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走南闯北福清哥 >> 正文

毛新华:在米粒上“起舞蹁跹”

2011-08-26 10:16:17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张道成

  着一身唐装,蓄一捋大胡子,蛰居乡村特立独行的“农夫”,用他那鬼斧神工般的刻刀,将大千世界、朗朗乾坤,惟妙惟肖地镌刻在米粒般大小的方寸之间——

毛新华:在米粒上“起舞蹁跹”

文/图  本报记者  张道成

3_调整大小.jpg

5_调整大小.jpg

在北京驻华使节中秋联谊会上,毛新华蒙眼创作微雕

  用黄布条蒙住双眼,右手拿着一把10厘米长的刻刀,左手拿着一粒大米,5分钟之内清晰地刻上“祝各国驻华使节节日快乐”11个字,这不是美国好莱坞大片的臆造,而是融籍微雕艺术家毛新华在北京驻华使节中秋联谊会上表演的绝技,令165个国家驻华使节无不啧啧称奇。

  1952年出生的毛新华,五大三粗,衣袂飘飘,初识他的人,总会自然地将他与武打片中的“侠客”联系起来,谁能想到他的粗糙大手竟能在米粒上展示最精仑的书画“舞蹈”。

  画海学艺苦作舟

  毛新华出生于沙埔镇一贫苦的农民家庭,家中有兄弟5人。上世纪50年代的福清,缺衣少食。18岁那年,从小就喜欢涂涂画画的他,用打工赚来的钱独自乘船到平潭拜师学习绘画和雕刻,踏上了坎坷的学艺旅程。一年多后,毛新华出师了,可在当时,绝大多数人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去欣赏绘画艺术,显然毛新华想靠书画手艺谋生的想法成为了泡影。

  无奈之下,毛新华不得不另谋生路。可当时的他,除了画画,没有其他技能。毛新华想,我年轻体壮,靠出卖劳力总不会饿死吧。于是他跟着一个做建筑的朋友到清流的工地上搬砖块,后来又辗转来到明溪。

  没钱买书,毛新华就躲在书店里翻阅。一天,他从书店出来,走在街上看到一个老人正在为别人代写毛笔字。毛新华驻足观看,这老者驾轻就熟,写的毛笔字如行云流水,隽秀飘逸,不一会儿,一幅精彩的字画完成了,雇主还给了这老者50元钱。“写字还能赚钱吗?”毛新华问。老者笑着点点头。毛新华怦然心动,50元钱啊,冒着酷暑在工地上劳动20天,不吃不喝才能挣到这个数!毛新华当场就缠着这位老者,要拜他为师。然而,这位老者并没有立即答应。几经打听,毛新华得知这位老者正是清流县文化馆馆长郑义明。

  原来书画不仅可以赚钱,而且还能让人享受美感。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毛新华一有空闲就往郑馆长的办公室跑,粘着他要拜他为师。郑义明被他的诚心感动了,答应教他。兴奋的毛新华立即从书店里买来本新华字典。从此,白天,夜晚,他开始对着字典涂涂画画,一字一划学写书法。

  过了一阵子,清流县组织各乡镇书法比赛,郑义明叫来毛新华去试试,并精心指导他。比赛结果出来了,看着红榜上贴着:“建筑队,毛新华,三等奖”。毛新华热泪盈眶,这小小的奖牌凝聚了他多少心血和汗水啊!回想起此事,毛新华至今仍激动不已。因为这是他第一次不靠体力劳动,而是凭借聪明才智,享受到知识与智慧带给他的荣誉与快乐。

  这次获奖给了毛新华莫大的鼓舞,毛新华想,以前学了一年多绘画,如果能把书法和绘画结合起来,那样不是更能吸引别人顾客吗?从此,只要一有空,他就拿出书本、笔和纸,认真研究书画,他想通过学习彻底改变命运。1980年的一天,明溪县公安局招考警察,毛新华也报名参加了这次考试,在那个初中毕业生都被认为是“秀才”的年代,毛新华以绝对优势成为了清流县公安局的一名民警。

