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人文 >> 正文

美丽乡村南宵采风

2019-07-26 10:43:43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作者:严天生、施恭恩

七月,是阳光和雨水的季节,风在陌上,天是无际的蓝,偶有绵长的雨丝斜斜惊过,滋润了期盼的眉眼,城市的雨巷,也便在祥和中平添了几分柔情与浪漫。

仲夏时节,7月10日这天清早,小城从沉睡中醒来,在铅一样浓重的天空下,褪去了燥热的外衣,彰显出几分薄凉。

我俩和参加福清市民协组织的10多位采风团成员们按时来到出发地点福清市政府门前榕树下集合,在市民协副主席王华民、副主席兼秘书长何华龙的带领下乘坐中巴前往江镜镇南宵村美丽乡村采风,还有一些文友是自行前往,共有二十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市民协组织了这一次有意义的美丽乡村采风活动,我俩受邀参加这次活动,感到非常荣幸。

在车上,市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何华龙通报了此次采风的目的和意义,鼓励动员采风团一行,挖掘以“耕读渔侨”为主线的历史风貌,要把此次采风的真切感受,通过生花妙笔真实描绘出来,让全市人民从中了解这些关乎美丽乡村的建设是多么来之不易,江镜镇党委、镇政府和南宵村两委一班人员及相关部门为此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以及社会各界给予的热情帮助及鼎力支持。

拉开了美丽乡村采风之旅序幕。在现场接待的江镜镇副镇长林莹与大家进行了座谈交流,采风团一行首先听取了林莹同志关于江镜镇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人文资源、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休闲旅游等情况的介绍。

随后全体采风人员在林莹同志以及镇、村相关负责同志陪同。先后参观了南宵村、南华村、吴塘、前华村、酒店村、蓝色产业园、岸兜村。采风团每到一村,都被村里的美丽景色所吸引。寻古问今挖掘乡村丰厚文化底蕴,身临碧水青山感受美丽乡村风光之美。看到了美丽乡村的宜人景色,文友们在这醉人的景色中互相留影、争相拍照,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南宵村美丽乡村的精彩瞬间。倾听感受动人的红色故事和厚重的红色文化,领略美丽乡村南宵村大地的好山好水好风光。

一路上,采风团不停地记录着每一处每一刻的精彩,收获颇丰,为文艺创作积累素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貌换新颜。

南宵村位于福清市江镜镇北大门,毗邻省级小城镇龙田镇与福州(闽台)蓝色经济产业园。距渔平高速江镜出口约6.5公里的入口处,这里有山有水,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显眼的“江镜镇南宵村”村牌立在村口环岛处,这样蓝的天,这样绿的草,让人卸下的劳累和烦恼,让人渴望呼吸自然的空气,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

车入江镜,别有洞天。车窗外一幅幅田园山水画令人目不暇接,不经意间眼前豁然一亮,一幢幢粉墙黛瓦建筑从窗外掠过,波光粼粼的河水似一条弯曲的彩带,就连融入现代元素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也披上了融派的外装。

江镜的山水就像一位江南的小家碧玉,温婉素雅,玉润冰清,浑身透露出清爽高贵之美。

走进南宵村,一条清澈的溪水绕村而过,静谧和谐,古屋掩映在翠竹和荷海中,犹如一幅定格的水墨画。为保留住乡愁和村史,展示优秀农耕文化和本村的文化底蕴,南宵村民自发组织筹建了一个村史文化展示馆,记录斑驳岁月里的过往!

步入村里,黄白相间的墙体和褐色的门,书尽别样的风采,让人感到整洁、素雅、大方。这里的老宅,就像时光缝隙里遗落的一件往事,记录着村民四季的点点滴滴,一盏盏大红灯悬挂在屋檐下,心中悠然升起一种说不清的情愫。

在讲解员的解说中,大家一边细心聆听,一边参观,馆中藏品近百件,在馆内可以听上一整天的摆古,听一个个相关的劳作故事,看着一件件由南宵村民自发捐展的藏品,包括农具、家具、玩具、古董、生活用品等类别,每件过往的农具,承载着多少村民岁月里的辛勤,仿佛让我做了一个悠长的梦,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从前……

据了解,南宵村耕地面积4000多亩,下辖13个自然村,常住人口11703人,外来人口近3000人。村党委下设五个支部,党员221名。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8000元,村内一所初级中学,两所完小,一所私立幼儿园。

