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福清要闻 >> 正文

工业提振:打造省会南翼先进制造业基地

2025-08-26 15:26:23   来源:福清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滕端钦

盛夏8月,省会南翼城市福清项目建设正拉满“进度条”,工业生产争分夺秒,一幅幅“大干快上”的建设发展场景在玉融大地次第铺开。

从产业园区的机器轰鸣,到建圈强链招商的密集签约;从传统企业的技改焕新,到科技赋能的创新浪潮……福清正以“狠抓建圈强链、突出招强引优、做强园区承载、强化科技赋能”为抓手,掀起一场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激活发展动能,千方百计提振工业经济的全域攻坚战,打造省会南翼先进制造业基地。

招强引优集群成势

产业积蓄新动能

在江阴港城经济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友谊新材料科技工业园四期特种胶带项目施工现场塔吊耸立、机械轰鸣、车来人往,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友谊新材料科技工业园积极打造全球最大、最多样化的胶粘带生产基地,目前拥有目前国内先进、全自动现代化的涂布生产线100多条,生产有BOPP薄膜、BOPP胶带、美纹纸胶带、双面胶带、PVC胶带、布基胶带、热熔胶带等,四期的不干胶项目的投入将使胶粘带品类更齐全。

园区坚定的信心源自坚实的产业链“靠山”。在离友谊新材料科技工业园不远处的中景石化厂区,随着二期年产100万吨丙烯和150万吨高性能聚丙烯项目达产满产,中景石化已形成年产280万吨丙烯、380万吨聚丙烯的全球最大烷烃一体化产能。中景石化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战略支点,成为全球最大的烷烃一体化生产基地。

“中景石化是我们的上游企业,为公司供应的PP材料年交易额数十亿元,就近取材为企业节省了运费和时间。”友谊新材料科技工业园有关负责人说。

当下的江阴港城经济区,“链式”发展如火如荼,以万华化学为链主企业的聚氨酯及异氰酸酯产业链、以中景石化为链主企业的烷烃一体化产业链、以坤彩科技为链主企业的钛铁颜料产业链……同时,深化“链主”企业招商行动,实现聚链集群发展:万华化学先后投建PVC项目、TDI项目、MDI一体化项目,带动思嘉新材料、林德万华气体等配套项目落地,形成产值近千亿的聚氨酯、异氰酸酯完整产业链;成功招引三峡500兆瓦光伏电站、核电综合能源站、万华年产60万吨PC(聚碳酸酯)、万华兴业、中景丁辛醇等项目,为产业链补链强链注入强劲动力。

江阴港城经济区“以园聚链、做大集群”是福清招强引优集群成势一个缩影。当前,福清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快速增长期,聚焦行业龙头和专业园区,围绕“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集群发展”的链式发展思路,不断推动风电装备产业链、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链、新型显示产业链、食品加工产业链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壮大,全力推动发展提质增效。今年上半年,在我市工业提振行动中,融侨开发区围绕电子信息、汽车部件、光学器件等主导产业引进产业项目53个,总投资60.23亿元。其中汽车部件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完成产值64.82亿元,比增33.13%,奇瑞汽车产业链效应加速释放,累计已引进配套企业22家,同时推动区内原有企业同奇瑞汽车上下游配套达16家。福州新区元洪功能区围绕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通过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聚焦海洋渔业、热带农业等五大跨国合作产业链,形成双边合作项目69个,其中落地项目34个,意向项目35个。

建圈强链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要让传统与新兴双轮驱动。我市坚持把释放新增产能作为重中之重,针对新升规、新投产、新纳统的工业企业,实施重点跟踪、监测、帮扶,推动企业尽快投产、达产满产。其中,深化“小升规”攻坚行动,引导帮扶去年新升规工业企业61家,今年以来新升规工业企业19家,数量位居福州县(市)区首位;开展新投产企业专项辅导,加强跟踪去年新技改、新建成、新投产的永裕来高精螺旋锥齿轮等55家工业企业(项目)生产;针对今年在建的67个重点产业项目,全力协助解决生产配套、要素保障等问题,万景、上景和御冠智能化生产线改造等26个项目建成投产。