  成为民警后的毛新华,有了更多的时间来研究书画了,每天下班之后,他就坐在两平米大的工作室。在别人喝茶聊天时,他像台精密的仪器,端坐在工作台前,一丝不苟地做着“实验”。不知不觉中,一天过去了。毛新华说,那段时间过得很充实,感受着自己的书画技艺明显进步,心情特别轻松,几乎每天都是微笑着入睡。

  1983年,明溪县文化部门要请人画幅县城鸟瞰图。本来想请厦门艺术院校的美术师来画,但费用需3万元。有人推荐了毛新华,毛新华依据地图,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毛新华将所得报酬4000元,捐了2000元出去。一夜之间,毛新华成了明溪县的名人。[!--empirenews.page--]

  宝刀锋从磨砺出

  明溪县地处闽西北,山清水秀,有着丰富的竹木资源。毛新华利用这一优势,认真研习根雕、木雕、竹雕、石雕、玉雕等,经过数年的努力,取得了不少成果。1992年,省文化厅与省公安厅合办的一次雕刻艺术展上,毛新华的作品《赤龙》获得铜奖。正是因为这次活动,让他认识了我省著名的书画篆刻微雕大师胡存钦,没想到这次邂逅,改变了毛新华的从艺方向。

  胡存钦很喜欢毛新华的大型根雕作品《赤龙》,便和毛新华聊起了根雕,两人聊得很投机,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转眼三天的展会就要结束了,胡存钦将毛新华请到他的工作室。进入了十多平方的小小工作室,毛新华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目不暇接。工作室的墙壁上、工作台上、柜子里到处挂着细至入微的艺术作品。在这里,毛新华第一次听到了“微雕”这两个字,看着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他兴致盎然,如饥似渴。胡存钦看出了他的心思,便一口应承教他微雕技艺,临走时,还赠送了一枚微雕印章《百忍百字歌》,这让毛新华如获珍宝。

  “刚开始学微雕,真是苦不堪言,既要体力,更要毅力。”毛新华说,微雕跟其他雕刻不同,在一粒米上刻字,力用小了,刻不出来,力气大了,米粒又破了,刀就会扎在手上。刚学微雕的一个晚上,天气有点燥热,毛新华已经好几次将米粒划破,刀尖好几次扎到他的手心、指头上。夜已深沉,毛新华还在灯光下练习。“啊”一声惨叫,毛新华被刻刀连续扎了几下自己的手,便将刻刀重重的扎到地上,随后他将桌面上的刻刀全部摔到地上,忍不住哭出了声音,刀尖扎伤的不仅是肉体,还有他的心。要知道,这时,他学习微雕已有三个月了。三个月来,他没有像样的吃过一餐饭,没有好好的睡过一次觉。每天下班回来,他就一头扎进工作室,学起雕刻,直到深夜。

  毛新华的哽噎声惊醒了老伴。老伴披了件棉袄走了过来,看着满地的刀片猜到了十之八九,便将地上的刀片一块一块地捡起来,微笑着对毛新华说,做一件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啦,我们女人怀胎生子,也要经过十多个月啊,早上起来,呕吐不止,吃不下饭,一朝分娩,更是疼痛难忍,九死一生。话糙理不糙,老伴的话极大地鼓舞了毛新华,毛新华想,就当学微雕也是十月怀胎,现在也才三个月。第二天,他用纱布绑好伤口,继续就着微弱的灯光雕刻。夜深人静时分,毛新华却一点也不觉得疲惫,他已走进微雕世界,走不出来了。就这样,一天过去了,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毛新华的技艺突飞猛进。

  然而就在这时,他发现眼睛变得越来越模糊了,到医院检查,原来是长时间在灯光下雕刻,眼睛变得近视了,毛新华配了近视眼镜,但是一年后,眼镜又不能用了。如果再继续这样干二年,那眼睛不就报废了吗?毛新华想,当警察的时候,不是经常蒙着双眼拆装枪械,如果我也把眼睛蒙起来做微雕,那不是不会伤到眼睛?