2006年以来南宵村完成村村规划,确立了发展布局,制定了工业区、农业园区、村民住宅小区、中心公园的“三区一园”远景规划。现在已经完成了农业园区建设,并引进利农公司入驻,产业初具规模,带动了农村闲散劳力就业,增加了村民收益。

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彻底解决农村无序建房及抢滥建现象,动员广大群众开展新农村住宅小区建设,努力创造宜居环境。现已完成住宅小区一期二期建设,逐步有村民入住。

以上两个项目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上级多次组织人员参观,因此南宵村被评为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

为了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与党员大会作用。几年来,村两委筹措资金500多万元,完成了村级骨灰堂及配套绿化工程建设。

现在南宵村正在积极推动“五个一工程”的落实,在下和洋自然村落实一个示范村庄,在果林场落实一条示范镇街,在一期二期住宅落实一片示范小区。不断提高村民生态文明意识,努力创造生态文明村。

企业家捐资50多万元,并利用党员关爱基金专项资金帮扶困难党员、帮助病残党员、慰问高龄党员、资助大学生并利用党员关爱基金走访慰问困难群体,慰问计生独生子女户、二女户,为他们送去了温暖,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为党员更好践行党的宗旨提供机会。因此南宵村被评为全市唯一人口过万“五星级党组织”。 

南宵村两委会议室里挂满荣誉:党委连续六届被评为“五星级党组织”连续七届被评为“福清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村集体获得荣誉称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福州市文明村、福州市先进妇代会组织、福州市生态村、福清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福州市美丽乡村重点村、福清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福清市新农村精品村、福州市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2019年南宵村也获得福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再提升村……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多年来这个村就在市镇的大力支持下,一直在发生着变化。这次美丽乡村建设,又率先把村内大小街道硬化了大约32.7公里,美化墙面2000米,安装路灯近500盏,修建文化健身小广场8个,绿化带在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补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的生活环境大为改观。

目前,住宅小区三期四期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规划设计以及招投标。派出所、有线电视站、供电服务中心、超市、家具建材、四星级酒店等项目正在不断推动。

现在基于住宅小区建设不断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计划在全村最中心地带,原集体桃园继续规划建设住宅小区。南宵村制定的远景规划正在不断实现。

南宵新农村住宅小区,不仅被列为福建省第十六批省级住宅小区建设试点,同时还是福建最大的新农村住宅小区。

当初是为了解决村民住房以及抢建滥建的问题,把东厝自然村靠近龙江路的一片闲散荒地和部分村民的菜地、宅基地划定为新农村村民住宅小区,村委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只向村民收取建设成本。为规范农村住宅建设,提升村民居住环境。

2008南宵村开展农村宜居环境建设探索,实施新农村宅小区建设。期间顶住重重压力,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阳光操作,该项目总占地100多亩,投入资金1.2亿元,分四期完成,花费近十年时间。其中单体别墅66栋、连体别墅65栋,复式套房2栋,安置宅基地18栋。

住宅小区本着超前的功能理念,实现了所有缆线下地;达成“六统一”: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外观、统一标高、统一核算。不仅节约土地,避免建房纠纷,解决了1700名村民建房需求,入住村民三代无建房需求,形成了新房新村新面貌,成为福建省最大的新农村住宅小区。

实施污水处理,改造公厕清除旱厕,优化生活环境;整治河道公路,提升绿化美化,发展生态保持续。使该村新农村建设有了坚实基础。村两委抓住契机,描绘了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

铺设水泥村道,架设路灯,兴建综合服务场所、老人乐园、俱乐部、教育培训中心、休闲公园、议事决策中心、新农村住宅小区、党员活动室、健身步道、南宵村幸福院、便民服务中心、思亲堂、卫生所、下和洋--步云学堂、小区悦读驿站,新住宅小区--老人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在外经商、务工的村民也不甘落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故乡啊,故乡,你使多少人梦萦魂绕,你是多少人心灵中的圣地,你往往是人生命的诞生地,也往往是人落叶归根的归宿地。

而每当我被这些撼人心魄的诗句感动时,就会情不自禁地问自己:“我的故乡算哪里,我应算哪里人?”宗祠有一种神秘的强悍的召唤力,召唤已在他乡扎根的子孙,回去看一看自己的根,回去瞻仰一下自己的先祖。

