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旅游频道 >> 正文

南少林风景区

2009-08-13 12:24:00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未知

  福清南少林风景区位于东张镇西部戴云山脉九山环绕、状似莲花的山坳盆地之中,面积约13平方公里,景区以海拔668.3米的嵩山为主。

  嵩山风景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腊冬温暖,炎夏清凉。景区内山高谷深,雨量充沛,大部分覆盖着原始次森林。植被覆盖率为98%,林相整齐,群落完整。这里层峦叠嶂,有险峻的天柱峰、逶迤的五老峰等峰峦22座,此外还有寺庙、蹬道、古桥、古墓、古窑、摩崖石刻、溪边水礁,与变幻莫测的日出、云海、松涛、佛光等组成一幅瑰丽奇特的立体画卷。

  南少林寺遗址北山面溪,朝东偏南。寺东面的五老峰与河南嵩山的五乳峰形态非常相似,少林溪的流向亦与北少林寺旁的少阳溪相同。从寺址地形上看,从少林尾经少林石路,过少林桥,进入山门,有九个层次分明的大阶梯,寺院依山起势成阶梯式建筑,前后进深180米,主座及两厢附廊宽达68米,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寺院建筑群十分浩大,寺内有极为完整的排水系统和用特制的瓦筒安装的供水设施,其四周还筑有防火墙,墙外还有附属建筑物,极为雄伟壮观,是一座高规格的大型禅宗寺院。

南少林寺遗址

南少林寺遗址

  在寺院西南角约百米处,有一块占地约800多平方米的马厩,相传系当年和尚圈马之地,至今村民仍称该处为马房。另外,在南少林寺南面约300米处有一座小山坡,为当年和尚放马的地方,因马群常遭虎豹伤害,称为虎咬马山坡。

  在南少林寺后面有一座巍峨挺拔的山峰,名嵩山。在嵩山西南麓有一座建于北宋元丰三年(1080)的南岭宫,宫门至今尚存一副楹联,曰:“宫向嵩山兴万载,神居南岭佑千家”。这座建于北宋的南岭宫,可谓是福清嵩山南少林寺的又一历史见证。

  除许多文字记载外,福清嵩山南少林寺尚有大量口碑旁证。经实地勘查证实,福清嵩山南少林寺之山水形态与河南嵩山少林寺确实十分相像,又同是达摩祖师派下的禅宗寺院,说是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分寺,是名符其实的。

  此外,南少林寺与当地许多地名吻合。在南少林寺周围有许多以少林命名的地名,处处体现少林风,如:少林村、少林桥、少林路、少林溪、少林洋、少林境、少林庵、少林大丘、少林驴路、少林尾等。这些地名都派生于南少林寺,虽非志乘记载,但至今仍在使用中,为当地群众所熟知,亦足佐证。遗址更为南少林寺的实证。

  据《续高僧传》记载:当年天竺高僧佛陀从西域跋涉东来,看到幽邃的嵩山很像一朵莲花,便有意在“花”中建南少林寺。于是选择嵩岳林谷,并带有莲花宝座的佳境建寺院,成了少林禅寺的独特风韵。福清南少林寺的遗址亦在“莲花”中,无论其山川地貌、寺院风水和文化内涵都与河南嵩山少林寺相似。

  1993年,经过福清市文史工作者苦心考证、多方查找,终于在同年6月4日,在东张镇少林自然村找到了少林寺遗址。1995年7月起,经国家文物管理局批准,由福建省和福州市联合组成的考古队进行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少林院”、“少林”等石刻铭文,以及石桥、石孟、石槽、石臼、石碑、石础、石春臼、石磨、石香炉、瓷器、钱币、铜镜等上千件文物,不胜枚举。

  1996年11月15日,福清举行了南少林寺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报告会,国内外专家、学者、宗教界、武术界,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和日本华侨,福建省、福州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新闻界人士共120多人参加。与会的专家学者亲临南少林寺遗址进行现场考察,对考古发掘的成果,进行严密的论证,一致肯定少林村的寺院遗址就是史籍所记载的南少林寺,使南少林寺遗址得到了科学的验证。