  想法不错,可真正实施起来却很难。第二天起,毛新华每天都用一块黄布条蒙住双眼,拿着刻刀在米粒上刻字。但每次雕完后,解开布条一看,啊,怎么这字不是你“吃”我就是我“吃”你,挤成一堆。练习微雕,最重要的是要练心力,练感觉,当然手上的功夫自不必说了。毛新华不气馁,渐渐地,他能够像巧妇绣花一样,站在舞台上蒙眼玩微雕。

  “在米粒上创作全凭意念,我看不到自己雕刻的字,我只能确定轴线后,凭感觉去雕刻。”谈笑间,毛新华已经在米粒上雕刻了一首《登鹳雀楼》,加上自己署名等共48个汉字,在场的人个个啧啧称神。

6_调整大小.jpg

10×10厘米的玉石上刻着火炬、鸟巢以及38项运动项目

  毛新华的事迹很快引起了福建电视台、三明电视台的关注,《发现档案》对他进行了专访。2007年,毛新华应邀到北京参加驻华使节中秋联谊会,在会上,他当着165个国家的驻华大使用黑布蒙起眼睛,在一颗米粒上即兴创作,刻上“祝各国驻华使节节日快乐”11个字。现场外国使节轮番观赏,无不称奇,因此,他也获“国际友好文化使者”称号。2008年,中国举办奥运会,毛新华在10*10厘米的面积上刻上火炬、鸟巢以及38项运动项目,表达他的爱国之情。他的这一作品,荣获福建省第四届寿山石艺术家作品展银奖。同年6月,他又获“中国工艺美术家”称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毛新华的作品频频在国家、省级举办的专业展会上获奖,其中的部分还获得了金奖,有的作品甚至还摆进了国家民族博物馆。2006年,他被中国收藏家协会评为“中国收藏家喜爱的微雕艺术大师”称号。[!--empirenews.page--]

4_调整大小.jpg

毛新华微雕作品《枫桥夜泊》

  “半是农夫半是仙”

  作为一名微雕艺术家,毛新华对微雕艺术有着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一切文学艺术作品都是情感的结晶,情感是一切好作品的灵魂。他说只有把真挚的感情融入雕刻或作画艺术中,才能赋予作品永恒的生命力。直到今天,毛新华始终保留着劳动人民的本色。前几年,毛新华将儿子出国赚回来的钱,在明溪县南山

  村承包了近百亩山坡地,种上蔬菜、瓜果,潜心营造了“南山山庄”。毛新华写了一首《南山情思》,诗中写道:“百倾良田绕室前,进室六艺神怡添。隐居此处世无争,半是农夫半是仙。”

  毛新华说,微雕艺术起源于我国的竹简,距今天已有4500多年了,唐朝时期传到了日本,到现在,日本从事微雕艺术的人要比中国多出一大截,技艺的总体水平也比中国要高。作为一项艺术,更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微雕技艺,在毛新华看来是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毛新华说,我不想把这份遗产带走,所以物色了两个衣钵传人,一位是自己的儿子,一位是好朋友的女儿张易,他希望这两个年轻人能将来能继承他的事业,将微雕艺术进行到底。

  记者采访时,张易恰好也在场。说起毛老师,张易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张易说,毛老师对艺术的执著追求,让我们年轻人感到望尘莫及。毛老师数十年如一日,每天六点多起床,侍弄完花草后就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除了吃饭,上洗手间,他都端坐在工作台前,工作到深夜。

  如今的毛新华,头上的光环很多:中国工艺美术家、中国国家级民间艺术家、微雕艺术家等。但他觉得自己本质上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夫。张易说,毛老师创作之余经常到田间地头去劳动,从劳动中得到创作灵感。还经常教导他们从事艺术创作,必须要沉入到生活中去,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在毛老师看来,有生命力的作品都是人民群众喜欢的体裁和题材,只有深入到他们中间,表现出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创作出有强烈时代感的作品来。

  2009年,毛新华的事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这时,他与家乡的朋友合作,创办了融宝斋,从此,他一半时间在明溪南山山庄,一半时间在福清的融宝斋。毛新华将利用这一平台,广泛传播微雕艺术。毛新华从福州市场里买回寿山石,精心雕刻后拿去拍卖,把赚来的钱再投入到微雕事业中去,达到以艺养艺的效果。

  现在,他每次回明溪前,都会给弟子张易布置一些作业,过些日子回来了,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他的作业,毛新华说,再用几年的时间,将儿子和张易培养成材,就让他们“独立门户”,在不久的将来撑起微雕事业的一片蓝天。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