我想这也是我们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一个缩影吧,海外侨胞于是纷纷捐资在家乡兴建薛氏宗祠。

全村适龄青少年入学率达100%。目前在全国各地攻读的大学生有3300名多人,占村总人口的28%,如此高的比例,堪称罕见……

村民世代崇尚耕读传家,村里不少人学成后争当教师。

村中如今在职的和退休教师100位,占全村人口的0.85%,可谓“教师之乡”。近年来,一些教师退休后返乡居住,加入家乡新农村建设队伍,既丰富了家乡传统文化,又带来文明新风。

南宵村还有这些传奇故事和传奇人物......下和洋古民居,下和洋小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23年,基督徒翁师道在江镜下和洋祖厅创办的下和洋小学。

在近100年的时光里,江镜下和洋小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都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上,广大教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这是这个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拥有源源不断的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高由禧旧居,南宵村下和洋自然村人杰地灵,有着丰厚的人文底蕴,更有中国共产党工作者的印记,目前已对自然村景观环境进行改造,沿路修砌花池和蔬果地,完成对高由禧院士故居、下和洋旧学堂的修缮,建立党建红色基地、设立红色文化展厅,医学之家等10多栋民居。

高由禧(1920.2.14-2001.3.3),福清市江镜镇南宵村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气象学家,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创始人。

1944年获重庆中央大学气象专业学士学位,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他调入广州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大气科学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通过实物、文字、图片、资料等再现了高由禧只争朝夕、刻苦攻读的风貌,成为卓有建树的气象学家传奇的人生经历。

展厅内当年的高考准考证、录取通知书、毕业证书,参加工作后荣获各种证书等几十件珍贵的实物展品和丰富的图文资料首次向公众亮相,述说着那代人的韶华岁月。而今,还建立了展厅,供人参观,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

通过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营造和谐乡风;加大卫生保洁投入,率行垃圾分类试点,并在垃圾不落地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垃圾箱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村里优美的环境,全靠村民自觉整治,要求从“门前三包”做起,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签约的村民自行管理房前屋后的环境,定期督查考评,助推南宵乡村建设从宜居到幸福的新跨越。

村变漂亮了,政府奖励了,夜幕降临,一条条乡间小道上安装上了路灯,一盏盏明亮的灯,照亮辛勤晚归村民们回家的路,给南宵村村带来无限的生机!

如今,条件改善,村民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起自己美丽的家乡,而我们以过客的形式走在一条条田间小路上,这里的每一条路,都像是一个装满故事的老人,将那些过往缓缓流出。

广场上,一群调皮的孩子,在快乐地荡着秋千;老人们围坐在一起,相互拉起了家常,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耳闻目睹南宵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无容置疑,它应当归功于党和政府的德政工程,归功于美好乡村建设,归功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有句老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釆风中,我们发现,南宵村主干都较年轻,有思路,有干劲。有个村干部说,我当干部,是想为家乡做点事,下决心带领乡亲们改变面貌。

近期,该村正在围绕做好“拆旧拓新” 工作。积极探索“田园综合体”开发模式,依托现代农业这个龙头,着力打造集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养老于一体的东部休闲养生区、打造集农家乐、休闲度假、农事体验、农产品加工于一体西部观光体验区,实现农业“接二连三”……

在从“吴塘”、“前华”景点返回途中的路上,大家举目环顾四周,沿途观赏美景,感叹连连。南宵村,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沿途所看到的古老民居,向人们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见证着时代的变迁,目睹着现今发生的变化。绿色的田园风光,告诉着人们,明年又是一个好收成,丰收年。

一条小溪,流水潺潺。小溪两旁的树林里,小鸟叽叽喳喳,嬉戏欢歌。站在高处向远处看,整个南宵村依山傍水,就像一幅幅连绵不断的画卷,秀丽景色,让人眼馋。

这里是山,那里是水,山山相连,水水相依,山水环抱,美丽迷人!远远望去,那像高楼一样碧绿苍翠的山,座座奇险峻秀,拔地而起。山也绿,树也绿,只见绿色连着绿色,十分壮观!我们一行人感觉,南宵村的景色,是这么的特别,又是这么的朴素。

