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人文 >> 正文

何爱先主编了10部地方志

——读何爱先《往事琐记》有感

2017-02-20 00:11:56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陈仁杰

  福清侨乡报-福清新闻网2月20日讯(记者:陈仁杰)  何爱先先生是我市著名的地方志作家,从1984年12月起参加《福清县志》编纂至今,先后主编了《福清县志》、《福清市城乡建设志》、《福清市建设志》、《福清市土地志》、《福清市水利水电志》、《福清市规划建设志》、《福清市电力工业志》、《福清市道教志》、《石涧寺志》和《宏路志》等10部地方志,令人惊叹!

  今年春节前夕,何爱先老先生的《往事琐记》一书出版,原福清市政协主席陈维忠先生为该书作《序》。序文说,何爱先同志是福清市文史界的老前辈。他经历丰富,编过剧本,主编过十几部志书、族谱。解放初期,他为福清革命烈士陵园撰写碑文,为东张水库溢洪道题写对联,还应许多单位邀请撰写诗文。改革开放初期,福清百业待兴。时隔200多年,福清要重修县志。县领导又特邀他为《福清县志》总纂。他不辱使命,虽瘫痪在床,仍强忍病痛,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苦,坚持边治疗,边写作。苍天有眼,后来他的疾病竞奇迹般地好转。10多年来,他主编了各类志书10部,共450万字。

  沙鸥先生(即国家二级编剧纪国灿的笔名)在该书收录的《燃红夕阳镀志书——记我市地方志编纂者何爱先》一文中,还披露:1984年12月,《福清县志》编委会成立,何爱先为《福清县志》的总纂之一。第一步的工作就是整理旧县志,这书在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刊定的。《福清县志》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因年代久远且又是文言旧体,其间有许多典故、事件、语句,特别是一些生僻晦涩和模棱两可的词语,即使借助于有关辞典,有的也不易弄通的。何爱先知难而进,与退休教师何文忠一道,在几位老教师初步断句的基础上,字斟句酌,逐字逐句地加以解决,终于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内,完成了65万字的旧县志的分段断句和标点等一系列工作,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定后,于1989年11月重印发行。

  沙鸥先生还在该文中提及:几年来,为了取得第一手材料,真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他顶烈日,冒严寒,不分春夏秋冬,跑遍了福清21个乡镇和数十个单位。繁华的城镇商场和偏僻的山区海岛,热火朝天的工业区和深山密林的名胜古迹都留下他的采访足迹。在成绩面前,他谦虚谨慎,从不沾沾自喜。他一再声称:《福清县志》的出版非一两人之功,是福清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和省、市地方志编委会领导热心指教,我市50多个单位密切配合,140多位提供分志初稿人员通力合作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何爱先曾告诉记者,当年他是在一个偶然机会被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选中参与编纂《福清县志》的。那时,他对修志还很朦胧,还不知道其“浩大与海量”,而且所涉及到的知识面包罗万象。当他从领导手中接过乾隆版《福清县志》时,他傻眼了:这200年间,福清不知发生过多少重大事件,无论是城乡面貌、山川水文、人文地理,还是社会经济、民俗风情,沧海桑田,斗换星移,山月与人是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真后悔自己的冲动,没思考清楚便一下子答应了下来!他接过《县志》,虽二话没说,却深深地叹了口气!

  但何爱先毕竟是知识分子,从接过《县志》的那天起,除了阅读,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泡书店”和“查档案”上,他买了大量与《县志》内容沾边的书籍,查找了如同烟波浩瀚的档案资料。为了调查这200年间以来发生的巨变,他的足迹还遍及了福清的山山水水。

  对此,福清著名文史学家林秋明先生《在志海中跋涉的“苦行僧”——记我市地方志专家何爱先》一文(参见2008年5月8日《福清侨乡报》),曾对何老编纂工作有过这样的描述:“由于当时不少单位没有电脑,且有关人员不熟悉撰写业务,只好将材料一麻袋一麻袋地扛到编委会请何爱先代劳。何爱先除了担任艰巨的总纂工作外,还委托撰写不少章节。由于他不懂电脑,硬是在大量原始材料中寻出有用资料,并不厌其烦地一笔一划地抄写。他和同事们每写好一章,就刊印一章,再寄往兄弟县市区交流,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

  该文说:“有人算过一笔时间帐,假如他(何爱先)以每天校改10000字计算,单单180万字的《福清市志》初稿,阅改一遍就得半年时间,何况改了几遍”。

  《往事琐记》全书共有十三个章节,何老把几十年的工作经历和所见所闻以随笔、通讯及游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并和他应邀撰写的碑文、楹联、诗文等结集成书,读之令人感慨万千。诚如陈维忠先生所言:《往事琐记》“展现了那个年代的风貌,增添了方志的记忆,填补了本地史料的若干空白。”何爱先老先生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值得人们的尊敬、学习、仿效。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