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立足中印尼“两国双园”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积极探索食品产业链党建新模式,通过完善“组织、服务、创新、发展”四个维度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党建与产业深度融合,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和强劲动能。
聚焦组织维度 强基固本筑牢“链上”堡垒
推动成立元洪功能区食品产业链党建联建平台,由园区主要负责同志兼任书记,分管党建工作的副主任兼任副书记,广泛吸纳胜田、御冠等5家食品龙头企业负责人或高管担任党委委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协同推进、企业有效参与”的党建引领工作格局。制定印发《关于推进食品产业链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产业链党建联建平台“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服务保障、行业规范、社会责任”五大核心职责,建立“龙头企业牵头联系+联席会议”常态化沟通机制,实现信息互通、难题共解。
政策资源向链上企业倾斜,目前已帮助11家食品类企业申报各类补贴2790万元,指导3家企业申报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企业通过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复审,扶引7家食品企业获评福州市工业龙头(含培育)企业,党建真正成为赋能产业的“推进器”。
聚焦服务维度 多措并举强化“链上”赋能
我市通过建立完善“党组织联络员+企业党建指导员+片区服务员”服务体系,常态化走访宣传,让政策红利精准推送、直达企业,实现链上企业全覆盖。今年以来,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短缺、融资困难等实际问题20余个,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步组建“创新组”“人才组”等专项服务小组,设立“链上政策专员”,24小时为链上企业提供“一对一”“点对点”咨询指导服务。开通“链上书记热线”,组建党员干部“产能应急支援队”,完善2小时内应急响应机制,助力企业扩大产能、创新发展。
依托龙头企业设立“共享活动点”,定期开展政策宣讲、银企对接、产学研合作等主题活动。设立“党员领衔开放日”,龙头企业定期向链上企业免费开放检测设备,共享基础专利,核心专利实现成本价授权,推动设备共享、专利互通,构建起共生共荣的产业“朋友圈”。
聚焦创新维度 协同推进激发“链上”活力
通过产业链党建联建平台牵头梳理链上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制定形成“攻关清单”,积极鼓励、支持链上企业“揭榜挂帅”,集中资源力量攻坚技术难点,切实解决“卡脖子”问题。积极搭建创新平台,举办“红色工匠技能大赛”,对优胜团队授予“党员先锋岗”称号并给予奖金激励。鼓励链上企业参与标准研制、“五小”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研究设立“红色技术津贴”,激励企业党员骨干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同时,推动党组织班子与企业管理层“双向进入”,实施“双培双融”计划,推动3名技术骨干入党、3名党员进入管理层。打造“党建强链”品牌,真正实现党建与经营“同频共振”。
聚焦发展维度 目标引领打造“链上”高地
党建强,则产业兴。2025年上半年,园区粮油食品45家规上企业完成产值101.78亿元,同比增长4.15%,占规上总产值的69.88%,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围绕产业协同、品牌建设等核心目标,深化人才共育等专项行动,加快构建产业链闭环生态,确保年内完成技术改造项目5项,培育省市级以上创新平台3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新增食品类高新技术企业2家、参与制定标准2项以上。结合食品产业发展需求,定向培养技能人才50人,引育省市级高层次人才2-3名,链上企业党员技术骨干占比达30%,动态储备党员工程师20名。畅通“名校人才直通车”、开设“产业定向班”,为产业链持续注入人才活水。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我市以产业链党建为抓手,正不断激发聚合效应、倍增效应,推动食品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迈进。