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本埠消息 >> 正文

石竹街道党工委坚持“红色引领”密切党群关系

2020-08-31 16:29:02   来源:福清新闻网  

福清新闻网8月31日讯(记者 滕端钦 通讯员 林薇)近年来,石竹街道党工委坚持“红色引领”,联动辖区党组织共驻共建、优势互补,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打造“党群之家”,增强党群凝聚力

石竹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宽敞明亮,各类办事窗口标识清晰,窗口前加设座椅,靠墙的地方也放置几张长椅,供群众歇息等待。地下一层也设置一个阅读区,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服务大厅设有休息区、阅读区,孩子们可以在里面阅读,让大人专心办事,真是贴心又方便。”到石竹街道办事的市民林女士说,打造人性化办事环境,既提升了政府部门形象,也温暖了群众的心。

石竹街道以打造“15分钟党建服务圈”为切入点,建立“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居党群服务站——小区志愿服务点”三级前沿服务阵地,先后设立党员服务岗6类11个,并打造“惠民大讲堂”“四点半学校”“夕阳红文艺队”等特色服务品牌。此外,该街道还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生态文明、党员干部与广大群众同频共振、互动双赢的发展模式,实施“清沟、扫地、摆整齐”和“拆旧、拓新、整漂亮”行动,按照净化水质、美化家庭、绿化环境“三步走”的原则,打好拆、清、整、遮、建、管“六套拳”,打造花园式辖区。

“走心式”服务,传递党建暖心温度

新学期开学在即,石竹街道相关部门人员忙着福耀小区“四点半课堂”的开班事宜。此举旨在为辖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打造放学后的“第二个家”,减轻家长的负担。

石竹街道外来人口众多,要让党组织真正走进群众,让外来人员安心、安稳、安全地扎根落户,转变职能是前提。为此,该街道积极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以服务“三大石竹人”(本地人、在外乡亲、来融新石竹人)为着力点,推行“标准+服务阵地”的工作机制,将基层组织工作职能由传统的组织管理为主,向以满足普通党员群众需求为主转变,依托街道党群活动服务中心,通过“签订一份共建协议、列出一张服务清单、选任一名兼职委员、主持一场轮值会议、开展一次年终评选”的“五个一”工作法,深入推行报道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评价清单“四个清单”工作法,实现“5项目标”,即:一站式服务、一体化发展、一盘棋统筹、一条心用力、一张网覆盖,推动人、财、物等要素重点倾斜,为群众提供常态化、更走心的服务。同时,注重机制保障,构建年初党建项目领办、年中党建评比拉练、年底达标创星“全链条”管理机制,使党建工作“软指标”变成“硬任务”。

此外,该街道还通过研究制定分级约谈问效、双向考核测评、绩效责任考核“三部曲”,探索推进街村党员、党组织双向述职、双向评议、双向承诺、双向公示“四双工程”,加强作风保障,真正实现由行政管理型向亲清服务型转变。

“开放式”运行,凝聚共建共治合力

石竹街道处于国家级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域。该街道党工委提出“党建联盟”的工作思路,实现“跨域抱团”联建,打破辖区内村居、驻区单位、“两新”组织之间的“无形藩篱”,吸收27家不同类型的党组织组建跨区域、跨行业、跨单位的“党建大联盟”,依托街道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的“五个一”工作法,在“大融合”中化解“大治理”难题。

该街道推行“中心示范”联带,按照以强带弱、以小带大的原则,打造“1+X+Y”党建同心圆工程。“1”,即基础条件好、示范带动强的党组织;“X”,即党建资源差、综合条件弱的党组织;“Y”,即没有正式党员、选派党建顾问指导覆盖的“两新”组织。通过“1+X”以强带弱、“X+Y”以有带无、“1+X+Y”互学互比,深化提升洋梓村“四带四比”党员先锋工程等品牌项目。

同时,着眼于“条块相融”,推动机关党建融入属地党建。该街道推行报到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评价清单“四个清单”工作法,组织150余名机关在职党员到村居报到,开展服务,切实加强党员居住地和工作地的“双向联系”。

如今,该街道打造的“山林地圈”“居民生活圈”和“企业聚集圈”三大特色党建圈,已形成三头并蒂,遍地花开的党建新格局。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
推荐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