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福清要闻 >> 正文

我市全面推进党员教育管理提质增效

2023-06-30 11:03:45   来源:福清市融媒体中心  

福清新闻网6月30日讯(记者 林文捷 通讯员 融组轩 )近年来,我市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基础,积极探索途径、创新方法,从高度、深度、温度“三个维度”入手,多点发力、层层推进,全面推进我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开展红色教育 提升党员教育“高度”

我市聚焦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线,突出传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主题,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推出“红色阵地”“红色队伍”“红色故事”等形式,着力把红色资源打造成为“主题教室”,探索形成党员喜闻乐见的教育载体。

打造“红色阵地”,让红色基因活起来。福清是红色热土、英雄故里,是闽中游击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依托这一资源优势,全市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精心打造了罗汉里闽中游击队根据地、中共福清县委成立旧址、东关寨古厝等教育场所,在全市范围内链接福清市革命烈士陵园、解放福清战斗地旧址等红色教育资源,梳理出革命纪念设施、红色旧址,串联起红色学习参观点,点面结合搭建“现场课堂”,根据不同地域开发设计5条红色经典线路,构建“一点多线全面”的覆盖式、发散式红色教育阵地集群。同时,依托各基层党校、各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红色政治生活馆和红色文化街墙,开辟了基层党建工作新阵地。

组建“红色队伍”,让红色课堂亮起来。为进一步打造好红色队伍+红色课堂,汇聚红色力量,我市精选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领导干部和党校教师,成立“送课到基层”红色宣讲团;用好高校资源,组建由高校教师及青年学生党员组成的志愿宣讲队;培养红色教育阵地专职讲解员、乡土讲解员,致力于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动起来。我市紧贴福清革命史,在搜集革命史料、查阅地方文献的基础上,深度挖掘红色事件和人物事迹,结合老战士、老党员和革命先辈后代讲述的真实事迹还原历史故事,调整展陈布局,补充展示内容,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立体式“红色课程”矩阵体系。

丰富培训形式 挖掘党员教育“深度”

我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发展新方向、新路径、新方法,以学用结合、现场教学、精心组织为主线,创新形式、丰富载体,织密党员教育红色网络,打造“润物无声”的教育品牌,让党员教育春风化雨、入脑入心。

学以致用,与需求相结合。我市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万名党员下基层”等活动,以民生服务为导向,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助力发展的意识。用好实践“大熔炉”,把实践作为党员践行初心、勇担使命的“主战场”,把党课放在一线。让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攻坚等一线作为党员实践课堂,进一步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以亲身实践淬炼党员的党性修养,让党员既进课堂上党课,又到基层练本领,引导广大党员在一线当先锋、作表率,提升党员“抓落实”的真功夫,打造“学、干、思”一体的“浸润式”教育课堂,让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提升党员的整体能力素质。

现场教学,与实用技术相结合。围绕全市高质量发展需要,我市积极打造现场教学点,实现课堂与现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组建党员科普志愿者服务队,通过深入各农业基地、农场、农户家庭,开办农民田间学校、田间课堂,传授“五新”农村实用技术,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学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械;建立线上科技服务平台,拓展“智慧农技协”建设、开办“线上科普服务站”,为农村党员提供远程科技培训咨询辅导与产品展示宣传推介服务;利用互联网微信,传输现场照片、远程视频诊断等方式就诊开方,进行农作物、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指导,有效促进增产增收。

精心组织,与暖心教育相结合。我市高度重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积极探索贴近基层需求增添“乡土味”,贴近党员需求增添“人情味”,贴近形势要求增添“文化味”的流动党员教育培训方式。建立实施“互联网+党建”模式,充分利用融E红、福清党建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不断为流动党员提供教育学习资源。组织各流动党组织建立微信交流群,定期向流动党员发送党的方针政策、重大决策、务工指南等信息,及时为流动党员精神“补钙”、头脑“充电”、能力“加油”。同时,紧盯春节、国庆节等集中返乡时机,举办农村党员冬春训、座谈交流,采取“课堂+现场”“送教上门”的方式,为返乡流动党员开展专题教育集中补学,实现“流动”不“流学”。

优化分类管理 提高党员管理“温度”

我市结合不同群体党员实际,创新优化党员分类管理措施,积极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不断提升党员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

督促管理在职党员。引导在职党员“八小时内工作在单位,八小时外奉献在社区”,提升在职党员回小区服务实效,实现小区治理从零散式、碎片化向共建共治共享转化。把落实“双报到”机制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施“三提三效”行动的有力抓手,推动市直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100%完成线上“双报到”登记。为推动“双报到”工作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我市全面依托“党建超市”线上系统进行日常管理,推动在职党员全员下沉,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同时,建立健全考评制度,引导社区对每个在职党员的服务质量进行年度反馈评价。此外,还将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开展“双报到”服务落实情况纳入“达标创星”、评先评优等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调动在职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跟踪管理流动党员。对流动党员登记备案,推行“一人一档、一村一表、一镇一册”动态管理机制,落实流出地、流入地党组织的“双重管理”。以镇街为单位,将流动党员按地域、行业、岗位进行分类,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流动党员信息库。针对农村年轻党员外出务工多的现状,灵活培训形式,利用党员微信群定期推送学习资料,确保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学。

关怀管理特殊党员。针对农村年老体弱党员很少参加党组织生活的实际,建立走访慰问、送学上门等关心关爱机制,解决其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关爱。严格落实困难党员、新中国成立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定期补助制度,每季度为250多名困难党员等群体发放补助金。建立帮扶工作制度保障常态化帮扶,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党(工)委书记具体帮扶、支部党员“一对一”兜底帮扶机制,营造关心关爱困难党员的浓厚氛围。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
推荐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