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新闻网8月7日讯 7月24日,自贸区福州片区江阴港铁路物流园内,一列满载66个集装箱的火车专列从江西向塘站抵达江阴港区。在工作人员精准调度下,两部桥吊高效协作,18部运输车穿梭不停,集装箱被稳稳抓起、直接装上运输车,随即运往江阴港区堆场。这高效一幕,标志着福州港江阴港区海铁联运正式迈入“一倒”新时代,物流成本显著降低,效率大幅跃升。
“以前,铁路卸下的集装箱需要先落地,再装车运到港区,到港区后又得卸车落地等待装船,全程‘两倒’。江阴港区海铁联运港站联合调度中心设立后,港区实现了资源整合,推动了海铁联运业务高质量发展。”福建省福营多式联运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灵灵在现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通过流程再造,铁路卸车时集装箱不落地,直接水平转运进港区,省去了一次落地和装车环节。单箱成本就能节约30元。”福营公司每年海铁联运集装箱约7万个,“两倒”变“一倒”后,一年可节省成本约200万元。同时,作业时间也缩短约12个小时,仅铁路到港区堆场接驳就从原来的4个半小时压缩到2小时15分,效率提升50%。
长期以来,受限于港区堆场与后方铁路堆场未直接连通的客观条件,江阴港区的海铁联运货物需在铁路堆场和港口堆场分别进行装卸转运,形成“二倒”模式,这不仅增加了作业环节、物流成本和中转时间,额外支付运输费用,还易导致铁路与堆场资源闲置或低效利用,成为制约海铁联运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为解决这一痛点,在福州自贸片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的推动下,福州铁路物流中心、福建省福州港中心、港口企业、海铁联运运营企业等单位携手创新,在江阴港铁路物流园区设立海铁联运港站联合调度中心,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该中心通过整合铁路与港口资源,创新作业流程,实现海铁联运各环节信息的高效互通共享,推行江阴港区集装箱铁路与港口堆场共享共用模式。
联合调度中心设立后,铁路方面根据海铁联运货物需求,灵活制定江阴港站作业计划和方案,合理安排集装箱装卸、堆存、转运等环节,提高港站联动作业效率;港口方面则将进一步调动港口资源,优化作业流程,安排好港转铁发运货物的安检、查验等环节,有效提高海铁联运服务质量。
作为福建省集装箱运输的重点港区和福州海铁联运的核心枢纽,江阴港区拥有全省最大面积单体连片集装箱经营港区及配套铁路货运场站。自2014年开展海铁联运业务以来,江阴港区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拓展港口腹地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已构建起完善的航线、铁路、公路多式联运体系。目前,港区已吸引中远海、地中海等50家船公司落户,开通内外贸航线56条;铁路方面,先后开通中欧、中老、中亚班列,货源涵盖粮食、矿产、日用品、贵金属、农业肥料等,实现了海铁联运对闽北及江西区域的全覆盖。10年间,海铁联运集装箱吞吐量从80标箱到突破300万标箱。
从“两倒”变“一倒”,节省的是时间和金钱,提升的是效率和竞争力。当前,江阴港区正通过信息共享、流程优化、服务升级等有力举措,不断疏通海铁联运的“经脉”,提升铁海联运竞争力,助力福州港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海铁联运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