  在少林寺遗址周围还发现了3座烧制砖瓦用的窑址,其中野竹圆大窑址保存尚好,窑址遗留的砖瓦片与少林寺遗址挖掘出来的砖瓦相同。

  此外,国家、福建省、福州市考古队在遗址第八阶地西北角发现了一座巨型的墓塔,从墓砖的性质可断定是北宋早期的和尚墓。该墓构筑极有特色,系用特制的各种形状的墓砖筑而成。从墓室中存放舍利的特点看,这个墓塔很可能就是《黄檗山寺志》里所载的南少林寺“嵩山祖塔”。南少林寺周围众多的和尚墓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南少林寺确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禅宗大佛寺。

  1994年11月,福建省宗教局和福州市政府先后下文,批准福清在原南少林寺遗址上重建南少林寺。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新建的福清南少林寺,由福清市政府和广大旅外爱国爱乡侨胞共同修建的,目前建有牌坊、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达摩祖师殿等,已初现千年古刹当年的风貌。福清南少林寺遗址已被福建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吸引众多海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empirenews.page--]

  南少林周围景点甚多,其中尤以“仙字崖”、“一线天”、 “踏步桥”、“和尚潭”、“凤头岩”等为人间奇景。

  【一线天】在五老峰的第二峰和第三峰之间的峡谷内。进峡谷顿觉四周晦暗,有股阴森之气。这峡谷又称仙桥巷。在仙桥巷北侧,崖壁从中裂开,外窄内宽,窄处仅0.8米,宽处也仅1.2米,裂口高约80米,游人侧身入内,往上一看,天成一线,所以称“一线天”。

  【凤头岩】在五老峰的第三峰顶,有一巨石,高25米,周长80米,如天外来客,飞落峰顶。从半山仰望,岩石酷似凤首,引颈对天鸣叫,若云雾缭绕,隐约之间,尤像振翅欲飞的凤凰。岩下的凤头村即因此景而得名。

  【仙字崖】位于三溪口北面少溪下游。从三溪口逆流向北,一路上,林荫蔽日,藤蔓绞缠,或直接顶天,或斜倚危崖,或倒伏深涧,给人一种旷古沉寂,虚无缥缈的感觉。

  仙字崖岩壁如削,陡立溪边。石高2.30米,长2.36米,一头宽1.85米,另一头宽0.63米。南部缝口伸进去,凭手感及部分肉眼能看到的,岩石与峭壁上刻有文字,文字古拙苍老,大者一尺见方,小者五寸大小,字形奇特,既非画图,又异行文。因年代久远,无人能识,也无法认识,历代传为仙人留下的笔迹,故称“仙字崖”。

  【踏步桥】少林寺和尚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他们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崇山峻岭中开辟了四条对外交通的石道,其中一条石道沿寨山、马鼻山两山峡谷通向道桥。在三溪口南较宽的溪段上建造了一座集交通、水利兼益的石坝,石坝中心隆起成流线型拦截水流,以抬高水位,把水引向下游两岸水圳,灌溉良田。石坝中心安装有64块规整的两头大中间小的石墩,平时水从石墩之间流过,迸溅似碎玉。上流、下潭、中间埠,鹅鸭浮游其间;碧水苍石,衍草飘曳,游鱼鳞鳞;古藤古树相依其两端。南头坡地观音亭可供休憩。千百年来,石坝历经数不胜数的山洪冲击,始终巍然不动,仍然造福后代。

  【和尚潭】和尚潭位于三溪口交汇处,雨季水量急增,激流直泻,势如万马奔腾,冲击一大深潭。掩映于东西两壁的悬崖,岩壁高耸,直立水面。两壁相距最窄处不足10米。崖顶绿树成荫,遮天蔽日。眼前潭水清澈无比,最奇的却是水色,望去就象溶了明矾的染料似的。特别是在树荫下,随着光线的变幻,色度也殊异,水色反而特别明亮,蓝里泛绿。潭旁大树的根须伸入水中,宛如乱蓬蓬的大胡子,纤毫毕露。抬头细观两壁,东壁崖上苍迈青古,碧苔覆盖;西边崖壁凹凸嵯峨,古藤缠绕,扑朔离奇。整个溪潭悬崖挟崎,碧水凝翠,深不见底。传说古时藤木蔓延两岸,人可攀爬通行。溪南的方乐寺和尚难耐清规,抄近路爬行其上,往溪北的少林庵和尼姑幽会。事被少林寺住持得知,认定触犯了佛戒,有伤风化,即命少林寺和尚砍断藤蔓,不让其通行。和尚不知,夜深月黑,爬到中间,藤断树折,堕入潭中淹死,后人称之为和尚潭。

