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新闻网8月26日讯 又到龙眼成熟期,皮薄、核小、肉脆、口感好的福清龙眼正大量上市。今年全市龙眼总产量约3.04万吨,不仅让福清人实现了“龙眼自由”,更能通过多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福清龙眼主产地在渔溪镇,其不仅有“龙眼之乡”的美誉,“渔溪龙眼”更是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素有“黄金果”美称。眼下,正是龙眼的收获季节,渔溪镇漫山遍野尽是龙眼,一串串沉甸甸、黄澄澄的龙眼挂满了枝头,现场一派丰收景象,果农们正趁着晴好天气,抓紧采摘、售卖。
清晨,果农们便穿梭果园,摘下成串龙眼,放入竹筐中。一颗颗龙眼饱满圆润,剥开外皮,可以看到透明如凝脂的果肉,厚而嫩脆,甘甜清香。“福清渔溪龙眼品质好,深受消费者青睐,我专程从福州来这里采购了1000多斤。”采购商刘朝成说。
除了采购商上门采购,有些果农还将龙眼运到收购点。在这里,大量的龙眼经过专业分拣、精心包装后,便通过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等渠道销往全国各地(如图)。“通过电商、线下等销售渠道,收购点每天大约销售出龙眼10000多斤。”德胜农场(收购点)负责人阮康德告诉记者。
据介绍,渔溪镇现有龙眼约10000亩,亩产量约1000公斤。目前,上市的龙眼主要品种为“大鼻龙”。接下来,“顺丰本”“东宝”“红核”等品种将接连上市,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将上市友谊“106”,11月下旬至冬至将迎来晚熟品种“立冬本”。
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市共种植龙眼约2.36万亩,产量约3.04万吨。为确保果农增产增收,福清将进一步加强对龙眼生产技术的指导,帮助农民选择龙眼新品种,改造旧果园,增强龙眼市场竞争力,打造福清龙眼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