米处设有门楼和石构三层碉楼各一座。前院回廊下为天井和两厢,厢房前檐下有轩廊和垂莲柱。正座建有前轩廊,后院有天井和单坡顶的回廊。该宅建造规模较大,装修十分讲究,屏门上方及轩廊、梁架等处均雕刻有精美的图案,且色彩明丽。

  记者由戴氏后人提供的《红旗不倒》(该书由我市海口镇斗恒村人所著)、市志以及后人的讲述中,获知戴祥滋的生平事迹。戴祥滋系云中洋村人,早年侨居印尼,民国时期,福清首届华侨协会会长,爱乡爱国的他多次发动侨胞捐资建设家乡,还独资创办云中小学等。《市志》中记载:民国35年,共产党地下组织在云中洋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戴祥滋自动捐款献粮,把房屋让出供地下党人员使用。并把家中自卫用的长短枪20支连同子弹1500多发悉数交给游击队,还缝制黑色服装30多套送给游击队员。民国37年(1948年)国民党军队围剿地下党游击队时,戴祥滋不顾自家安危,毅然掩护受伤的原闽中游击支队副司令陈亨源,为之延医救治,供奉茶饭。陈亨源伤愈后,他还资赠黄金数两,作为革命活动经费。共和国成立后,陈亨源任闽侯专员公署专员,曾亲自上云中洋向他致谢。

  戴氏宗祠则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闽中游击队基点,中共福清县委扩大会议曾在此召开。该宗祠为四合院祠庙建筑,房后有一古井,据省博物院原副院长、研究员、考古学家王振镛考证,约建于晚清,前后落均为封火山二坡顶,面阔五间。大门前亦有大埕。前座已改建为水泥结构的戏台,台前为小天井,两厢房为二层看楼,正座前部为回廊。明间为抬梁架,次间为穿斗架。中三间用大阑额减柱,后部设神龛。

  据市博物馆负责文物普查的毛胤云查阅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的《中共福清地方史大事记》、《县志》等史料获知:民国38年(1949年)2月中旬,福清县委扩大会议在云中洋戴氏宗祠召开,会议由俞洪庆、沈祖澄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县委领导和各区骨干100多人。会议根据闽中地委溪尾洋会议精神,作出如下决定:扩大队伍,发展党组织;继续发动群众,开展反“三征”、减租、反霸、缴枪和筹款等工作;会议宣布成立东、西、南、北4个区委,江阴岛划归南区区委领导。

  12月29日,戴氏第四代孙戴女士在听了省级考古专家一行的评价后表示,戴氏宗祠是回顾革命史的好地方,戴氏子孙一定会尽力修缮保护它。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