  【前后鼎】三溪口成“Y”字形合二为一咆哮而下,阵阵瀑声,山鸣谷应。和尚潭上部有巨大岩层阻挡,水势突然汹涌飞湍,夺路而出,分成数股,翻江倒海,摧枯拉朽,喘急喷泻,横冲直撞,鬼斧神工地在这里“穿透切割”、“精雕细凿”,从而有了今天这般长的短的,扁的圆的,直的横的,深的浅的,大的小的石沟、“石槽”、“石盂”、石壁,溪水淌流其上,落入和尚潭的独特自然景观。

  【拱桥】横卧在少溪源头,是福清通莆田、永泰必经的桥梁。古桥系少林寺和尚建造,初为石板桥,倒塌后又改建成现单孔石拱桥,桥下流水潺潺,桥上藤木绕缠。在深山老林里隐藏着这样的一座规模巨大、古色古香的古桥,为当地自然美景增色不少。它仍在造福人类,同时成为了人们了解少林寺僧侣的一个窗口,有较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乌龟下涧】在拱桥东北向有一条支流,沿枝藤遮日的溪旁“披荆斩棘”行走10分钟,眼前豁然开朗。有一条岩沟展现眼前,沟长约10米、宽1.5米,,山泉集聚从中流下,中间有一块长1米、宽80厘米的石龟伏在沟底,形态逼真。水从龟背流过,水波荡漾,形似乌龟爬行,惟妙惟肖,令人称绝。

  【山涧仙池】在拱桥南面约百米处,有一条支流从西北来汇,两流落入一块四方形有50平方米的岩盘,盘深40-50厘米。映入眼帘的是盈盈绿水,水底平坦如埕,泉水叮咚,溪水潺潺,水族动物穿梭不息,生机勃勃。池旁花草丛生,翠竹摇曳,藤木披挂,风吹树动。秀水相映,堪称山谷“瑶池”。传说七星女曾到此沐浴,故名。

  【五斗平湖】从仙池沿着溪旁曲径顺流而下,有一条石坝截蓄迳流成一平湖。昔时少林寺和尚为灌溉山田计,垒石砌坝,抬高水位,引水上山,俗称五斗坝。坝上浩浩渺渺,粼粼碧水,微波不兴,水天一色。坝高水涨,水随峰转,顺山麓曲曲弯弯,向上伸展。莹澈的湖水把群山、危崖、苍松、翠竹一齐映入水中。倘有小舟荡游其上,真乃沉醉于大自然之中,美不胜收。

  【五斗三潭】五斗平湖到少林溪交会处,是最陡最狭的地谷段。龙江源头东、西、北众山汇聚而来的溪流,经过偌大的山川台阶,落入五斗平湖。越坝顶跌岩奔腾而下,飞瀑成群,冲击成暗绿色的深潭。深潭面积仅2.5平方公里,竟有终年常泻的瀑布10多条,有三叠瀑、双龙瀑、鬼门瀑、珍珠瀑、玉龙瀑、面纱瀑等穿云劈翠,蔚为壮观。

  【仙桥巷】位于五老峰第二峰与第三峰之间的峡峪,因峪顶有南北两条天然形成的石桥,故称仙桥巷。仙桥巷是一处融奇险、神秘、清幽、秀丽于一体的狭窄深长山峪长廊,走在峪中,常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而到了无路之处,又每每使人惊喜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享受。仙桥巷奇岩耸立,绝壁万仞,草木横生。千奇百怪的岩石壮景,构成了一条浓墨重彩的画廊。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