南宵村的风景,是一幅美丽可爱的画卷,是一首悦耳的歌曲,让人过目不忘,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位于江镜镇酒店村闽中龙高革命英烈纪念碑,认真聆听解说员的详细讲解,回顾闽中峥嵘抗战岁月,重温福清人民艰苦卓绝而又坚强不息的革命历程。

据有关史料记载,五四爱国运动,三年游击战争、八年抗战、解放战争中前赴后继、为我们杀出一条血路,经历了最光荣、最复杂、最尖锐、最曲折、最艰难、最残酷、最长期斗争。全面生动地展现了从1926年至1949年闽中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统治的革命斗争历史,体现闽中老区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

近年来,江镜镇充分挖掘和整理闽中游击区丰富厚重的红色资源,着力打造红色亮点。宣传革命先烈、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弘扬闽中工农游击队和老区人民对党忠诚,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让这样活动成为旅游景区的又一风景线。

这次采风活动很有意义,让我知道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事,也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受到了洗礼。希望多有机会去参加这样活动,更多了解人类,了解革命烈士,了解历史。

在南宵村,采风人员带着一份收获、一份满足往前赶路,在江镜镇还要参观两个村子。

本来阳光明媚,往前走的时候,竟然下起雨来了,大家都调侃说:这雨可真怪,许是老天垂爱,特意派小雨来给大地降温的吧。雨,淅淅沥沥,像大自然的琴弦弹奏出的曼妙歌声。

大巴车不知道转过几个弯,终于到达岸兜村。可是,雨一直下着,根本没有停下来的迹象。车停下了,大部分人都携带了雨伞,便毫不犹豫的下车了。我没有伞,身上的衣服又穿得很少,怎么办呢?去,一定是一身湿透。不去,多少都是一个遗憾……

最后,江镜镇副镇长林莹介绍说,我镇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扩大建设范围,力争把各村改变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和谐与美丽。

村庄与村民,犹如一个人的外在形象与内在素养,外表的美丽可以让观赏者从视觉上得到享受,但这仅仅停留在视觉的层面,若想深入挖掘,就需要内涵的助推。

美丽乡村的建设亦是如此,外表的美丽固然重要,但让美丽永恒保持显得尤为珍贵。规划的科学与否仅仅决定了村庄的外在形象,而村庄的内在素养则是由村民文化自觉性的高低所决定。因此,在村庄建设美丽的时候,如果村民的素质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文化素养没有同步增长,那么, 村庄的美丽或许只是昙花一现。这便需要我们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准确把握村庄与村民之间的关系,不断探索并创新工作方法。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村庄外在形象的建设,更是村民文化素质的建设,因此,我们要树立一种理念,便是在打造美丽乡村品牌的同时,更应注重村民文化素养的提升。

这次美丽乡村之行,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美”字,还有许多内心表达不出来的情感,乡村变了,在“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宏伟蓝,正在发生着沧桑巨变,不久的将来还会变得更美……

我们期待着,期待南宵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关注支持下,能够早日全面对外界展示自己的休闲旅游产业“田园综合体”,为当地居民增收致富提供有力的外力支撑。打造着一道道南宵村亮丽的名片,创造着人们意想不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江镜镇、南宵村,多么美妙的名字,多么感人的字眼,一路上,采风人员坐在返程车上,谈笑风生,尽情地交流着,谈论着,采风人员似乎忘记了疲劳和午休。市民协副主席、江阴民协分会会长翁德华感慨地说道:“昨日的南宵村变了,真的变大样了,变成了大南宵村,变成了名符其实的旅游盛地,令人刮目相看。”

这次别开生面的采风活动,圆满结束了它留给采风人员的是感慨、是回忆、是深思,是党的好政策。采风人员将拿起笔来,将记录这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展现南宵村的历史文化和美丽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宏大场面,讴歌南宵村的美好前景,赞美南宵村建设者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

不知不觉,中午,夏日炎炎、太阳高照,我们告别南宵村,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踏上了归途,走出村口,我情不自禁地驻足回望,南宵村笼罩在袅袅炊烟下,就像一座城堡矗立在青山绿水之中,山水旖旎,美轮美奂。

文字的永恒,轻轻抚慰了生我养我、渐行渐远的美丽乡村,也抚慰了我感念乡村的心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