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精彩福清 >> 福清人文 >> 正文

探寻黄檗山摩崖题刻

2013-11-12 23:37:51来源:福清新闻网  作者:林秋明

  黄檗山位于渔溪镇联华村西北,因山中盛产黄檗树而得名,是福清市、福建省乃至东南沿海著名风景区和佛教圣地,享有“有地皆旖旎,无处不烟霞”的称誉。

  黄檗山风景区自古就是人们喜欢登临、游览的地方。梁时,著名诗人江淹曾游于此,留下诗作;唐宣宗未登位时曾一度住在黄檗山;宋代理学家朱熹、大学士蔡襄、诗人刘克庄和明代内阁首辅叶向高等人都曾到此游览。

  黄檗山风景区有不少题刻,大都位于比较险峻的九渊潭。日前,本报记者和福清电视台“侨乡纪事”栏目组的同仁前往探寻。因为此时是黄檗山风景区的枯水期,加上不熟悉地形,记者从河床逆行而上,其艰险自不必说。稍有不慎,就会摔得鼻青脸肿,甚至粉身碎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终于到达九渊潭。

  九渊潭十分清幽,特别是那挂小瀑布,十分抢眼。我们仔细搜寻早已磨损的题刻,大约发现了八九处。

  第一处是“灵渊”,楷书(如右上图),纵3行,落款是:“晋安赵师恕与灵山老□(此字模糊)同来”。据《黄檗山寺志》记载:龙湫为九渊潭第一潭,底深莫测,上有飞瀑,望若珠帘,凡亢旱祷雨多应。“宋绍兴癸丑冬,赵公抃观稼至此,祝曰:‘名位浅狭,所及者鲜,惟龙以时致雨,尽苏一邑之苍生。’书以勒石,复勒‘灵渊’二大字,并七言绝句一首于潭上。”可惜字迹模糊,仅见“潭”、“无”、“万丈飞”、“寄语鱼”、“中蟠”等字样(如右下图)。查《黄檗山寺志》可知,该诗题为《题灵渊》。清乾隆《福清县志》作“《观稼至灵渊》”,全文为:“灵渊无底石嵌空,万丈飞泉落半峰。寄语鱼虾莫相侮,此中蟠蛰有蛟龙。”此外,赵抃在附近尚有“仲升”的隶书题刻。

  据《宋史》记载,赵抃(1008—1084年),字阅道,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任殿中侍御史,弹劾不畏权幸,号称“铁面御史”。神宗时参知政事,反对王安石新法,出知杭州等地。去世后,赠太子少师,谥“清献”。苏轼为其撰写了《赵清献公神道碑》。赵抃工诗、书、棋、琴,大力支持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著有《赵清献公文集》16卷。

  第二处是“潜龙”,纵2行,行书,系林汝翥所刻。林汝翥(?~1647年),字大葳,号心宏,上迳镇人,誉为“铁面御史”。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领乡荐授沛县知县,后以抵御徐鸿儒的战功,升四川道监察御史。林汝翥耿介敢言,疾恶如仇,对魏忠贤及其阉党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朱由检即位后,林汝翥升广东琼州道,后退归家乡。清顺治四年(1647年),南明王朝桂王召见林汝翥反清复明。林汝翥被授予兵部右侍郎。是年十月,他率乡兵与吏部主事林垐会合,攻打福清县城,林垐阵亡,林汝翥被捕,吞金而死。

  第三处是“观瀑”,隶书,纵2行,落款是:“鲤九题”。徐征祥,字鲤九,仙游人。早年留学日本,曾在国民军中任参谋。民国时曾两任仙游县县长。1928年调任福清县县长。1942年修《九鲤湖志》。工诗,为福州“说诗社”、宁德县“留云社”、“鹤场吟社”社员。

  此外,据记载,该处尚有几处题刻,由于雨水冲刷,已不复存在。具体是——

  “观涛”,楷书,据传为汉代何九仙人所刻。

  “振鹭之瀑”,篆书,明崇祯八年(1635年),费邑侯所刻。落款为“黔中费衢用题,崇祯乙亥”。

  “九渊第一”,宋咸淳二年(1266年),仓使刘震孙所刻。刘震孙(1197—1268年),字长卿,号朔斋,曾任安徽宛陵知县。嘉熙元年(1237年)任湖州知府。宝祐三年(1255年)提举广东常平。景定二年(1261年)提举江东常平,官至宗正少卿兼中书舍人。刘震孙“善大字,尤有位置。”

  “仲升”,隶书,纵2行,赵抃所刻。

  还有几处字迹模糊,史书似乎也没有记载。

  这些题刻、题诗对研究福清黄檗寺文化、黄檗山历史渊源及人文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记者希望有关部门或相关单位能予以保护。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