科创“蓄势赋能”

产业攀高向新

眼下,福耀全球出口基地项目建设正酣,整体项目预计2025年底全面完工。

福耀集团全球出口基地总投资32.5亿元,达产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出口基地。该项目建设年产400万套高端智能车用安全玻璃生产线,预计年产值50亿元。同时,项目定位于打造全球一流零碳智能工厂,利用光伏、储能等绿电设施,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到产品设计、创新研发、生产制造等每一个环节。

在我市,有许多像福耀集团一样拥有技术标准的重大项目正在快速推进:元洪区的福建长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河豚、鲍鱼等海洋生物提取物为原料,自主研发生产的系列功能性食品,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向保健品、药品领域发力;光阳蛋业不但在生产全流程上实现实时监控,研发的“木鸡郎”养殖机器人还漂洋出口;福光股份特种产品应用于“神舟系列”“嫦娥探月”“辽宁号”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及高端装备;位于融侨开发区的福州融耀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微米级微胶囊无烟主动多次灭焰产品实现源头灭火,核心技术成功“破壁”,实现国产替代,成本骤降至进口的1%……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福清始终保持着对创新的执着追求,以战略眼光描绘福清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宏伟蓝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2021年—2024年,福清完成技改项目174个,共新培育专精特新、国家高新技术等企业221家。

科创“土壤”不断厚植,为众多企业发展的强大“源动力”,赋予企业新的生机。近年来,我市积极构筑科技创新服务生态,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孵化生态。依托联东U谷、岁金智谷、均和云谷等成熟平台,精准引进恩耐斯、赛瑞特等65家优质科创型中小企业,有力提升产业链能级。以实施科技创新“1+6”三年行动为契机,依托福光产业园、生命科技产业园等平台进一步推动企业创新、转型、升级。今年以来,我市重点推进友谊新型不干胶生产线改造等115个技改项目,新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28个,推动中能电气等11家企业申报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实施国电等18个绿色节能改造项目,福抗等26个循环经济项目。

此外,我市还深化与厦大、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等大科大院大所合作,构建产学研用全面贯通的创新发展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让一个个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地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成为产业建圈强链的“强引擎”,为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腾笼换鸟”提质增效

产业发展后劲强

位于福州新区元洪功能区的国内最大植物蛋白生产企业——福建长德蛋白科技有限公司产销两旺,预计将实现年产1万吨海洋生物制品,年产值高达6亿元。该项目所用土地原为“供而未建”的低效用地,经协调挂牌被盘活,成为龙头企业发展的热土。

近年来,我市以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为抓手,通过开展低效工业用地专项整治,腾挪发展空间,提升工业用地利用效能。江阴区累计完成晶港盐业、海岸纺织等20宗约 3172.06亩低效闲置土地处置;融侨洪宽、南翼片区和元洪东皋片区提升改造,推动156家工业企业提质增效;用好“工改工”“工改商”等政策,积极推动75家低效企业和闲置厂房实施改造提升、嫁接合作、二次招商。

在传统产业领域,“老树发新芽”的故事同样精彩,也让工业“强链”有了更厚实的支撑。

位于融侨开发区的福州敏威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是家扎根福清近20年的老企业,随着电子产业业务缩减,企业发展受到限制。近年来,园区新型汽车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企业看到了发展机遇,在园区管委会的指引下,企业今年投资新建成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的新厂房,布局汽车零配件生产线,业务从原先电子产业配套生产扩产到汽车产业配套。“企业员工数量从原来的200多人增加到现在400多人,厂房面积、年产值也都实现翻番,仅汽车配件月产值就达1500万元。”公司总经理陈永聪告诉记者,今年产值有望突破2亿元。

今年以来,我市重点针对鞋服五金、家具等产能过剩、利润低薄行业,成功推动敏威塑料等21家企业利用现有厂房和设备,或转换生产新产品或转移进入新行业,实现“凤凰涅槃”。

产业强市,企业是主体,科技是支撑。当土地、技术、资本在此高效聚合,福清这座向海而兴的工业强市,正向着打造省会南翼先进制造业基地阔步前行。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
推荐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